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都特
【摘要】音樂是一門既包含規(guī)范理論的理性學科,同時它更是一門訴述人內在情愫的感性學科,在新時代背景下的當代小學生,接觸的事物非常廣泛,思維方式也是十分迅速和多變的,因此,音樂教學活動也要符合實際、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本文就新課程改革下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質量進行探討。
【關鍵詞】新課程 小學音樂 課堂教學
如今的課堂,都是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探究和創(chuàng)造,這也已成為音樂教師的課堂教學準則。一般來說,當學生的行為表現受到老師的尊重和賞識時,他們就會產生愉悅、積極的情緒,會更熱情、更自信地投入到音樂的學習中。那么,如何才能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從而提高音樂課的課堂效率呢?
一、豐富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興趣
兒童好奇心強,對形象具體、形式新穎、色彩鮮明的事物很感興趣,容易引起注意。我在教學實踐中深深體會到:課堂上教師要用生動的形式,將所要教的知識裝扮起來,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年級的五線譜教學是個難點,為了讓孩子們對音高有更直接的認識,使教學更形象、更有趣味,我請了幾位高矮不同的學生分別充當音符的do、 re、mi、soL和la, 并告訴他們各自的家住在幾線幾間上。接著提問:“誰最高?”下面回答:扮演“l(fā)a”的學生最高。于是,我指出:由于la住的最高,所以這個唱名也最高。這種教學形象、直觀,加之聽覺與視覺的統一,學生不但加深了對“音高”的理解,同時也提高了學音樂理論的興趣。為進一步掌握已學的唱名,我在演奏音符的同時,要求扮演音符的學生將聽到的音高按先后順序迅速排好,并在線譜上找到各自的“家”,同時唱出唱名,唱準音高。在此基礎上,我還教孩子們把左手當做五線譜,手心面對自己親自來操縱,邊游戲邊記憶,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使學生輕松、愉快地掌握這一知識點。
在新課程背景下,引用多媒體到課堂中去。運用多媒體可以把音樂所要表達的情境用直觀的形式表現出來, 使學生對音樂有一種直觀感。在四年級欣賞管弦樂曲《電閃雷鳴波爾卡》時,讓學生一邊觀賞”電閃雷鳴“的畫面,一邊聆聽樂曲,并用身勢動作表現出被雷鳴聲驚嚇的樣子。當《電閃雷鳴波爾卡》歡快的旋律與”電閃雷鳴“的畫面同時出現在學生面前時,學生們不知不覺地就融入了一個由聲、形等凝成的音樂世界,使學生心靈受到了強烈震撼,情不自禁的萌生了對音樂的熱愛。
二、培養(yǎng)學生“輕聲高位、吐字清晰”演唱歌曲的好習慣
學唱歌曲是音樂課教學過程的主要環(huán)節(jié)。還記得剛上班的時候學生在音樂課上特別喜歡大喊大叫的唱歌, 我給學生強調聲音小一點就稍微好一些, 如果不強調一節(jié)課下來,孩子們的嗓子都喊啞了,好像一個個都憋足了力氣在比誰的嗓門大,使歌曲生硬,缺少旋律美,不能很好地表達出歌曲情緒及強弱規(guī)律, 一節(jié)課下來覺得自己的耳朵非但沒有感受到歌曲的優(yōu)美旋律還被吵得嗡嗡作響。針對這樣的情況我詢問了一些有經驗的老教師, 并且自己也聽了一些兒童合唱團的演唱, 發(fā)現最大的問題就在于自己沒有給學生強調用什么樣的聲音唱歌是正確的, 孩子們心目中沒有一個對演唱聲音正確的概念,所以認為聲音大就是正確的。
針對這樣的情況,在教學過程中,我用”輕聲“哼唱的方法訓練學生的歌唱,告訴學生:”唱歌不是比誰的聲音大,要像百靈鳥,輕輕唱,微笑著唱“。例如:啟發(fā)學生親身體驗感受張大口咬一口蘋果的感覺,然后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學生會感到自己的喉嚨、口腔打開了, 口腔如同拱起的山洞。告訴學生這就是正確的歌唱發(fā)聲。啟發(fā)引導學生運用小聲哭泣的感覺來體會聲音的高位置, 讓學生知道聲音是從頭腔高位置發(fā)出的。都要在高位置上唱。使聲音逐步具有明亮圓潤的特點,經過多次體會感覺,可以收到預期效果。在教唱每一首歌曲之前。我都要讓孩子大聲的有節(jié)奏的、有表情的、高位置朗讀歌詞。有的個別學生咬字吐字不清晰,對這些發(fā)音不準確的字進行單獨訓練指導。經過反復的訓練學生就會掌握什么是歌唱的字正腔圓。并把這種咬字吐字練習融于發(fā)聲練習中,避免了發(fā)聲練習的枯燥單一,也提高了教學質量。
教學中對坐姿的要求是:面帶微笑,身體坐正,抬頭挺胸眼睛平視前方。在課堂中我會時常表揚唱歌姿勢正確的孩子,提醒姿勢不正確的孩子,引導學生向姿勢正確的學生學習。在老師嚴格要求和不斷鞏固下,一段時間下來,學生學習習慣有了明顯的好轉。規(guī)范的坐姿,正確的歌唱方法,對培養(yǎng)良好的歌唱習慣有很大的幫助。
三、突出情感教育,強化情感體驗
音樂教學,應該回歸其本來的藝術特性。音樂教學的重要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樂趣,讓他在音樂中得到豐富的情感體驗。從而使學生愛上音樂,形成對音樂獨到的見解與審美。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任務就是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音樂欣賞能力,具體地說,主是能夠通過一首音樂作品,使學生的情感得到表現,并引起共鳴。
九年義務《中小學音樂課程標準》提出:“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yǎng)審美情趣,促進個性發(fā)展”的論點。這就要求我們在具體音樂課堂的教學中,要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為此,一定要緊緊抓住情感這條主線。情感是音樂的刺激源,也是學生的主體體驗,是學生感受音樂的歸宿。因此,我在平時教學中,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為目的,在音樂欣賞課上,讓學生唱他們喜歡的歌曲,讓學生組織起來,說音樂故事。學生有的講《游擊隊歌》的由來,有的講《國歌》的誕生過程。有的講《黃河大合唱》產生的歷史背景。音樂課實際上是以情感為形式的審美心理活動,通過學生的自我感受與理解,從而最終在心靈深處烙下印記。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的總結和探索,不斷的發(fā)現自身的不足,不斷加以完善,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讓自己在不斷的教學嘗試中,不斷的探索新方法,新理念,讓自己在不斷的教育改進中,不斷進取,求新解。
【參考文獻】
[1]崔思琪; 史建華. 小學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 音樂時空(理論版),2015年07期
[2]陳娟. 提高小學音樂教學效率的策略[J]. 中國校外教育,2014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