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武
夏收和秋收,村里人又忙又累又歡快。大體而言,夏收時間短,品種單一,就是麥子;秋收拖得長,品種很多。
麥熟了,金黃的麥穗很容易掉粒。天氣多變,不時地雷雨交加,經(jīng)雨水一打,麥子往往容易倒伏,若不及時搶收,往往損失慘重。所以麥收時節(jié),家家戶戶都要起早貪黑,全家老少一齊上陣,龍口奪糧,在短短幾天里,完成收割、轉(zhuǎn)運、打場、晾曬、收藏的全過程。這是說的夏收。
秋收就不必這么緊張了,盡可以從容不迫。但秋收的品種很多,“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有金黃的谷子、玉米、黍子,有火紅的高粱,有絳紫的蕎麥,有橙色的糜子,有各種各樣的豆子,諸如黃豆、綠豆、豇豆、豌豆、紅小豆等,五彩紛呈;還有各種菜蔬,豆角、南瓜、金瓜、老西葫蘆、胡蘿卜、白蘿卜、紅薯、土豆、白菜等。品種多,這就需要依成熟的程度,做好時間上的先后安排,有條不紊,收了這樣收那樣,而要把它們從地里搬回家,由于當時農(nóng)戶們還沒有平車、機動車等運輸工具,只能從家里到地里,從地里到家里,不厭其煩,一趟又一趟地往返,用口袋一袋袋地背,用扁擔一擔擔地挑,用牲口一次次地馱。如此,秋收自然也就不是三天兩后晌的事,是持久戰(zhàn)而非速決戰(zhàn),往往拖兩三個月之久。
收秋的時候,村里氣氛熱烈,人歡馬叫,一片歡騰,大家見面,互致慶賀,笑容可掬。小孩子們更是歡喜得你跑我追,穿前竄后,蹦蹦跳跳。
打場了,把牲畜套起來,拉著石碾子,一圈圈地轉(zhuǎn);揚場了,用木鍬把碾好的谷子、糜子等高高地拋到空中,經(jīng)風一吹,飽滿的落下成堆,癟的和秸稈碎屑分離,四處飄浮。到揚最后幾遍時精彩不斷,更讓小孩們期待。依鄉(xiāng)俗,大人會在谷子堆里事先悄悄埋上幾個白面的小人兒,楸一鏟,高處一揚,小人兒與谷子落下,這時,小孩們就會爭先恐后,去搶那小人,搶到的,喜笑顏開,沒搶上的,只有滿臉沮喪,噘起嘴巴。場揚完了,盡管大人小孩個個灰頭土臉,但人人高興,內(nèi)心充滿喜悅。
如今,已沒有了這樣的場面,因為人們覺得土里刨食沒多大指望,更樂意外出打工掙錢。而且,村里人不只是已不熱衷于種小麥,而且已不熱心于種產(chǎn)量不高的谷子、糜子等秋糧,認定還不如花錢去買來得合算。大家現(xiàn)在樂于種的幾乎只剩下了玉米,因為它管理簡單,產(chǎn)量高,價錢也是一年高出一年。
走在鄉(xiāng)間的地里,眼前浮現(xiàn)出小時候的秋收景象,我用嘴巴親吻著那些熟悉的泥土,一直不想離去……
農(nóng)村農(nóng)業(yè)農(nóng)民·A版2015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