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興榮 劉莎
摘要:沅陵山歌是大湘西具有代表性的山歌樣式,也是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其既有民歌普遍的藝術魅力,也有自身獨具有的音樂特征。鑒于此,本文簡要介紹了沅陵山歌,并對其音樂特征進行了分析和解讀,以期獲得更加深刻的認識。
關鍵詞:沅陵山歌 音樂特征 分析解讀
一、沅陵山歌簡介
沅陵山歌是沅陵地區(qū)特有的民歌樣式。沅陵地處湖南省西北部,并被武陵山和雪峰山兩座大山所包圍,也正是因為這種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使該地區(qū)與外界的接觸較少,保留了較為原始的民俗文化。沅陵山歌正是其中優(yōu)秀的代表,其題材豐富,類型多樣,情感真摯,是當地勞動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近年來,伴隨著文化的整體發(fā)展,在地方政府的積極推動下,沅陵山歌也飄過了大山,來到了城市中,讓更多人了解和認識了沅陵山歌,并樹立起了產業(yè)化的發(fā)展理念,對其進行了多樣化的開發(fā),不但成為了沅陵的名片,也獲得了豐厚的經濟效益,表現出了廣闊的發(fā)展前景。
二、沅陵山歌的音樂特征分析
(一)豐富的題材
生活是孕育沅陵山歌的母體,而因為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所以沅陵山歌也有著十分豐富的題材。從沅陵縣文化館工作人員搜集整理而成的《沅陵民歌》小冊子來看,其主要包含以下幾種題材。首先是生活類。民歌是勞動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好伙伴,他們往往是看到什么就唱什么,想到什么就唱什么,所以很多民歌都和日常生活有著緊密的關系,如婚喪嫁娶、迎來送往等,都在沅陵山歌中有所體現??梢哉f,沅陵山歌正是一面鏡子,透過這面鏡子,能夠對沅陵地區(qū)歷史生活狀況有十分全面的了解。其次是勞動類。沅陵山高路險,交通相對閉塞,所以勞動較為繁重,為了給繁重的勞動增添幾分樂趣,勞動者喜歡在勞動中相互吆喝鼓勁,后來就演變成為了勞動號子。如沅水號子、車水號子、挖地號子等,通過演唱和欣賞這些號子,眼前就能夠浮現出一幅鮮活的勞動場景,其音樂表現力可見一斑。再次是情感類。音樂永遠都是情感抒發(fā)的最佳工具。而情歌也在沅陵山歌中占據了很大的比例。無論男女老少都能夠唱上幾首,抒發(fā)著他們對愛情最真摯的感受。如《唱支山歌試妹心》,就將妹妹比作了花叢,將哥哥比作了試水深的石頭,以此來探問妹妹對自己是否有意,可謂是含蓄而真切。最后是時政類。沅陵山歌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與時俱進的,特別是每當社會和時局發(fā)生較大變化時,一些歌師都會及時將其用山歌的形式表現出來,并起到了一定的宣傳和教化作用。如《當兵就要當紅軍》和《趕軍鞋》,就是1935年賀龍元帥帶領隊伍途徑沅陵時,沅陵人民創(chuàng)作的山歌,表現出了對紅軍的歡迎和支持??梢钥闯?,沅陵山歌的題材是十分豐富的,勞動、生活、情感等各種類型無所不包,體現出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對山歌的喜愛。
(二)多樣的唱腔
沅陵是一個多民族的集居區(qū),有25個少數民族在此繁衍生息,不同民族之間有著不同的民俗習慣,且沅陵地區(qū)面積十分廣闊,不同地域間的語言、口音差距較大,所以使沅陵山歌的唱腔也十分多樣化。主要可以分為三大類型。首先是上河腔系,其以深溪口為中心,輻射沅水上游兩岸,以“洛陽腔”為主,特點是旋律呈下行趨勢,好比是太陽落山,唱起來自由舒緩,長調托腔,富有金燦燦的韻味。第一句較為簡單,但是第二句的句幅則特別長,通常是第一句的兩倍,多采用一字一音的形式唱出,而且越往后的字時值越長,但是卻并不給人以贅冗之感,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曲調是十分婉轉的,并配有大量的裝飾音,所以使樂句雖長卻不失靈動。其次是下河腔系。其主要分布于沅水下游兩岸的區(qū)域,以“頓頓腔”為主。特點是在演唱第一、三句末的拖腔時,采用同音頓唱法,因為這種停頓往往能夠起到一種強調的效果,所以多是對一些詞眼的演唱,使整個演唱的重點十分突出,如《天要下雨先刮風》,正是下河腔系中的代表曲目。最后是北河腔系。其主要分布于酉水兩岸,以“高山腔”為主。其在結構上和“落陽腔”正好相反,第一、三句的句幅較長,且要求演唱者以高亢嘹亮的方式唱出,唱的時值越長就越有味道。如《十八大姐壯如?!分校谝?、三句的句幅較長,對演唱者的氣息量有著很高的要求,并有多處自由延長音,可以根據演唱者的能力而自由發(fā)揮。三種唱腔既有著各自鮮明的特點,也有著相同的音樂風格,極大豐富了沅陵山歌的藝術表現力,并有效避免了演唱風格上的趨同,為沅陵山歌的傳承打下了極為堅實的基礎。
