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靜
語文蘊含的人文精神因素比其他學科豐厚而廣闊,小學語文教師要珍視這份資源——聚焦閱讀,要有意識地克服教學中存在的“閱”與“讀”割裂的現(xiàn)象。教師必須通過聚焦閱讀貼近學生的心靈,引領學生走進文本,體會語言文字蘊含的美感,提升學生的閱讀感悟能力。
一、從教師入手:語文教師首先要正確認識“閱讀“一詞
小學語文課標要求: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目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著“閱”與“讀”割裂的現(xiàn)象。小學語文教師在“課標”的引領下,懂得了課堂要重視“讀”,并且要書聲瑯瑯,這實在難得。不過,靜靜想來,很多人對“課標”表述的“運用多種閱讀的方法”理解得并不全面和到位,也沒有具體弄清閱讀的真正內涵。結果導致教師在語文學習中把“閱”和“讀”割裂開來,只注重讀的聲音、形式和技巧。一句話,強調的是學生的嘴巴,而沒有重視學生的內心,幾乎是把“閱”字扔掉了。
“閱”就是用眼看,就是用心想,就是理解、揣摩的過程,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才會有“讀”。“讀”并不是單單表現(xiàn)在抑揚頓挫的聲音上,也有靜思默想的默讀。因此,語文教師應該明白:課堂要給學生一個默默讀書的“場”,一個默默品味的“場”,也就是營造一個“靜靜的學習的場”。其實,每一個人讀書更多的是默讀品味,讀到動情處流淚,讀到氣憤處生氣,讀到感慨處嘆氣。我們讀書更多的是讀給自己的,讀的是自己的感受,并不是要追求讓別人覺得好聽、動聽。
二、從學生入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與閱讀興趣
良好閱讀習慣的形成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保證。有了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能力就會逐步增強, 閱讀的質量也會同步提高, 這對學生的知識學習、人格養(yǎng)成等都起到促進作用, 并能使其受益終身。
(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整體閱讀的習慣。除了注意力集中的閱讀習慣外,每讀一篇文章或一本書, 都要讓學生弄明白事情的來龍去脈和先后層次。通讀全文掌握主要內容后, 還需分步閱讀,邊看邊想原文所說的人物、情節(jié)與自己生活中有哪些相似、相近的地方,思考并從中領悟出一定的道理。
精讀的閱讀習慣。精讀不僅要求學生正確領會課文中字、詞、句的含義和感情色彩, 還要深入理解并把握作者表達的主題思想, 把握和感知不同文體、不同作者的藝術特點, 要引導學生學會在閱讀中思考、質疑并解疑重點句的方法, 掌握其規(guī)律, 還要特別注意教給學生不同文章的不同讀法, 讓他們得心應手地讀出感情來。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在閱讀實踐中反復嚴格訓練形成的。因此, 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 結合教學實踐, 逐步使學生養(yǎng)成多讀書、愛讀書的好習慣, 教師要經(jīng)常向學生介紹名家名著, 激勵學生愛讀書、讀好書、多讀書, 久而久之, 閱讀的良好習慣就會養(yǎng)成。
(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興趣
學生有了閱讀興趣, 才能從內心深處對閱讀產生主動需求?!墩Z文課程標準》規(guī)定小學生六年的閱讀量應達到145 萬字, 如果沒有良好的閱讀興趣是很難完成的。在小學生開讀的最佳時段,教師應適時施教, 培養(yǎng)其產生閱讀的興趣。
1. 給予指導和啟發(fā),讓學生自主學習,領悟文章的真諦
小學生的感性認識較強。小學語文教材圖文并茂,很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作為教師應盡量利用插圖,如栩栩如生的狀物,繪聲繪色的記事,神形兼?zhèn)涞膶懭说?,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臨其境,更好地加深解理課文與鞏固記憶。譬如《狼牙山五壯士》這一課,其中有幅插圖描繪了五壯士屹立在狼牙山頂峰準備跳崖的情景。教這一課時,我讓學生回憶平時看電視時,看到敵我雙方進行殊死搏斗的情景,引導他們邊學文,邊看圖,邊想象,并引導他們思考:“通過五壯士的動作和神態(tài),你們能想象出他們當時在想什么嗎?”這樣,五壯士的形象烙在了孩子們的心中,他們勇于獻身的精神就會使孩子們的心靈有所震撼。
讀的作用遠遠大于講的作用,要通過讀來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因此,教學中更要精講多讀。講要講在疑難處,形成“講”是為“讀”服務的這一意義上。讀跟理解是相互的,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要多用指導朗讀的方法,引導學生通過反復朗讀來達到理解課文內容的目的。
