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城步苗族山歌與新寧瑤族山歌的比較

2015-05-30 08:35匡泓錦歐琴
藝術評鑒 2015年12期

匡泓錦 歐琴

摘要:城步新寧地處湘西南邊陲,高山峻嶺這一特殊地形孕育了“歌不離口”的民族——城步苗族和新寧瑤族。他們的生活習俗、經濟政治文化背景密切聯系,從而產生于一個非常奇特的文化現象,城步苗族山歌和新寧瑤族山歌具有許多相同或者相似的地方。城步苗族山歌和新寧瑤族山歌同是民間藝術中的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們的傳承對于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的發(fā)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筆者試圖從文化內涵、命名方式、演唱內容、演唱方法等方面探討城步苗族山歌與新寧瑤族山歌的共性與差異,更深層次地體味與感受民族民間音樂的藝術魅力。

關鍵詞:城步苗族山歌 新寧苗族山歌 文化的關系

少數民族音樂文化歷來是我國學者們研究的重點領域。湖南是我國少數民族集中聚居地,苗族、瑤族同胞們長期在此生活,形成了獨特的音樂文化,因而,湖南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同時受到國內學者的廣泛關注。研究者們從音樂本體、傳承和發(fā)展現狀與策略、歷史發(fā)展脈絡等不同角度進行多層次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縱觀已有的研究成果,缺少對城步苗族山歌與新寧瑤族山歌的比較研究,這一問題急需進一步深層次地研究。

由于各種歷史原因,城步苗族和新寧瑤族居民交錯雜居,語言屬于同源關系,它們之間存在著錯綜復雜的關系,文化、生活相互影響,既保持了自身獨有的特點,又相互融合,出現了種種奇妙的現象:它們存在許多相同或相似之處。

一、城步苗族山歌與新寧苗族山歌文化的關系

(一)地理位置

據歷史記載,雷姓先民與明洪武年間,自城步蘭蓉進入新寧如山峒的大絹峒。而藍姓先民緊繼于明成化年間自城步胡城丹口,遷入新寧入峒的黃崖、麻木峒。至于江姓先民于明末始自城步新寨遷來入峒的大絹峒。隨后,城步邊境的楊姓苗族,亦遷入入峒的圳源一帶。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入峒西北和西南以綿亙縣西邊境的花竹山及其延伸南北的獐鹿界、黃家界和南風界與城步相毗鄰。

城步苗族和新寧瑤族無時無刻受到賴以生存范圍的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的影響和制約。因此,城步苗族與新寧瑤族緊密接觸,經濟政治聯系繁多。長此以往,他們的的生產生活方式逐漸被同化,物質層面上的聯系直接帶動文化層面的轉變,兩者密切聯系,從而相互形成千絲萬縷的聯系。

(二)語言因素

苗族、瑤族語系屬同為“漢藏語系——苗族語族”,先民早期同期活動于荊楚洞庭五溪地區(qū),族源上同歸屬于古“五溪蠻”系統(tǒng),其民族音樂習俗文化也有頗多相同之處。

二、城步苗族山歌與新寧瑤族的山歌的比較

(一)演唱場合的比較

城步苗族同胞和新寧瑤族同胞都有唱山歌自娛自樂的習俗,無論是農閑農忙,歌唱在許多場合都能聽的見。如城步苗族每當遇到山寨有婚嫁喜慶、重大節(jié)日時,山寨的男男女女甚至相鄰山寨的苗民們都聚在一起進行山歌對唱或山歌聯唱,少則幾個鐘頭,多則通宵達旦、燈火通明。新寧瑤族青年男女談情說愛、訂親結婚唱歌、給私人守喪唱歌、正月耍龍唱歌、秋后祭盤王唱歌、生產勞動唱歌、閑來無事也常唱歌。

由此可見,城步苗族和新寧瑤族的演唱場合都比較自由,它們“無事不歌”、“歌不離口”。

(二)命名方式的異同

城步苗族山歌有地方命名的,如“五團腔”、“綏寧腔”、“新化腔”、“桃源腔”、“沅陵腔”、“廣西腔”等等,也有用其他內容和襯詞命名的,如“四句歌”、“謎子歌”、“花話”、“小二哥”、“溜溜歌”等,而新寧瑤族山歌以地方命名的只有“邵陽歌”,其他內容和襯詞命名的有“溜溜歌”、“登登歌”、“小二歌”、“四妹子歌”等。

(三)演唱內容的異同

城步苗族山歌內容豐富多彩,客觀、真實地反應了苗族同胞的思想感情,其中最常見的有苦情歌和愛情歌,另外,一些勞動生產歌和詼諧歌也頗具特色。新寧瑤族山歌除了有勞動歌、愛情歌外還有講述地理概況的地理謠,一問一答式的對子歌等,數量最多、流行最廣的屬勞動歌和愛情歌。

(四)演唱方法的異同

城步苗族山歌在唱法上分平腔、高腔兩種。高腔是城步苗族極富特色的一種聲腔,常以獨唱形式出現,主要是在高山和田野間用真假聲并用演唱,節(jié)奏、節(jié)拍自由、隨性,旋律高亢起伏,音域寬廣,常在十度以上,技術難度大。平腔是城步苗族應用最廣的一種聲腔,用真聲演唱,多在寨內演唱,節(jié)奏自由,旋律常在五度之內,跨度不大,在句首句尾處均加入不長的襯詞腔節(jié)。新寧瑤族山歌受新寧語言聲調的影響,多采用平腔(真聲)演唱,旋律跨度不大,多在六度之內。

(五)調式的差異

三、城步苗族山歌與新寧瑤族山歌的未來發(fā)展

如今,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涌現了多種形態(tài)的音樂,極大地沖擊了苗族山歌和瑤族山歌,它們面臨著瀕臨滅亡的局面和極大地挑戰(zhàn),欣賞的人群逐漸縮小,山歌的創(chuàng)作者、演唱者、欣賞者已呈現出老齡化的趨勢,傳承人群存在青黃不接的現象。如何在現代經濟發(fā)展沖擊下,保持它們的生命力與活力,是我們亟待思考的問題。

一方面,音樂工作者深入開展田間調查工作,如錄音、錄像、拍照,對田間調查進行記譜、歸納、總結,應積極地投入到城步苗族山歌和新寧瑤族山歌的挖掘、收集、整理當中,將研究成果運用于教學當中。

另一方面,教育部門應組織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集中編寫相關的民族民間音樂曲譜及其教材,從而號召更多的人熱愛并宣傳民族音樂文化,使得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更好的傳承、發(fā)展。

最后,政府應加大對山歌的宣傳和保護力度,堅持把一年一度的傳統(tǒng)活動“山歌節(jié)”辦好,把山歌與旅游文化產業(yè)的發(fā)展結合起來,形成山歌的活態(tài)傳承。

城步苗族山歌和新寧瑤族山歌是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的藝術瑰寶,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社會價值,只要我們齊心協(xié)力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民族遺產的傳承、保護工作中,相信城步苗族山歌和新寧瑤族山歌回煥發(fā)光彩,代代相傳!

參考文獻:

[1]湖南省新寧縣政協(xié)、民委編.新寧瑤族[M].新寧:湖南省新寧瑤族自治縣政協(xié),1992.

[2]陸霞.城步苗族婚俗歌曲的藝術特征與價值研究[J].音樂教育與創(chuàng)作,2012,(02).

[3]華濟時.湖南新寧瑤族八峒歌謠選[M].香港:香港天馬出版有限公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