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寶琴
蘇霍姆林斯基曾有論述:“當兒童跨進校門以后,不要把他們的思維套進黑板和語文課堂的框框里,不要讓教室的四堵墻壁把他們跟氣象萬千的世界隔絕開來,因為世界的奧秘中包含著思維和創(chuàng)造的取之不竭的源泉?!睒淞⒋笳Z文觀念,找準學科契合點,大膽嘗試,探索綜合性學習更廣泛的實踐方式是打開語文學習的另一扇窗的關鍵所在。
一、依托教材,開發(fā)資源,大力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
(一)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綜合性學習內容開展活動
五年級上冊教材中安排了 “我愛閱讀”綜合性學習內容。初讀第一篇課文《竊讀記》后,我相機組織學生開展一次綜合性學習,讓學生自己組成小組開展活動,搜集名人讀書故事或讀書名言;去圖書館或書店了解圖書都有哪些種類;給自己的圖書歸類,做個書目;找一本喜歡的書閱讀,讀書時做摘抄或填寫閱讀記錄卡,為后面“語文園地”中的“口語交際.習作”和“展示臺”做好準備。我特別強調了小組合作,要評優(yōu)勝小組。學生分頭去準備,兩個星期后在《回顧.拓展一》進行成果展示。這之前我還專門給學生展示了我的讀書筆記和記錄卡,交流了訪問的內容,教給他們一些方法。我欣喜地看到了交流展示時的精彩一幕幕以及學生相互學習的認真場面。更讓我高興的是學生意猶未盡,“讀書匯報”就很自然地成了我們班每周末的保留節(jié)目,一直延續(xù)下來,開展綜合性學習一箭雙雕!
(二)善于開發(fā)利用身邊的課程資源,創(chuàng)造性開展活動
如果說能夠確實落實好教材所提供的綜合性學習內容不太容易,需要教師付出很多,那么善于開發(fā)利用身邊的課程資源,創(chuàng)造性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是我們教師追求的更高目標。語文作為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學生生活就是重要的學習資源,當?shù)刈匀画h(huán)境、風俗民情、傳統(tǒng)文化、校園文化、節(jié)日文化都可成為有益的學習資源。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要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qū)等教育資源,把語文學習引向社會生活與實踐,把社會生活與實踐融入語文學習。
例如,五年級下冊第六組“走進信息世界”。在學習這組時,恰逢我國青海玉樹剛遭受特大地震災害,各大媒體晝夜直播,玉樹也成為所有人談論的焦點。在完成本組的學習后,我充分利用了這個課程資源,讓學生多渠道、廣泛地去搜集信息,信息內容不限。我和學生一起搜集,一起整理,讓他們自主設計匯報形式,篩選信息。一個感人肺腑的主題活動——“心連心,手拉手,玉樹,我們一起加油!”誕生了。這次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有的匯報了地震中的感人故事;有的朗誦了詩歌;有的利用多媒體出示了大量圖片、地震資料;有的展示了小組合作完成的調查報告,里面記載了連續(xù)十幾天各類詳實的數(shù)據(jù)和最后得出的眾志成城、萬眾一心,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結論,讓所有人感動,對學生產生了深遠影響。
再如,學習五年級下冊第一組“走進西部”后,我組織學生去了解“騰飛的甘肅”。走訪調查后分4個小組匯報展示家鄉(xiāng)巨變。特色農業(yè) :已形成的馬鈴薯、中藥材、苜蓿草、玉米制種、啤酒大麥5個產業(yè)位居全國第一;食用百合、肉羔羊、釀酒葡萄等10個產業(yè)位居全國前5位;河西制種、定西馬鈴薯、隴東蘋果、南部草畜等產業(yè)基地不斷壯大,依托基地培育起“農”字號龍頭企業(yè),打造出“騰勝淀粉”“平涼金果”“華羚干酪素”等品牌產品,俏銷國內外市場。歷史文化:精美的天水雕漆工藝、引人注目古環(huán)縣皮影戲表演。了解傳說中的四千年前的炎帝(號神農氏)、黃帝(號有熊氏,又號軒轅氏)也起于西北。旅游開發(fā):介紹蘭州的黃河水車、絲路夏宮、黃河之都;酒泉的敦煌莫高窟、月牙泉;嘉峪關的雄關長城;金昌的驪古城;武威的銅奔馬;天水的麥積石窟;平涼的崆峒山等等。以了解家鄉(xiāng)為主要內容,讓他們親眼目睹,親耳聆聽?;顒永矛F(xiàn)代化信息教育手段,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創(chuàng)新精神,突出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活動后學生寫下了一篇篇優(yōu)美周記,寫下了一個個活動中有趣的小小花絮。
二、走出教材,讓學生擴大閱讀,多實踐
(一)延伸課文,拓展學習空間
教材是我們目前接觸最多,也是內容最豐富的教育資源,對教材進行再創(chuàng)造,進行綜合活動的設計,我把它稱為“延伸拓展法”。 對教材的延伸能為綜合實踐活動找到更廣闊的空間,它雖立足于文本,又從根本上超越了文本,讓學生可以在掌握文本原有的語言材料和思想內容的基礎上,以借用、模仿、延伸、擴展為契機,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融為一體,這樣一來感悟就會十分深刻,使語文學習效益倍增。
如學了《草原》一課后,學生問:“如果我們自己去游覽祖國的大好河山,那會是怎樣的感覺?”我引導學生展開以“假若我要遠足”為主題的活動,開展了“五個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語言、應用語言。即寫一份遠足計劃或向家長、教師打一份申請,問一問去過的人或讀一篇寫那里景色的短文,購一次物或就一次餐,問一次路或做一次景點小導游,然后寫一篇小作文或向其他同學作一次匯報。這樣,引導學生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書面與口頭結合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自然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交往素養(yǎng)。
(二)利用生活中的資源,探究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語文教材上的許多文章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當學生在閱讀中提出問題時,怎么辦?由教師直接告訴學生,或請學生幫助解答,忽略了引導學生自己從生活中,從大自然中去觀察、體驗,尋求問題的答案。這樣做,扼殺了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欲望,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因此,我們盡量引導學生自己尋找問題的答案。
如上口語交際《介紹我國民風民俗》時,由于班上有好多回民學生,于是,課前我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民族做好準備。在課堂上,有的回民學生展示自己課前搜集本民族的圖片,如他們的一些節(jié)日、服飾,向大家介紹圖片描繪的內容,并且告訴大家他們民族的一些禁忌;有的漢族學生搜集的是傳統(tǒng)佳節(jié)及風俗人情,如端午節(jié)、元宵節(jié)、清明節(jié)等。他們所了解到的,多數(shù)是從電視中看的,或者詢問家長,或者在書上看到的。這些活動,使語文課堂教學生動活潑,學生學習情緒高漲,既培養(yǎng)了他們了解課外知識的興趣,又讓學生學會尊重別人的宗教信仰,避免今后在生活中出現(xiàn)一些不必要的麻煩。事實證明,將語文課堂教學與生活緊密結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生活有多么廣闊,我們的語文世界就有多么廣闊。語文學習絕不是為學習而學習,它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夠更好地生活。相信透過語文綜合實踐這扇窗口,學生將會看到無限的光景,收獲無窮的希望。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