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倫理維持著社會秩序,制約著人們在交往中的行為。本文以切斯特曼提出的再現倫理、服務倫理、交際倫理和規(guī)范倫理四個翻譯倫理模式為理論框架,以《西廂記》兩個英譯本為研究對象,試圖揭示這四種翻譯倫理模式對譯者翻譯策略及相應的讀者閱讀效果的影響。
【關鍵詞】翻譯倫理《西廂記》對比研究
一、引言
翻譯,是文化交流與溝通的過程。倫理,作為人類文明中的道德信仰與判斷是非對錯的標準,約束著人們在溝通中的行為。本文以切斯特曼提出的翻譯倫理模式為理論框架,以《西廂記》兩個英譯本為研究對象,試圖揭示這四種翻譯倫理模式對譯者翻譯策略及相應的讀者閱讀效果的影響。
二、西廂記及其英譯本
王實甫所著《西廂記》是我國古代影響最大,流傳最廣的戲曲作品,主要描寫了年輕的書生張生和已故崔相國之女崔鶯鶯之間纏綿動人的愛情故事?!段鲙洝酚⒆g本中,本研究選取了熊式一(以下簡稱熊)翻譯的The Romance of the Western Chamber(1936)和奚如谷、伊維德(以下簡稱奚、伊)合譯的The Story of the Western Wing(1995)兩個譯本進行對比研究。
三、切斯特曼的翻譯倫理模式下西廂記英譯比較
切斯特曼將翻譯倫理的研究劃分為四種主要模式,即再現倫理,服務倫理,交際倫理以及基于規(guī)范的倫理。下面就分別從這四種翻譯倫理模式的角度對《西廂記》的兩個英譯本進行比較。
1.兩譯本中的再現倫理。再現倫理模式強調翻譯過程中對原文的忠實。在這一模式下,為了最大程度的在譯文中再現原語文化,譯者需要注意到原語中的文化要素并選擇合適的翻譯策略。
例1:針黹女工,詩詞書算,無有不能。
“She is able to sew and embroider,and has other female accomplishments.” (熊,1936:3)
“Embroidery and other female skills,verse,lyrics,calligraphy,and ciphering-there is nothing in which she is not competent.” (奚、伊,1995:115)
“女工”一詞,是中國文化對女子所從事的刺繡、編織等手工勞動及其制成品的指稱。在熊的譯文中,“女工” 一詞被翻譯成“sew and embroider”,但是他將 “詩詞書算” 譯成“other female accomplishments” ,并沒有將這幾個字的意思完整譯出 ;奚、伊二人的譯文是 “Embroidery and other female skills,verse,lyrics,calligraphy,and ciphering”,更加忠實的再現了原文的文化內涵,符合了再現倫理的要求。
2.兩譯本中的服務倫理。服務倫理模式強調譯文讀者的重要性,它要求譯者在翻譯時要采取靈活的翻譯策略,滿足讀者的要求,為讀者期待服務。
例2:怎當你傾國傾城貌。
“Resist such overwhelming beauty as she possesses?” (熊,1936:43)
“Stand a face that can topple cities and topple states?” (奚,1995:145)
“傾國傾城” 這一成語形容女子及其貌美。在熊的譯文中,被意譯成了“overwhelming beauty”,清楚地為讀者解釋了成語的含義,使讀者期待了解中國文化的心理得到了滿足;而在奚、伊二人的譯文中,該詞被直譯成“a face that can topple cities and topple states”,這可能會引起不了解中國文化的讀者的困惑。因此,這里熊的譯文更好的為讀者進行了服務,符合了服務倫理的要求。
3.兩譯本中交際倫理。交際倫理要求扮演好文化交際中間人的角色,負責文化間的平等對話,促進文化間的相互理解。由于中西語言固有的差異,有時譯者需要采用詮釋的策略來促進溝通。
例3:學成滿腹文章。
“acquire a deep knowledge of literature” (熊,1936:6)
“From studies completed came a belly stuffed with literature.” (奚、伊,1995:116)
在中國文化中,滿腹文章一詞用來形容人有學問,有寫作文章的才能。在奚、伊二人的譯文中,該詞被直譯成 “a belly stuffed with literature”,這種直譯會另不懂中國文化的西方讀者感到迷惑,不利于文化溝通的進行;熊則將其譯為“acquire a deep knowledge of literature”,這種詮釋很好的傳遞了文化內容,達到了促進溝通的目的,符合交際倫理的要求。
4.兩譯本中的基于規(guī)范的倫理?;谝?guī)范的倫理要求譯者在翻譯過程中要采取靈活的翻譯策略,遵循特定的道德規(guī)范。
例4:敗也是你蕭何!
“The fulfillment of that day was due to you,my mother” (熊,1936:91)
“The destruction of today is due to you,this Xiao He!
Note:This is an adaption of the aphorism “Success came from Xiao He and disaster too came from Xiao He.” (奚、伊,1995:180)
蕭何是中國歷史中的著名人物。在熊的譯文中,蕭何并沒有被直接翻譯出來,而是詮釋出為 “due to you”,方便了讀者的理解;而在奚、伊的譯文中,蕭何被直接音譯了出來,又添加了注解,為讀者解釋了這個人名,滿足了讀者的文化期待。這兩種譯文都符合給予規(guī)范倫理的要求。
四、結語
研究發(fā)現,熊的譯本主要采用歸化策略,更多的運用意譯的方法處理文化差異;奚、伊的譯本主要采用異化策略,更多的運用直譯加注解的方法,其譯本更好的保留了原語文化的陌生性,滿足了讀者的期待。盡管采取的策略有所差異,但兩個英譯本的作者都在翻譯中發(fā)揮了譯者的職業(yè)精神,遵守了翻譯倫理。
參考文獻:
[1]Hsiung,S.I.The Romance of the Western Chamber[M].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36.
[2]West.Stephen H.& Idema,Wilt L.The Story of the Western Wing[M].Londo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5.
[3]彭萍.翻譯倫理學[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3.
[4]王實甫.西廂記[M].許淵沖譯.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
作者簡介:馬宏,女,(1988-),河北石家莊人,助教,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