(三)真摯的情感
情感是音樂的靈魂,對于民歌來說也不例外。且因為民歌是誕生于勞動人民日常生活中的,無論是創(chuàng)作還是演唱,都是在一種自然狀態(tài)下完成的,而不帶有絲毫的功利化色彩,所以其情感表現是十分真摯的,能夠給人以極為深刻的情感觸動。首先是作品中的情感表現。以最為常見的情歌為例,很多作品都采用了比喻、擬人的手法,將愛情含蓄的表達出來。如《唱支山歌試妹心》中唱到:“隔河看見花成蔭,心想摘花怕水深,丟個石頭試深淺,唱支山歌試妹心?!备柙~合轍押韻,唱起來朗朗上口,而且其中的比喻也是十分巧妙的。哥哥喜歡上了妹妹,但是不知道妹妹對自己是否有意,所以將妹妹比作了花叢,將自己比作石頭,石頭扔到水中想試探一下水的深淺,其實是想試探性的問一下妹妹的態(tài)度。情真意切而含蓄幽默,將少男少女那種萌動之心描繪的惟妙惟肖。其次是演唱中的情感表現。沅陵的勞動人民對沅陵山歌有著一種發(fā)自內心的熱愛,只要一方先唱,另一方也隨即呼應,不管在什么地點和場合,直到把一方唱到沒有力氣為止。也正是這種熱愛,使他們在演唱中的情感表現十分熾熱和純粹,沒有一絲一毫的功利化色彩,無論是高亢嘹亮的演唱,還是婉轉悠揚的演唱,全部是一種真實情感的抒發(fā),相對于一般的演唱來說,沅陵山歌演唱乃是一種一度創(chuàng)作,即其沒有了演唱者對作品進行體驗的環(huán)節(jié),自己的真情實感就是作品本身,僅需要將其唱出來的即可,所以能夠給人以強烈的情感觸動。
(四)靈活的旋律
旋律是音樂的靈魂。作為沅陵山歌來說,其旋律是十分靈活的,并帶有鮮明的即興色彩,能夠和演唱時的客觀環(huán)境有機結合起來,給人以靈活、自由、真切之感。如高山山歌。這是一種在高山之間演唱的山歌,因為山高路遠,所以樂句普遍較長,音域較寬,演唱起來也是高亢而明亮。如《十八大姐壯如?!?,就是高山山歌的代表作,一曲聽罷之后,給人以特別過癮之感。又如短尾山歌。這是在田間地頭勞動時唱的山歌,因為距離較近,所以樂句和拖腔都十分簡短,節(jié)奏也比較自由,整個旋律線較為平穩(wěn)。如果將高山山歌的旋律比作是一條奔騰的大河,那么短尾山歌的旋律則更像是一條潺潺的小溪。再如坐唱山歌。這是勞動者在休息時圍坐在一起演唱的山歌,其音域不寬,曲調優(yōu)美而婉轉,節(jié)奏也較為平穩(wěn),往往采用即興作詞的方式,一領眾合,場面十分熱鬧和歡快。又如勞動號子。因為很多勞作都是一種動作的重復,為了體現出這種特點,很多勞動號子都采用了“魚咬尾”的創(chuàng)作手法,如《三聲號子》的旋律就以級進發(fā)展,音程在八度以內,和部旋律不再是固定不變的音型,而是連接上下兩句之間的橋梁,三聲之間的旋律采用了“魚咬尾”的發(fā)展手法,三聲之間旋律環(huán)環(huán)相扣,不斷重復,形成一個旋律的循環(huán)圈,隨著勞動的進行反復演唱,顯得豁達、有力??梢钥闯觯淞晟礁璧男墒鞘朱`活的,能夠與歌曲表現的內容和情緒有機融合在一起,所以能夠將人們的喜怒哀樂予以最真切的表現。
綜上所述,沅陵山歌是大湘西地區(qū)代表性的民歌形式,其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情感真摯,堪稱是湘西民俗文化的活化石。近年來,在當地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沅陵山歌又重新煥發(fā)了青春,并開始走出大山,為更多的人所認識和喜歡。所以在今天的音樂研究、表演和教學中,理應對其有充分的重視,并積極推動其傳承和發(fā)展,以體現出我們這一代人對民族民間音樂、民俗文化等所做出的獨到貢獻。也相信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沅陵山歌一定會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基金項目:
本文為2012年懷化學院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chuàng)新性實驗立項資助項目“湘西沅陵山歌藝術特征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劉亞.沅陵號子的藝術特征探析[J].音樂大觀,2014,(05).
[2]吳海華.沅陵山歌的藝術特征與賞析[J].音樂創(chuàng)作,2012,(11).
[3]楊家深.山歌好比沅江水——央視心連心藝術團赴湖南沅陵慰問演出的地域文化特色構建[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