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連貽
十數(shù)年前,在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見到了王奎強君臨寫的馮承素本《蘭亭序》和一幅端雅的小楷,使我為之感動而自愧弗如。它的精彩,自然地把我們拉在一起,結為忘年之交。此后十數(shù)年來,多有切磋書藝,品評討論之樂。
奎強君一進入書法圈內(nèi),即顯示出他的才華和識見。他在繼承傳統(tǒng)書藝方面,是以《薦季直表》、《平復帖》、《蘭亭序》三帖為鵠的。他對自己的要求非常嚴格,特別是對基本功的淬煉、筆法的精到、臨摹碑帖對繼承傳統(tǒng)之重要意義,視為學書的不二法門。他深知未能舉步,便思奮飛,縱然天賦獨厚,倘企圖一試筆墨,必瑕疵立見,而不敗意者幾希?;蛑^用筆結體,不過技術層面的表現(xiàn),過份精到,不免傷乎雕琢,其實殊不盡然。中國書法的博大精深,最能體現(xiàn)人文精神的,其奧妙與精微,恰是體現(xiàn)在筆法上的“窮變化于毫端”,即毛筆在紙上運動的過程所留駐的墨痕,即心跡的表現(xiàn);而心跡的表現(xiàn),又是為心性所支配,情性所至,往往會在筆跡的流露中顯現(xiàn)出來。因而,在筆法的通徹了悟之后,他同時注重的是涵泳氣質,敦品勵學,所謂字外功,在他這里就不僅是指對待傳統(tǒng)文化之一端,“先道德而后文章,先器識而后文藝”的心性涵養(yǎng),其于書法的相互作用,可不言而喻??鼜娋蠲鞔死聿⒛芤源藖硇摒B(yǎng)情志。
綜觀奎強之書,其風格的主要表現(xiàn),是溫文爾雅,蘊含豐厚。其審美取向,除上述《三帖》以外,傍及倪元璐而心儀黃道周,獨于傅青主、王覺斯不甚關注。倘若按今人的議論,兩家比作當時之所謂“流行書風”的話,他認為就不如溯本追源多在“二王”上下些功夫,然后錘煉自己的風格。從他發(fā)表的作品來看,都能看到這種意識的強化。無論大字楹聯(lián)、行草條幅,特別是小品手札之屬,無不有一種爽爽然,明凈雅逸的書卷氣。書貴神采,而拒平庸,高層次的審美取向,是奎強自我認定而始終貫一并努力追求的一種藝術境界。到1999年七屆全國展獲獎作品,是一幅八尺條幅,用筆結體章法取法《圣教序》,極其規(guī)整而又率真灑脫。2002年“首屆蘭亭獎”入展作品,極其精采,應當說是他學習二王而又不被二王所囿,已具自己顯明風格的展示,友朋謂其格調高古,有魏晉風范蓋非虛譽也。難怪有位在京名家見此作品深受感動,而為之推轂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