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飛
摘 要:時代在發(fā)展,中國本土文化早已蘇醒,如何完美地提煉我們自己的本土文化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我們自己的文化到底與西方的文化有多少差異,西方文明的入侵到底是起到了好的影響還是不好的影響似乎是一連串的問題追問。改革開放后我們本土崛起一大批的本土藝術家,他們用新鮮的視角分析了我國當代的本土藝術,當代的本土藝術特征的本來面目越來越清晰。
關鍵詞:本土藝術;文化自覺;對話;對抗
隨著科技的迅猛發(fā)展和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愈加頻繁,如何在全球化的大趨勢下求得民族文化的生存與進步,已成為我國當代藝術文化圈的共識。與此同時,也就涉及了近幾十年來我國本土文化的一個從“文化自覺”到“與國際接軌”又到“捍衛(wèi)本土文化”的歷程。
1 兩種觀點
事實上,在當代文化圈中對當代藝術的本土特征的問題,一直有著兩種不同的聲音,一種認為中國沒有或者說是沒能完全的發(fā)現(xiàn)中國自己的本土藝術,中國當代藝術都是基于西方藝術之上的,都是對西方藝術的拷貝。[1]而另一種觀點認為中國當代藝術有著自己的價值理念取向,而不是單純對西方的形式的模仿。中國有自己的歷史傳統(tǒng)、思維方式和理解方式,有自己的民族性特征。[2]所以中國自古以來都有著自己的本土藝術特征,比如中國最早漢墓出土的人物畫《人物龍鳳》就證明了,中國最起碼在漢代就有自己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了。
在這里,筆者比較認同第二中觀點,中國是有自己的本土藝術的,但是是否是從古至今都有還是當今“文化全球化”的產(chǎn)物,還是有待考證的。因為更加科學地說:雖然我們的繪畫已經(jīng)出現(xiàn)和西方完全不同的藝術苗頭,但是我們的祖先并沒有意識到這種文化的獨特性,那么既然沒有比較性的認識怎么能提煉我們自己的本土文化特征呢?
2 有意識與無意識的本土文化
中西方的文化背景不同,有時對看待事物的觀念就有著很大區(qū)別,西方人更加注重“形式”,所以西方人在繪畫、雕塑等藝術創(chuàng)作上沒有過多的底線,不斷在藝術形式上以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同時,西方人所關注的是對藝術本體的價值批判標準問題,是以藝術家個體作為出發(fā)點,極力尋求表現(xiàn)個人的張揚及內(nèi)省狀態(tài)的新藝術形態(tài)。而我國自古以來受到儒家、道家的各種文化觀念的影響與滲透,從一開始思考問題就有著各種文化包袱,很難在近代以前有自己的有意識的本土文化。但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我們的國人真正開眼看世界,這時候涌現(xiàn)出來一批優(yōu)秀的有著中國本土文化意識的中國本土藝術家,如王廣義、徐冰、林風眠等。特別是王廣義的《大批判》,他把“文革”時期工農(nóng)兵宣傳畫與美國可口可樂的商業(yè)文化大膽的結(jié)合,完美地解構(gòu)了美國的波普藝術,不但是中國本土文化的突破,也是原有文化的創(chuàng)新。
3 對話與對抗
當中國本土藝術開始覺醒的時候,我們開始大張旗鼓地學習西方的創(chuàng)作方式,這時候“西方先進論”的觀念更加根深蒂固地植入理我們每一個人的思想中,但是西方真的是我們所想的那樣嗎?其實不然,特別是在藝術文化方面,怎么可以將中國的本土文化和西方本土文化的好壞比較高低呢?那豈不是中國有五千年的文化歷史,而美國只有兩百多年,美國就一定輸給中國了?其實用王宗炎先生寫給友人的親筆信上的一段話更能說明這個問題:“你過去記過,一個人看外國文化,總要透過本國文化的過濾層,我很同意。湯姆所講的英國文學,是法國人心目中的英國文學,并不是英國人心中的英國文學。那些主張‘全盤西化的人,他們所謂的‘西,只是幼稚的中國人心中的‘西不是真‘西,因為他們自己既然是中國人,就要西化也只能局部西化,全盤是絕對做不到的。即使自己以為西化的很好,西方也不見得能接受他們。”[3]也就是說中國的藝術家們一開始的學習西方也是一種一廂情愿的事,真正與西方的本土化的藝術是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的。但是現(xiàn)在問題出現(xiàn)了,很多人把這種中體西用的本土藝術當作我們自己的本土藝術,所以一部分了解本土藝術的藝術家又開始與其對抗,似乎是想把這種不中不西的藝術剔除出去,使我們自己的藝術“純潔化”。其實筆者認為也不用過分緊張,反正西方藝術的精髓不是人人都能理解到,反而讓其自然發(fā)展也許可以找到我們自己的藝術本性。
4 中國當代藝術的本土特征
改革開放幾十年,中國的藝術主題一直在發(fā)生著不斷地變化,有“城市化”有“環(huán)境保護”還有在網(wǎng)絡主題影響下的“時間與空間”的新藝術主題,但是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當代中國的藝術特征變得更加政治化了。每一個藝術家都如同一個無能為力的政治家一樣,用著自己的畫筆描繪著當今社會發(fā)生的形形色色,這也許是信息化社會的一大特點。比如曾梵志的面具,每個戴面具的人的背后似乎都有著與社會格格不入的表情。但它的確是中國當代本土藝術的一大特征,即揭露社會本質(zhì)。
但是,我們倒是不用怕中國當代藝術本土化的特征被信息化時代所泯滅,因為這實際是民族與世界趨向新的平衡的良好征兆。
參考文獻:
[1] 賈志昕.中國當代藝術中的本土元素[J]. 2012:2.
[2] 平凡.“風箏不斷線”——略論中國當代藝術的本土性[J]. 2005:1.
[3] 高文平,黎志敏.本土意識與文化研究[M].中山大學出版社,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