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玨
生物學是一門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guī)律的自然科學,經歷了從現象到本質、從定性到定量的發(fā)展過程,這與其他理科學科的性質不謀而合。初中生物教學,一方面,要傳授生物學的基礎知識,使學生具備生物基礎知識的素養(yǎng);另一方面,要通過知識的傳授,培養(yǎng)學生初步形成分析和解決問題等能力。
初中生物理科思維培養(yǎng)策略一、初中生物課程中的理科特質
1.在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中體現由現象到本質發(fā)展的特性
在生物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了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使學生感受到生物學從現象到本質的發(fā)展過程。例如,在講授《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時,導入環(huán)節(jié)通過展現一些長明星父子或姐妹的圖片,使學生直觀感受到親代和子代、子代個體之間相似的現象,既使學生容易理解,又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通過這些由表及里的探究過程,使學生體會由現象到本質的深入,即從簡單的或復雜紛紜的現象中揭示事物的本質,發(fā)現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
2.生物實驗中體現了從定性到定量的特性
在生物教材呈現的經典實驗中,運用實例詳細地說明了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以及嚴密的思維過程,讓學生感受到科學家是如何發(fā)現問題、尋找證據和合理推理的,應讓這些實驗在生物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其作用。如在《植物光合作用的發(fā)現》一節(jié)中,先帶領學生重溫科學家的幾個經典實驗。特別是在介紹范·海爾蒙特的實驗時,讓學生計算5年中土壤的重量變化和柳樹的重量變化,初步分析出柳樹生長過程所需要的營養(yǎng)物質是從水中獲得的,再引導學生思考“水能夠提供植物生長需要的全部營養(yǎng)物質嗎?”從而引入普利斯特萊的實驗。這樣,學生能感受到生物學實驗中觀察比較、由定性到定量的理科特質。
二、初中生物教學中初步培養(yǎng)學生理科思維技能的有效策略
培養(yǎng)學生獲得良好的理科思維方法和技能,是養(yǎng)成科學素養(yǎng)的前提。利用哪些途徑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理科思維技能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我談一談自己的一些想法:
1.運用抽象概括、正向和逆向思維,初步培養(yǎng)學生認識事物一般規(guī)律的能力
抽象和概括,是指找出各種生物體或各種生命現象中共同的本質的屬性,并把抽象出來的本質屬性以及必然聯系加以綜合,達到對生物現象本質和規(guī)律的認識。例如,在《千姿百態(tài)的動物世界》一節(jié)中,因受生活經驗的限制,當一提到鳥類時,部分學生很容易把“飛”這一特點作為鳥類共有的特征,這時應引導他們舉出反例:是不是所有的鳥都會飛呢?有些學生也提出鴕鳥是鳥不會飛,蜜蜂、蝴蝶、蒼蠅、蝙蝠等動物會飛不是鳥,所以“會飛”這不是鳥的本質特征。通過舉出正反例,讓學生學會從復雜的現實問題中尋找出存在的一般規(guī)律。
2.通過分析與綜合、歸納推理,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分析和綜合是把一個事物的整體分成各部分來進行考察,經鑒別、篩選后得出其本質特征,再在頭腦中將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或事物的共同特征綜合起來。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進行整理,形成新的合乎邏輯的,有內在聯系的體系,這就是一個分析比較、歸納綜合的過程。例如,在“生物體的結構層次”一課中,通過觀察番茄的形態(tài)結構,按照從整體到局部進行具體分析,比較與綜合,歸納出綠色開花植物的結構層次。再將其聯系到實際中去,進行簡單地判斷與推理。這樣在不斷地分析綜合、對比歸納中,既理清了知識體系,又便于學生掌握。
3.利用圖表、符號等直觀形式,培養(yǎng)學生認識事物特征的能力
圖表、數據、符號曲線類在生物教學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它們具有直觀形象、鮮明生動等特征。教學過程中適時運用圖表,能避免學生機械化的學習,同時對學生進行識圖、析圖、用圖的訓練和培養(yǎng),還能豐富學生的想象能力,并內化形成學生自己的思維力。例如,在蘇教版七年級第4章第一節(jié)《細胞分裂與細胞分化》的教學過程中,可用下圖進行小結:
過程①表示細胞數目的增多,這一過程是通過細胞分裂完成的;過程②表示細胞的生長;過程③表示細胞在形態(tài)、結構上出現差異,這一過程是細胞分化。這樣通過直觀的分解,既形象地闡述了細胞分裂、生長和分化的過程,又突出了三者的差別。
此外,還可巧妙結合數學符號,例如,血液=血漿+血細胞,血清=血漿-纖維蛋白原;染色體=蛋白質+DNA;腎單位=腎小體+腎小管=(腎小球+腎小囊)+腎小管等,既直觀地顯示各概念之間的區(qū)別與聯系,又簡化了語言敘述,更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
4.多角度,多方向輻射思維,初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某一個發(fā)散點引導學生沿著不同的方向和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人類的起源和進化》學習后,我給學生留下余味無窮的問題“人還會再進化嗎?幾萬年后的人會是什么樣子?”不少同學大膽想象了未來人的樣子:頭大而身小、全身無毛、臉型變圓、男人女性化等。既讓學生的思維層層發(fā)散開來,也營造了一個民主、活潑的課堂氣氛。在這樣一種氣氛中,不僅使學生接受了一種思維方式的訓練,同時,也削弱了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性,培養(yǎng)了學生勇于思考和探索知識的習慣。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只有教師把握時機進行啟發(fā)和引導,學生才能更好地接受思維能力的學習和訓練?!耙虢o學生一杯水,先得自己有一桶水”。作為生物教師,肩負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質的重任,只有在教學中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才能讓理科思維點亮初中生物教學。
參考文獻:
[1]王昌軍.理科綜合能力培養(yǎng)的生物教學對策.2009.
[2]孫玉旺.淺談生物課堂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2009,(03).
[3]劉學全.生物復習方法摭談.中學生物教學,2006,(04):45.
[4]沈萍華.試論圖表在生物教學中的作用.中學生物學,2003,(06).
[5]王維虎.淺談數學思維方法在生物學概念教學中的應用.中學教學參考,2010,(35).
[6]謝朝衛(wèi).生物課程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