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園
長期以來,一直讓老師、家長和學生比較頭疼的一個問題就是審題問題. 審題是解答數(shù)學題的前提,也是關鍵. 能否正確解答每一道題,關鍵在于能否正確審題,抓住主要信息,正確理解題意. 學生在考試中之所以會有明顯的分數(shù)差距,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審題不仔細,題意理解錯誤. 因此,對于小學生來說,提高審題能力是學好數(shù)學的關鍵.
一、分析當前,找出待改內容
我國新課程改編以后,開始注重學生學習素材的豐富性,尤其是低年級,題目都照顧到小學生的性格特點,采用圖文并茂的方式來敘述,這就要求小學生必須有足夠的審題能力,才能準確理解題目的要求,同時也對教師對教材的把握和講解能力提出了新考驗. 到了高年級,題目總是包含著非常大量的信息并且關系復雜,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學會分析問題,用清晰的思路來面對問題,并且用合適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但是,就目前而言,許多小學生還是不會審題,理解能力差,做題效率低,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老師方面的原因,許多老師不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能力,在上課時,往往是給出題目以后就讓學生解答,不給學生審題的時間,而這時候學生往往還沒有明白題意,根本不理解題目說的是什么;此外,老師們也忽視了對學生審題技巧的訓練,長久下去,學生們難以形成良好的審題習慣. 其次,是學生本身對于審題并沒有很重視,讀題也只是大體瀏覽一遍,沒有得到實質性的信息,審題態(tài)度不端正,比較敷衍;另外,審題方法不正確,總是做無用功,久而久之,學生的審題能力越來越差,學習效果也越來越低下,成績一落千丈. 基于這種情況,我們需要用有效的方法幫助學生提高審題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審題習慣,讓學生有效學習.
二、初讀題目,提取主要信息
許多學生在見到題目以后,通常都是大致讀題一遍,了解題目中給出的條件及要求,就開始做題,甚至有些同學只看題目前半部分,憑著以往的經驗自以為是類似的,以為這樣做是對的,連題目要求都沒看就做題,結果當然不夠準確. 基本上很少有學生能夠仔細認真的把題目分析清楚,大部分是一帶而過. 在實際做題過程中,正確的做法是先把題目認真完整地讀一次,在讀的過程中可以用筆把主要的信息標出來,把問題標出來,這樣就不會漏掉重要的信息,就能正確把握題目要求,正確理解題意了. 例如這道練習題:“鞋帽廠需要做1500個帽子,現(xiàn)在生產了5天,每天都生產150個,那么剩下的帽子,每天需要比之前多做多少個才可以在4.5天之內完成?”在這道題中,我們可以先把題讀一遍,然后可以看到題目中有一些比較重要的信息,包括“總共要做1500個帽子”“已生產了5天”“每天都生產150個”“其余帽子在4.5天之內完成”,最后是問題“現(xiàn)在每天的生產量要比之前多多少才可以按時完成”,把這些主要信息標出來,然后再根據(jù)問題,理清思路,解答問題,這樣才能全面把握問題,不至于遺漏信息.
三、畫圖觀察,變抽象為直觀
小學生的大腦還處于初步發(fā)展階段,抽象思維能力比較弱,對于比較復雜的題目難以理解,而且,人類對于比較形象具體的東西的理解能力要比抽象的形象理解能力要好得多. 因此,在一些難度較大、題意復雜的題目上,要想正確理解題目,除了要認真讀題外,還應該加上一些必要的畫圖分析,包括線段、數(shù)軸、圖標等. 這樣既能讓學生清楚直觀地看懂題意,也能正確分析問題,對于小學生來說,題目的難度會相對減少. 像有些幾何題是以應用題的形式出現(xiàn)的,憑空想象可能不太好理解,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畫圖來幫助理解,如圓柱、圓錐題等,還有些關于車速和效率的題目,最好在線段和數(shù)軸線上表示出來,可能更加直觀.
例如這道題:“客車和貨車同時從甲、乙兩地的正中間向相反方向行駛,5小時后,客車到達甲地,貨車離乙地還有60千米,已知貨車與客車的速度的比是5 ∶ 7,求甲、乙兩地相距多少千米?”這是一道有關行駛方向的問題,這種題只靠憑空想象是不夠的,必須畫線段圖來幫助解答. 在做題時,可以先畫一個線段圖,在圖上標出客車和貨車的位置,然后根據(jù)題意寫出主要數(shù)字信息,仔細觀察分析,這樣做題可以更加直觀,也比較有條理,能更快地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抓住關鍵,找到解題方法
很多學生在審題時找不到關鍵詞,不知道該如何下手,題目讀一遍下來也沒有捕捉到什么有用的信息,導致他們在解題時找不到突破口. 這種時候,建議學生回過頭來重新看題目,看的時候要帶著問題去讀,找到題目最后要求一個什么結果,需要哪些信息,需要什么樣的關系式,把這些主要的信息找到,就能很快找到解題的方法. 在面對題目比較長的數(shù)學題時,學生總是會感到信息量很多,但是又不知道從哪里下手才好. 例如這道題:“雞兔同籠,共有30個頭,88只腳, 求籠中雞兔各有多少只?”這種典型的雞兔同籠問題,一定要在審題時看清楚,先分析出一種動物,例如兔數(shù),就是(總腳數(shù) - 每只雞的腳數(shù) × 總頭數(shù)) ÷ (每只兔的腳數(shù) - 每只雞的腳數(shù)),在這里進行計算時,老師要為學生講解每一步的含義,通過引導,讓學生自己明白每一個步驟的意義,這樣一步步地分析,抓住關鍵所在,利用已有的數(shù)量關系,就可以既快速又準確地把問題解決了.
總而言之,一個好的審題習慣是正確解答問題的開始,除此之外還要有正確有效的審題方法,老師必須注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鍛煉學生的審題能力,及時糾正錯誤,讓學生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用正確的方法去審題,有效地解決問題,提高做題效率,讓學生更有效地學習數(shù)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