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輝 黃梅
摘 要:有學者認為,中國社會的信任問題實際上是中國社會轉型的產(chǎn)物。目前,我國處于社會轉型時期,是黃金發(fā)展期也是矛盾凸顯期,需要積極引導大學生正確看待社會轉型期的各種問題,尤其在當前新媒體迅速發(fā)展的形勢下。因此,克服新傳媒對大學生社會信任的消極影響,積極有效地開展大學生社會信任教育,成為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項重大課題。
關鍵詞:轉型時期;新傳媒;社會信任
社會信任既包括個體與個體之間的信任,也包括個體對公權力的信任。[1]每個國家在社會轉型時期都無法避免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信任危機”現(xiàn)象,我國同樣如此。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不斷完善的社會轉型期,在這樣一個利益格局不斷變化、調(diào)整的變遷過程中,各種社會問題的出現(xiàn)是社會發(fā)展過程中必然的產(chǎn)物。這些矛盾和沖突往往在網(wǎng)絡中以熱點事件的形式暴露出來,而且表現(xiàn)得更為突出,處理難度也更大,對處于學校與社會過渡期的大學生來說影響是十分巨大的。
國內(nèi)外學者有關社會轉型及社會轉型期的社會信任問題的研究,為我們透視中國社會結構與社會關系提供了新的視角。然而,在有關我國社會信任問題的諸多研究中,傳媒作為現(xiàn)代社會中影響信任的一個重要因素,還沒有受到研究者的足夠重視。
一、新傳媒的內(nèi)涵
“新傳媒”是指以數(shù)字技術為代表的新媒體。[2]它的特點是對新媒體技術和數(shù)字技術的廣泛應用。這種新的媒體方式,突破了傳統(tǒng)媒體間的壁壘,形成了不同媒體介質(zhì)間的整合。中國很早就進入了媒介化社會,而且近年來中國傳媒本身也處于轉型的過程中,市場化的中國傳媒在媒體內(nèi)容、運營方式等諸多方面都有別于改革開放以前的傳播機制。而傳媒的這些新變化也會以不同的方式影響人們的社會信任。本研究將在中國社會轉型和傳媒改革的雙重環(huán)境下,來探討新傳媒對大學生社會信任的影響。
二、新傳媒對公眾信任的影響研究概況
隨著全球化和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公眾信任心理和信任行為發(fā)生了變化。公眾價值觀念、道德心理和社會心理的變化,也使得制約公眾信任行為的機制發(fā)生了變化,導致其約束力大大減弱。新傳媒接觸對信任的影響,必然要平衡考慮到新傳媒的影響力和受眾的自主選擇能力。就傳媒對公眾社會信任所產(chǎn)生的影響研究,早先可以追溯到格伯納等人。他們指出,公眾的價值觀念會受到傳媒的影響,假如播放的主要內(nèi)容是暴力、犯罪,那么觀看時間越長,就越容易產(chǎn)生對世界的恐懼感,最終導致公眾社會信任的降低。新傳媒通過對報道的信息進行潤色加工,導致公眾在社會和公共事務問題上對傳媒的依賴性大幅提高,新傳媒中的個別單位為了追求商業(yè)利益、贏得廣泛的關注度,披露社會各行業(yè)領軍人物的問題,也直接影響公眾社會信任度的下降。正如馬歇爾·麥克盧漢的名言所示,“媒介本身就是信息”。[3]筆者認為媒體的變化將改變信息。換句話說,“媒體就是意識形態(tài)”。
三、新傳媒環(huán)境下如何建立起公眾信任
新傳媒的發(fā)展是不可逆轉的,新傳媒是對“把關人”(Gatekeeper)權力的消解,但是,在技術監(jiān)管和法律規(guī)范到位下,新傳媒能夠提供一個社會“安全閥”的機制。新傳媒時代的到來,對公眾既有的生活秩序產(chǎn)生了強烈沖擊,打破了信息傳播的單向性和來源唯一性。不僅改變了日常生活,而且影響了政治生活、社區(qū)生活和社會生活。[4]各種渠道的信息高度集中,在增長公眾見識和開拓公眾視野的同時,也要求公眾有足夠的能力對這些信息進行甄別。
首先,建立正確的媒體引導機制是重建社會信任的客觀選擇。要不斷鞏固思想陣地,強化思想輿論引領的權威地位,擴大話語權的影響力,增強主流媒體自信。充分發(fā)揮社會輿論和新傳媒的監(jiān)督作用以及社會整合功能。新傳媒應當對事件積極介入并深入調(diào)查,發(fā)布權威信息,解決公眾困惑。大力發(fā)展新傳媒的輿論監(jiān)督功能,建立有關的信任網(wǎng)絡平臺,使社會信任成為一種社會風尚,社會健康發(fā)展。應該在全社會倡導言行一致的道德情操,提高公眾的文化素質(zhì),加強誠信建設的宣傳教育,營造有利于誠信理念弘揚的輿論氛圍,從整體上提升社會的道德水平。
