卞建容
【摘 要】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走出傳統(tǒng)滯后觀念的束縛,以新課程標準理念為指導,依托教材,創(chuàng)造地教學,拓展教學資源,并尊重學生獨特閱讀體驗,對接閱讀與寫作,引領學生自主、綜合發(fā)展。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鍵詞】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思考
在傳統(tǒng)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出于應試考慮,教師常常是“以本為本”,直接灌輸,內容枯燥,讀寫脫節(jié),無法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思維潛力與學習智慧,課堂沉悶低效,難以落實新課程教學目標,需要教師予以重視與改進。對此,筆者結合有關教學實踐,思考如下。
一、開發(fā)資源,引發(fā)興趣與潛能
雖然現(xiàn)在倡導素質教育,但有的語文教師還沒有由應試教育的束縛中走出來,完全依照考試要求選取所教內容,學習內容與教學方法比較單一,沒有豐富的資源進入課堂,單調而沒有生氣。而在新課程教學中,教師不單單是知識傳授者,還是教學資源開發(fā)者,要充分利用多方教學資源,有選擇與創(chuàng)造地實施課程,打造多樣、開放的語文課堂,更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智慧潛能。因此,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依托課文,顧及學生的學習需求與原有基礎,充分開發(fā)各項課程資源,包括現(xiàn)代媒體、故事、學生資源等等,拓展內容,更好的引發(fā)學生閱讀情感,提高閱讀效果。
如教學必修三第四專題《鴻門宴》時,要求學生課前多途徑收集整理有關資料,并預習課文,用標題的方式展示故事情節(jié)。課堂上,教師先簡單講述有關項羽的“四面楚歌”、“烏江自刎”等故事,調動學生學習情緒。而后引出項羽臨死前的自我評價——“天亡我,非戰(zhàn)之罪”,引起學生好奇心,推斷項羽究竟為何而死。再設置疑問:雖然項羽的死屬于歷史必然,但還是可展開假設。請你們依據(jù)板書的故事情節(jié)與課前收集的資料,進行設想:哪一環(huán)節(jié)如若不這樣發(fā)展,那么劉邦是必死無疑?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的思維活躍起來,議論紛紛。在同學們表述想法時,教師再通過情節(jié)引出人物,將他們假設環(huán)節(jié)中人物與文本人物在語言上稍作變動,引導學生探索人物性格特點。這樣,靈活創(chuàng)造開發(fā)教學資源,將學生思維與智慧調動起來,篩選重要信息,深刻認識人物形象,增進文本理解。
二、個性閱讀,自主探究與體驗
在語文閱讀課堂中,有的老師習慣性地以枯燥分析代替了學習者的閱讀實踐,并且唯“教參”答案至上,原本內涵豐富的課文內容變成了千篇一律的結論,扼殺了學生的個性與批判思維。而新課標倡導個性化閱讀理念,指出閱讀是學生們在老師指引下的自主鉆研、自由體驗與領悟文本的富有創(chuàng)造的個性化過程,強調多元化解讀,珍視個性理解,讓學生真正開啟思維,融入情感,有所體驗,有所收獲。因此,在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要重視學生主體活動,鑒賞文學作品時,不單純追求統(tǒng)一答案,而在于體驗過程,允許學生見仁見智,分享獨特感受,呈現(xiàn)“百花齊放”之態(tài),思維碰撞中升華體驗,增進感悟。
如教學必修四第二專題《雷雨》時,緊扣“周樸園對魯侍萍的感情是否真誠”這個提綱挈領的大問題,引導學生在獨立閱讀與個人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討論,而后集體交流。這樣,討論過程實際上就是對文本的賞析與探究過程,學生會產(chǎn)生不同的看法,熱烈爭論,有的認為周樸園對魯侍萍沒有真誠的感情,有的認為周樸園對魯侍萍是有感情的,有的指出應一分為二的分析。對于學生的觀點,教師不能輕率否定或肯定,要允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再予以點撥,讓學生的分析更深入、到位,觀點更有說服力。這樣,不管最后是否達成共識,學生對于人物性格、周樸園對魯侍萍的感情傾向的認識更豐富、更深刻。同時,在討論過程中,學會多角度鑒賞與思考,感受到探究的樂趣,養(yǎng)成探究意識與創(chuàng)造思維,也得到口語訓練,多面發(fā)展。
三、讀寫結合,提高能力與素養(yǎng)
在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讀寫能力居于首要地位。在高考語文試題中,閱讀與寫作所占分值較多。但這兩項卻是學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怎樣整體性地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使讀寫出現(xiàn)“雙贏”局勢,這是語文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其中,“讀寫結合”的方式符合新課程改革需求,是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與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這就需要教師改變閱讀和習作課割裂與脫節(jié)的現(xiàn)狀,充分利用教材這個豐富多彩的寫作素材庫,給學生提供典范素材與寫作方法指導,讓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借鑒與模仿,猜測與想象,以筆抒發(fā)自己的見解,體驗“一吐為快”的滿足,也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首先,鑒賞性讀寫,由文本內容、人物形象、寫作手法等方面入手,寫寫閱讀感受或評價。如學習必修三第四專題《鴻門宴》后,可讓學生自擬題目寫篇短評,比如《我心中的項羽》《鴻門宴》中的對比烘托手法分析等等。或依托文本,結合現(xiàn)實生活,拓展延伸,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靈感。譬如本課倘若置于現(xiàn)代社會有哪些可吸取的教訓或經(jīng)驗。這樣,讀寫對接,以讀促寫。其次,預設性讀寫,結合課文標題與自讀提示,引發(fā)同學們合理想象,設想若是自己創(chuàng)作這篇文章,會如何寫,讓學生帶著猜測快速融入文本空間,由“被動讀”轉變成“主動讀”與綜合“讀寫”。另外,續(xù)寫性讀寫。如教學《邊城》等小說類文章時,引導學生順著故事情節(jié)、人物性格等方面大膽聯(lián)想與想象,續(xù)寫一篇文章,給留白性結尾另辟“合理”蹊徑,把握文章主旨與寫作風格,也發(fā)揮創(chuàng)造才華,提高讀寫能力。
總之,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走出傳統(tǒng)滯后觀念的束縛,以新課程標準理念為指導,依托教材,創(chuàng)造地教學,拓展教學資源,并尊重學生獨特閱讀體驗,對接閱讀與寫作,引領學生自主、綜合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盛維劍.關于語文閱讀教學的思考[D].蘇州大學 2010
[2]張春陽.語文想象閱讀教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 2011
[3]孟令君.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喚情點”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 2011
[4]歐陽蕾.關于寫作促進閱讀教學的思考[D].華中師范大學 2011
[5]王琦.建構主義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D].上海師范大學 2011
[6]凌火元.閱讀教學的課堂調控[D].福建師范大學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