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靜蓉
【摘要】“兒童是具有主動性的人,所教的東西,要引起兒童的興趣,符合他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的發(fā)展?!?筆者認為:充分開發(fā)和利用語文課程資源,摒棄教材專制是拓展學生學習外延,提高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關鍵。我們番禺區(qū)區(qū)域性文化資源十分豐富,為我們語文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史實。本人從下面幾方面舉例說明了如何充分利用區(qū)域文化資源,使它們更有效地服務于我們的語文教學。
【關鍵詞】區(qū)域文化 課程資源 學語文 用語文
一直以來有些教師為了提高學生分數或升學率,把教材視為唯一的課程資源,把教材上羅列的知識點要求學生不斷重復地進行枯燥、繁瑣、機械的訓練,嚴重扼殺了學生的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下降,阻礙了學生語文素質的發(fā)展,甚至導致產生厭學情緒。瑞士教育家皮亞杰說:“兒童是具有主動性的人,所教的東西,要引起兒童的興趣,符合他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的發(fā)展?!比绾问箤W生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呢?《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三部分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中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各地區(qū)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要有強烈的課程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fā),積極利用。”因此,筆者認為:充分開發(fā)和利用語文課程資源,摒棄教材專制是拓展學生學習外延,提高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關鍵。
我們番禺區(qū)地處珠江三角洲農村地帶,具有較為發(fā)達的經濟基礎和深厚的地方歷史底蘊,區(qū)域性文化資源十分豐富,特色文化凸現,如南村的武術、“余蔭山房”的園林與古建筑藝術;鐘村的民間樂社;石基的螯魚舞、乞巧;沙灣的飄色、醒獅、蘭花、留耕堂古建筑藝術與書鄉(xiāng)世襲、寶墨園園林建筑;大崗的蝴蝶標本;石樓的蓮花山古采石場遺址;黃閣的地方特產;萬頃沙、橫瀝的水鄉(xiāng)特色等。在歷史上,番禺區(qū)文化名人輩出,養(yǎng)育了冼星海、屈大均、何蔭棠等,人文資源極為豐富。所有這些,為我們語文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史實。那么究竟如何充分利用這些區(qū)域文化資源,使它們更有效地服務于我們的語文教學呢?
一、在課堂教學中滲透
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學校以教學為主,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主要形式,是學生最大量、最經常、最直接接受教育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因此,我們堅持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挖掘地方人文資源,根據我們番禺的文化背景、自然風貌、風俗人情等特色,與語文教學密切整合,使學生既領略了語言的美,又產生了對家鄉(xiāng)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1、閱讀教學滲透區(qū)域文化
“閱讀教學是民族文化的載體,是一代新人的搖籃,也是整個語文教育的重心和基礎?!遍喿x教學是一個特殊的生命體驗過程,是一種心靈的交流,精神的對話,肩負著繼承和弘揚民族文化的閱讀教學立足于培養(yǎng)、熏陶美好的情感、情操,塑造完美的個性品質,幫助形成良好的思維方式,發(fā)展可支持終身學習的能力等。讓區(qū)域文化浸潤于我們的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吸收其文化精華,受到熏陶,對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精神,有著及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教第七冊的《海濱小城》一課,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圓滿完成教學任務后,順勢啟發(fā)學生:作者的家鄉(xiāng)海濱小城美,我們的家鄉(xiāng)怎么樣?學生們紛紛舉起了小手。
生 A:我們家鄉(xiāng)的園林建筑很美,如“余蔭山房”的園林與古建筑藝術,寶墨園園林建筑,留耕堂古建筑藝術……
生 B:我們家鄉(xiāng)的母親河——珠江,碧波蕩漾,像一條蜿蜒長龍,游向遠方。
生 C:我們沙灣的飄色、醒獅、會讓游人終生難忘,讓你留連忘返。生 D:我們家鄉(xiāng)的蓮花山,古代采石場遺址的山石千恣百態(tài),上面還有許多歷代文人墨客的詩文,是我們番禺人的一筆巨富呢!
……這樣,既豐富了課堂內容,活躍了學生思維,拓展了課本內容,又激發(fā)了學生熱愛家鄉(xiāng)、贊美家鄉(xiāng)的感情。
2、作文教學結合區(qū)域文化
在作文教學中,我們提倡用真情寫身邊的人與事,抒真摯的感與情。當作文融進了學生自身的生活體驗,符合了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欣賞習慣,展現了學生對家鄉(xiāng)山水名勝、歷史文化的熱愛之情,才會有生動活潑的語言,真摯動人的感情。因此在平時的寫作訓練中,我們可以引導學生介紹家鄉(xiāng)的風俗民情,名勝古跡,著名人物,建設成就,經濟發(fā)展等方面的內容,既使學生在樂寫中提高寫作能力,又使學生從最熟悉的鄉(xiāng)土環(huán)境中獲得祖國的具體感受,能將淳樸真切的鄉(xiāng)土戀情升華為眷眷愛國之情。
教育家魏書生說:“課堂雖小,卻有著廣闊的鉆研天地,鉆進去,入了門,就會感到無窮的樂趣”,事實證明,充分把握地區(qū)文化資源,把這些豐富多彩的形聲信息融入課堂,會創(chuàng)造一種和諧愉快的課堂氛圍,使學生整個身心充滿了快樂,這樣學生也會信心十足地讀其欲讀之書,想其欲想之事,為其欲為之舉。
二、在語文課外活動中滲透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的一種重要途徑是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人是社會的人,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家中,都是社會的一部分。通過進入情境,接觸社會現象,參與各種社會活動,學生能熟悉地理環(huán)境,人文景觀,關注人們談論的問題,使學生融入生活,獲得感受,自覺服務社會,對他人,對社會有愛心,在生活中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健康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愿意為創(chuàng)造美好的生活而不懈努力。因此語文教學要突破教室、課堂生活圈,走進大自然,走向社會,讓學生在這廣泛的空間里吸納獨特感受,陶冶情操,磨練意志,形成態(tài)度、認識價值。
1、聯系生活學語文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加強語文課程與生活的聯系,可以促進學生素養(yǎng)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fā)展”。教師應該有意識地把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充分利用自然、社會資源,增加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機會。
2、服務社會用語文
學的目的是為了用,學而不用等于沒學,教師要幫助學生運用語文為社會服務。比如前年,我們舉行了一次實踐活動——“調查用字的混亂現象”,一改以往局限于教室“黑板上糾正錯別字”的單調、沉悶,把學生推入“社會用字”的實踐活動中,去翻閱書報雜志,考辨大街小巷的用字,區(qū)分正誤,各自根據已學知識編訂《勘誤表》,匯總,分類,交有關部門。學生們在實踐活動中增長了知識與能力。
當然,除此以外還有許多形式,如當讀報員為家人讀報;當小記者報道新人新事;當采風員收集介紹家鄉(xiāng)民俗;當發(fā)言人宣傳科普知識……
時代在前進,社會在發(fā)展,環(huán)境在變化,我們的教育對象也在發(fā)生更大的變化。面對這樣一個信息大世界,語文課堂教學的形式不能單一,更不能封閉,只有充分利用我們的區(qū)域文化資源,走出課堂,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使學生在廣闊的大語文背景下學語文,用語文,才能讓學生去主動感知,讓語文課程變得開放而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