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鎖周 趙躍 王松 龐英華 張國鋒
【摘 ? 要】 目的 ?對胸腔鏡與傳統(tǒng)開胸手術治療原發(fā)性肺癌的臨床療效進行對比探討。 方法 ?選取我院于2012年7月—2013年8月收治的100例原發(fā)性肺癌患者,將其隨機分成試驗組(50例)和對照組(50例)。對照組患者使用開胸手術治療方法進行治療,而試驗組使用胸腔鏡手術治療方法進行治療。對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止痛藥劑量、術中出血、胸腔引流量、住院時間、胸管引流時間以及住院費用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試驗組的患者在治療中的手術時間、止痛藥劑量、術中出血、胸腔引流量、住院時間、胸管引流時間等方面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與傳統(tǒng)開胸手術相比,胸腔鏡手術具有手術創(chuàng)傷小,恢復時間快、不良反應少、住院時間短等優(yōu)點,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
【關鍵詞】 胸腔鏡;原發(fā)性肺癌;開胸手術
【中圖分類號】 R734.2 ? ?【文獻標識碼】 A
電視胸腔鏡手術是20世紀末期才逐漸發(fā)展起來的一項胸部微創(chuàng)手術方法,該項手術方法中應用了現代化高科技的手術器械裝備以及攝像技術,可完成諸多十分復雜的微創(chuàng)胸外科手術,該手術具有出血少、并發(fā)癥少、創(chuàng)傷小、復發(fā)率低、恢復快以及疼痛輕等諸多優(yōu)點[1]。至此,文章將對胸腔鏡與傳統(tǒng)開胸手術治療原發(fā)性肺癌的臨床療效進行對比探討。先將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于2012年7月—2013年8月收治的100例原發(fā)性肺癌患者,其中男性78例,女性22例,年齡均在58-7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1.2±3.1)歲。該100例患者的納入標準為:(1)術前分期為I-Ⅱ的周圍型非小細胞性肺癌;(2)患者為單發(fā)性病灶,在CT檢查下,病灶不超過3cm;(3)纖維支氣管鏡檢查后為發(fā)現支氣管開口以上的病變;(4)楔形切除患者病灶及病灶周圍的部分肺組織,經病理確診為非小細胞肺癌,之后再進行肺葉切除及系統(tǒng)性縱膈淋巴結清掃手術;(5)患者在術前經過血尿糞常規(guī)、生化、血凝等免疫功能檢查后未發(fā)現異常[2]。兩組患者在臨床資料方面比較差異不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對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tǒng)后外側切口,切口自腋前線至肩胛線,長度在25-35cm之間,同時切斷患者的前鋸肌、背闊肌等肌群,沿肋間進胸,之后切開肋間肌并使用開胸器將窗口撐開,待完成手術之后逐層關胸[3]。
1.2.2 ?觀察組 ?對觀察組患者采用雙腔管通氣方式,在術中,單肺通氣是常用麻醉方法,一般情況下在術中主要采用的手術操作為2條長度為1.5cm的切口,第1個術孔位于患者的患側腋中線的第7和第8肋之間,在該切口處插入Trocar;第2個術孔為主要的操作孔,位于患者腋前線的第3和第4肋之間。之后對患者病灶內的動靜脈血管及支氣管進行分離粘連,將切除的肺葉組織從輔助小切口中取出,并對肺門及隆突下的腫大淋巴結進行清掃,檢查支氣管殘端有無漏氣。最后在Trocar孔處留置引流管,并對切口進行縫合[4]。
1.3 ?觀察指標 ?觀察手術時間、止痛藥劑量、術中出血、胸腔引流量、住院時間、胸管引流時間以及住院費用等多項指標。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全部數據采用SPSS1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比或率表示,組間比較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 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5]。
2 ?結果
觀察組的患者在治療中的術中出血量、止痛藥劑量、胸腔引流量、胸管引流時間、手術時間、術后住院時間以及住院總費用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3 ?討論
隨著我國工業(yè)化進程不斷發(fā)展以及吸煙人群不斷增加,原發(fā)性肺癌的發(fā)病率呈現出逐年升高的趨勢。肺癌的5a生存率較低,且還具有轉移早、發(fā)現晚、臨床治療效果差等特點,對人類的身體健康以及生活質量有著嚴重的影響。在肺癌的臨床治療中,傳統(tǒng)的開胸手術對于患者身體的創(chuàng)傷較大,同時患者的恢復以及住院時間較長[6]。采用胸腔鏡微創(chuàng)手術對原發(fā)性肺癌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具有安全可靠、簡單操作、廉價實用等優(yōu)勢,治療后的效果也可以得到肯定[7]。但是在胸腔鏡手術的實際操作之中有幾點值得注意:(1)吸聲在熟悉胸腔鏡操作的同時,應對肺癌手術的相關解剖學知識進行熟悉,尤其是肺葉組織中淋巴結的數量及位置。(2)術中合理運用自動切割縫合器、推結器、Hemolok夾等對創(chuàng)口進行止血。(3)在術中需要常備開胸器械,以便在出現不可控出血時及時開胸。(4)在取樣本前,應當將無菌手套以及標本袋置于胸腔內,在取樣完成后將標本袋從操作孔中取出,避免樣本與切口接觸。(5)樣本在取出后,應當使用生理鹽水對胸腔進行沖洗,以降低腫瘤轉移的概率[8]。
綜上所述,文章通過對兩組患者進行對比后發(fā)現采用胸腔鏡手術微創(chuàng)手術無論是在手術時間、止痛藥劑量、術中出血、胸腔引流量、住院時間、胸管引流時間等方面都要明顯優(yōu)于采用傳統(tǒng)剖胸手術的患者[6]。胸腔鏡微創(chuàng)手術已經能夠完全的將傳統(tǒng)剖胸手術替代,并且完全符合氣胸手術的微創(chuàng)化發(fā)展趨勢,該項治療技術已經得到了相關學術人員的認可,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9]。
參考文獻
[1] 黃小珍.吉非替尼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不良反應的觀察及處理[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3,22(1):96-97.
[2] Tkina T,Marushima H,Kobayashi S,et al.Small symptomatic peri-cardial diverticula treated by video-assisted thotacic surgical resec-tion[J].Ann Thorac Cardiovasc Surg,2009,15(5):133-135.
[3] 李軍,邱陽,熊剛,等.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外科治療[J].重慶醫(yī)學,2009,37(4):357-360.
[4] Borri A,Leo F,Veronesi G,et al.Extended pneumonectomy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morbidity,mortality,and long term results[J].Thorac Cardiovasc Surg,2007,134(5):1266-1272.
[5] 趙奔英,孟小勇,王強.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治療非小細胞肺癌58 例[J].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2013,29(1):40-42.
[6] 王立巖,鄭彥,高齡非小細胞肺癌胸腔鏡下有限肺切除32例[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9,29,(24):3288-3289.
[7] 劉倫旭,梅建東,蒲強,等.全胸腔鏡支氣管袖式成形肺癌切除的初步探討[J].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2011,18(5):387-389.
[8] 卜梁,揚帆,趙輝,等.直徑≥5cm 肺癌的全胸腔鏡肺葉切除手術[J].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2010,26:294-2239.
[9] 蔣友華.胸腔鏡手術治療轉移性肺癌41例[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9,23: 3221-3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