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絕嬌慣,父母要對孩子放手,并且“撬開”孩子的嘴巴
父母對孩子過度溺愛關切,事事讓他“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連他去找小朋友玩都要詢問他小朋友愿不愿意,這樣往往會剝奪孩子的“合群能力”。所以父母一定要杜絕嬌慣,對孩子放手,并且“撬開”孩子的嘴巴。比如當孩子喜歡別的小朋友手中的玩具時,父母可以鼓勵孩子親自去詢問,如果他依舊自顧自地玩,父母可以用話語激將:“你看,榮榮手里的魔方是你特別喜歡的那種!”“他們玩捉迷藏還少一個人哦,你不去看看嗎?”以孩子的興趣點來激發(fā)他的勇氣,讓他合群,并且教會他怎樣自我介紹,怎樣加入群體。父母也可以從分享下手,小朋友們很容易被新鮮的玩具或有創(chuàng)意的物品所吸引,可以給孩子提供一些吸引人的物件,當別的小朋友提出加入時,積極引導孩子表示歡迎。從分享做起,只要能坐下一起玩,孩子之間的交流自然就有了,此時家長一定要避讓,不可以指揮他們玩耍的內(nèi)容和模式。當孩子肯張開嘴巴與小朋友交流時,作為成功撬開孩子嘴巴的家長,必須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強化孩子渴望社交的欲念和自信。
打開門戶,父母要創(chuàng)造社交機會,強化良好的禮儀習慣
現(xiàn)在的孩子多是獨二代,同樣金尊玉貴的,比不得二十年前大院里一起摸爬滾打的游戲模式,因此父母要打開門戶,創(chuàng)造社交機會,強化孩子良好的禮儀習慣。網(wǎng)絡社會十分發(fā)達,家長利用網(wǎng)絡將孩子小伙伴的父母們聯(lián)合起來,可以安排一些促進孩子們互相交往的活動,比如年幼孩子的“對對坐、你是誰?”或小小故事會,稍年長的孩子一起野營、拓展等。最初的活動保持在兩三個人或四五個人,不可給孩子壓力過大,而主要活動也要以孩子興趣為主。也可以邀請孩子伙伴來家里玩并教會孩子大方地接受邀請,越多的社交機會給孩子積累越多的交友經(jīng)驗,在反復訓練中從人數(shù)少的小型活動中漸漸擴大交友范圍。同時,家長應幫助孩子學會基本的待人禮貌,簡單的接人待物的方式,良好的禮儀習慣會讓他的社交如魚得水。
參與大型活動,有條件地進行由遠及近的旅游
當孩子漸漸長大,父母絕不要怕麻煩,要開始鼓勵孩子大膽地表現(xiàn)自己,大方有禮地與陌生人打招呼,參與大型活動,有條件地進行由遠及近的旅游。這一點主要側(cè)重于人數(shù)多的活動,尤其最好有陌生人參與的活動。比如幼兒園的運動會、開學典禮、新春聯(lián)歡會一定不要缺席,讓孩子融入到集體生活中,品嘗合作與表演的樂趣。父母應帶孩子拓展眼界,參加類似“萬圣節(jié)狂歡”、“圣誕舞會”等對孩子而言陌生人扎堆的活動,并且鼓勵孩子穿上有趣的服裝扮演自己喜歡的動畫人物,大膽地與陌生人打招呼。這種活動如果有條件則可以邀請孩子的小伙伴一起參加,羞澀的孩子也會因為活潑同伴的帶動而玩到瘋。旅游則是讓孩子用身體感官接觸陌生環(huán)境的新機會,鼓勵他去前臺問時間,給他錢讓他踮起腳尖買門票,無數(shù)次的鍛煉會積少成多,有一天你會發(fā)現(xiàn)你的孩子突然變身社交小達人,甚至能和方言不通的陌生人聊起天來。
(沈思嗣 專欄作家,多年從事兒童故事及親子欄目的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