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爾
摘 要: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語言作為文化的重要載體,在文化交流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不同民族、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主要靠翻譯來實現(xiàn),翻譯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不容忽視。在蒙漢文化交流中,蒙漢翻譯需要遵循文化的差異性,因此,一般采取異化翻譯。該文將從語言、文化以及翻譯三個角度對蒙漢文化交流進行研究,進而凸顯出蒙漢翻譯在民族文化交流中所起到的作用。
關(guān)鍵詞:蒙漢翻譯 文化交流 作用
中圖分類號:H0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10(c)-0210-02
語言與文化相互影響,共同作用于民族發(fā)展,因此,在各民族交往過程中,對語言的理解將成為推動民族文化發(fā)展的重要力量。伴隨著國家間經(jīng)濟、政治等活動的日趨頻繁,不同民族與國家的文化滲透與交流得益于翻譯。翻譯作為不同語言相互轉(zhuǎn)換的重要手段,在民族交往與國家交流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文化背景以及用語習慣的不同,要求翻譯尊重文化的差異性,因此,在翻譯中,對于文化差異的正確理解和認知將決定翻譯的水準。蒙漢翻譯同樣需要尊重民族文化的差異性,因此,兩種語言的相互轉(zhuǎn)換實現(xiàn)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
1 蒙漢翻譯的民族文化特色
在特定的歷史背景和社會生活中形成的民俗,民風以及民情,構(gòu)成了一個特有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不斷地被推翻和建立,在未形成穩(wěn)固的生活區(qū)域之前,與歷史演變相攜。伴隨著民族與國家的發(fā)展,民族文化的日趨完善,為了互通有無,形成了貿(mào)易往來,在此過程中,語言的不通促使翻譯的出現(xiàn)。在跨文化翻譯中,注重民族文化特點,深入挖掘其內(nèi)在的文化底蘊,對于文化交流以及經(jīng)濟、政治等社會活動往來具有重要的意義。例如:我國的成語故事《掩耳盜鈴》,故事講述了一個偷盜的人看中了一家人門上的鈴鐺,想將它偷取過來,可鈴鐺在碰觸下會發(fā)出聲音,容易被人發(fā)現(xiàn),于是,這個偷盜的人就想出了一個辦法,掩住自己的耳朵,就不會聽到聲音了,可想而知,偷盜的人很快就被人抓住了。這個故事的告知,不要做愚蠢而自欺欺人的人。如果對歷史文化了解不夠深入,那么,很難得出故事背后深刻的寓意。在蒙漢翻譯中,譯者對于兩個不同民族的歷史典故、朝代更迭、生活習慣等的了解,將決定著譯文的欣賞性和研究價值。
2 蒙漢跨文化翻譯的意義
蒙漢跨文化翻譯在解決語言障礙的同時,也促使了不同民族文化間的相互交流。在人類語言形成之初,語言就與文化相互依存,這意味著語言的流通也將促使文化的交流。對于不同語言的翻譯,在增進文化交流的過程中,使得不同文化間產(chǎn)生的碰撞,這種碰撞容易激發(fā)人們對不同文化的深入研究,由此引發(fā)文化交流的日漸頻繁。在蒙漢文化交流中,翻譯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從文化交流的意義上看,翻譯對不同語言的構(gòu)成以及使用條件有了一個全面的闡述,在思維層次上向人們揭示了文化的差異性,同時內(nèi)在的文化信息又向人們闡釋了一個民族的發(fā)展歷史以及深遠的民族文化,從而實現(xiàn)了文化的互通。
在蒙漢翻譯中,對于語義的表述以及語法構(gòu)成的研究,將決定譯文的表述是否符合限定的文化背景[1]。例如:對于語法,從宏觀的角度出發(fā),譯者要從主語和主題兩個方面考慮譯文的組合。漢語對于動作的發(fā)出者或?qū)嵤┱哔x予了決定的權(quán)利,所以,具有強烈的主導作用,因此,在蒙漢翻譯中,確定主語或主題,對于有效完成譯文翻譯具有重要的作用。
對于翻譯的文化意義,可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考慮。宏觀可從文化層次上進行分析,而微觀則是通過句子的構(gòu)成來探究。在對語言的微觀意義研究上,可從通過四種方式表現(xiàn),即象形、映射、折射和暗示。我國對文字的運用手法極為豐富,人們在抒發(fā)情感、描寫事物以及闡述觀點的過程中,為了達到寫作的目的,通常會借助修辭手法加強表現(xiàn)效果,因此,在蒙漢翻譯中,對語言修辭手法的解讀將加強翻譯的感染力,從而使譯文更為生動。