2. 創(chuàng)設情境, 讓學生興趣盎然,提高閱讀感悟能力
新課程下的閱讀教學所處的地位越來越顯眼。有效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景,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給學生創(chuàng)造適當?shù)臋C會,鍛煉其思維能力、表達能力;拓寬學生的視野,促使其主動參與,訓練學生的語感。
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生動形象的畫面、美妙的音樂,不僅能豐富他們的感性認識,更容易激起學習新知識的興趣。例如:《月光曲》第九自然段,描寫的是皮鞋匠和他妹妹聽著貝多芬的琴聲所產生的幻象,光讀文字也許很難使學生進入文中優(yōu)美的意境。我們可以先借助欣賞樂曲《月光曲》,再讓學生讀課文,描述文中的三幅畫面,將文字與音樂旋律一一對應,最后進行配樂朗讀。有了音樂的渲染和啟發(fā),學生容易動情、漸入佳境,文本的難點也就容易解決了。
3. 開展課外閱讀,增加語言積累
感悟是一個思維過程,思維活動是賴于一定的生活閱歷和知識面的。因此,擴大閱讀、增加積累是學生“自我感悟”的關鍵。語言積累越豐富,“自我感悟”的能力就越強。教師要經(jīng)常有目的、有計劃地向學生介紹一些書中人物、精彩片斷, 激發(fā)學生“欲知詳情, 請看原文”的欲望。如教學《賣火柴的小姑娘》《皇帝的新裝》后, 教師可介紹《安徒生童話選》; 結合《將相和》《赤壁之戰(zhàn)》的教學, 教師可介紹《三國演義》( 兒童版)中部分精彩內容的梗概。這樣學生就會被興趣推動, 紛紛要求借書閱讀, 在讀書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
4. 讓留白開啟學生想象大門,品出韻味
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素質,教師就要引導他們閱讀,讀中品味好詞語、好句,透過句意發(fā)現(xiàn)美、品味美、鑒賞美。要讓學生在讀中體會文本情景交融的意境,開拓審美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同時要引導學生品析文中極富藝術表現(xiàn)力的詞語,引導學生領悟文中深層意蘊所包含的藝術美、哲理美和情感美。通過揣摩比喻、通感、擬人等修辭手法在表情達意上的豐富內涵,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吸收這些典范的語言材料,讓學生從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進行審美想象,去接受美的熏陶。
教學時,我們要在學生接觸文本的基礎上,根據(jù)文本的主題拓展延伸,讓學生把所學的信息和自身的知識、經(jīng)驗聯(lián)系起來,從而產生一個自我的認識,通過對文字本身的品讀盡情地想象補白,做到走進文本解讀,跳出文本感悟,從而讓學生體驗到有自己個性情感的韻味之美。當我們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去品讀、想象時,學生的每一次閱讀,都會成為對文本意義的一種發(fā)現(xiàn)、一種創(chuàng)造,文本的形象之美也因此變得立體豐滿起來。
三、從體驗入手:讓學生獲得美的體驗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要引導學生從課外直接獲得生活體驗,努力將學生引向社會,廣泛體驗不同的生活。學生感悟的能力提高了,才能在語文閱讀學習中有悟有得。感悟具有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層次。不同的人,由于其知識水平、人生經(jīng)歷、價值觀念等不同,他們對事物的感悟也不會相同;同一個人在不同的學習階段,其感悟的層次也會有所差異。因此,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尊重學生的感悟;要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點,保護他們“自我感悟”的情感。
美有形,美有魂,我們的閱讀教學如果讓學生感受到由外而內、由內而外、內外兼具之美——即獲得美的體驗,就會讓閱讀教學變得輕松而愉快有趣,學生的閱讀感悟能力就會得到提高,道德情操就會得到陶冶。語文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感悟美,提升閱讀感悟能力,就要在教學中軟硬件相結合,使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理智上得到啟迪,心理上產生愉悅,精神上得到滿足,在強烈的情緒感染和心靈震撼下,使學生真切地感知美,提升感悟能力,進而使他們學會做一個高尚的人。
(作者單位:廣州市增城區(qū)清燕小學)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