其次,黨和政府不斷強化新媒體在思想輿論方面的引導力,加強對新媒體的監(jiān)管力度。要求主流媒體把握輿論導向,看清大事,認準主流,尋找著力點。改變以往對傳統(tǒng)媒體的管理模式,變封、堵、壓為交流、溝通和疏導。構筑精神高地,確立主流媒體在思想輿論引領的權威地位,[5]賦予新傳媒反映輿論、組織輿論、傳播輿論、引導輿論的話語權,大力消除不良信息的流通。
再次,正確的道德指引和教育熏陶是重建社會信任的思想基礎。凡是能由學校約束的傳播媒介,都可以對其進行一定的處理。凡是不能由學校約束的傳播媒介,一旦發(fā)現(xiàn)有消極內(nèi)容,也可以發(fā)布一定的積極內(nèi)容對其予以稀釋。因為在社會轉型期,人們的社會心理和社會情緒會隨著思想觀念和價值追求的多元化發(fā)展而出現(xiàn)分化,人們的社會情緒也需要以不同的形式和不同的渠道進行表達。[6]學校要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弘揚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為社會情緒提供科學的思想引導,積極營造有利于實現(xiàn)社會互信的良好氛圍,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培育誠信意識,只有這樣才能將社會轉型中的不穩(wěn)定因素消解于無形。
最后,隨著現(xiàn)代信息傳播手段的發(fā)展,新傳媒已從以往的局部、被動反映社會生活轉變?yōu)楝F(xiàn)在的全面、主動地參與社會生活,新傳媒?jīng)_擊著當代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過程。[7]
新媒介能否發(fā)揮積極的作用,關鍵在于“把關人”。如果能夠?qū)⑷?、客觀的信息傳遞給大學生,新傳媒就能促進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需要增強大學生的媒介素養(yǎng)教育,[8]從而使其辨別能力得到發(fā)展,自覺地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自發(fā)地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抵制新傳媒只為追求經(jīng)濟利益而宣傳的錯誤導向,批判性地思考各類社會問題。
四、結語
大學生是社會中思維最活躍的一個群體,他們在接受信息傳播時,更注意主動地思考,獨立地判斷,有選擇地接受自己認為正確的信息。新傳媒對于廣大學生是極具吸引力的,但是要讓學生充分合理地安排、支配時間,避免沉溺于新傳媒,而應積極投身實踐活動,使得自身在現(xiàn)實生活與虛擬世界中都能得到提升。只有全面地了解新傳媒及其利弊,才能夠在使用中趨利避害。
參考文獻:
[1]楊 明,孟天廣,方 然.變遷社會中的社會信任:存量與變化——1990—2010年[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06): 100—109.
[2][4]J.希利斯·米勒,陳永國.現(xiàn)代性、后現(xiàn)代性與新技術制度[J].文藝研究,2000(05):134—148.
[3]董才生,接家東.西方信任社會研究反思[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5(03):92—97.
[5]胡遠珍.主流媒體自信與思想輿論引領[N].光明日報,2015-06-13.
[6]楊英法,聶 雅.社會思想引導、社會輿論調(diào)控與社會情緒管理[N]. 光明日報,2014-09-28.
[7]胡 鈺.淺析大眾傳播媒介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S1):99—102.
[8]丁 凱,宋林澤.自媒體視域下的高校宣傳教育網(wǎng)絡建設[J].教育研究,2015(04):49—56.
(作者單位:東華理工大學行知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