3 蒙漢翻譯的文化傳播功能
在各民族與國家交往中,語言上的交流讓人們了解了彼此的生活習慣,文化背景以及風俗習慣等,從而使不同民族的文化得到了交流,在相互學習的過程中,促進了文化的進一步發(fā)展。蒙漢兩個民族很久以來就建立了友好的往來,在蒙漢交流的過程中,兩個民族語言上的互通對于社會活動的友好進行創(chuàng)造了條件。蒙古廣闊的草原賦予了那里的人們不畏艱難、積極進取、生態(tài)倫理的思想和民族精神,而漢族則以農(nóng)耕為主,他們在耕作中收獲希望和幸福,對賦予他們生命的土地極其熱愛。在漢耕文化中,大儒思想讓人們懂得了順應農(nóng)節(jié)耕作,才能有所收獲,這也體現(xiàn)出了順應自然發(fā)展規(guī)律的思想。在蒙漢翻譯的過程中,兩種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促使人們的價值觀、人生觀等發(fā)生了改變,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得民族間的交流更為順暢,為建立良好的民族關(guān)系創(chuàng)造了條件[2]。蒙漢翻譯不僅是兩種語言上的交流,同時也是兩個不同民族文化上的交流,對于文化差異的認知,將決定翻譯的好壞,因此,在翻譯的過程中,要堅持“文化傳真”的原則,以構(gòu)建良好的文化傳播橋梁,使蒙漢文化能夠相互影響,共同為民族發(fā)展貢獻力量。
3.1 文化的凝聚功能
在不同的文化領域,文化的凝聚功能使得不同的文化具有了相同的文化傳播主旨,通過對文化的凝聚使得民族間形成了和諧的發(fā)展氛圍,對維護民族穩(wěn)定以及社會發(fā)展具有積極的意義。民族間文化的傳播,使得文化不斷吸納新的事物,實現(xiàn)了文化的創(chuàng)新和豐富,在這一過程中,翻譯作為重要的交流工具,將推動文化傳播向著更為深遠的方向發(fā)展。從某種角度上看,翻譯不僅是語言的相互轉(zhuǎn)換,更是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傳真”,所以說,翻譯也是文化翻譯,也只有這樣,翻譯才算完成了真正的使命。
蒙漢兩個不同民族在社會發(fā)展與人類進步的過程中,建立了良好的民族關(guān)系,在社會活動交往過程中,翻譯有效地避免了兩民族文化差異造成的審美以及理解上的誤區(qū),進而突破了交流的瓶頸,使社會活動更為活躍。蒙漢翻譯將文化交流變得順暢,實現(xiàn)了不同民族在某以方面思想上的共通,所以,翻譯的凝聚功能對民族核心文化的交流發(fā)揮著尤為重要的作用。
3.2 文化教化功能
文化傳播的受眾者在對文化的感知中逐漸理解并接受不同文化的核心內(nèi)容,從而自覺遵守該文化的要求,這就是文化教化功能的作用[3]。在跨文化交流中,翻譯的目的不僅是讓人們理解彼此的語言表述,同時也要讓人們對彼此的文化能夠認同,進而能夠自覺地將該文化帶入到自己的生活范圍中影響他人,從而使文化得到進一步的傳播,這也是翻譯要達到的最高目標。在蒙漢文化翻譯的過程中,譯者要關(guān)注受眾者的感知情況,并盡量讓其接受文化熏陶,從而達到影響的目的。一般來說,譯者要有強烈的文化意識,重視文化差異,才能發(fā)揮出蒙漢兩種文化的教化功能。
4 結(jié)語
蒙漢翻譯作為兩個不同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在翻譯的過程中需要對文化差異有足夠的認知,這不僅能使翻譯完成基本的作用,同時也能促使兩個不同文化相互滲透和影響,從而使接受者能夠受其影響并能夠自覺接受這一文化的熏陶,成為文化傳播的載體,以推動不同的相互交流,為實現(xiàn)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促進貢獻力量。蒙漢翻譯是凝聚蒙漢兩個民族的重要紐帶,為促進民族間的友好發(fā)展,文化的相互交流有著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烏恩巴雅爾.淺談蒙漢翻譯工作[J].青年文學家,2015(20):140.
[2] 賽音畢力格.論如何提高蒙漢文翻譯的基本素養(yǎng)[J].卷宗,2015(5):259.
[3] 烏恩巴雅爾.文化交流視域下的蒙漢翻譯之審視[J].語文學刊,2015(14):6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