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順喜
【摘 要】從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看,他們渴望學習知識,但由于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及外部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小學生成績會出現“優(yōu)差”不等的現象,所以“培優(yōu)輔差問題”也就成了教師們研究的問題。本人根據現有的教學經驗來談談對教學中培優(yōu)輔差問題的看法,為小學課程的教學和學習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培優(yōu)輔差 情感 教學 學困生
培優(yōu)輔差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落實課改精神、實施課程標準的重要手段。讓每個學生都全面地發(fā)展,是時代賦予教育工作者的職責。在此,我結合自己的培優(yōu)輔差的教學實踐談幾點淺見。
一、在情感態(tài)度上學生需要教師給予關照
學生可分為學困生和優(yōu)生:(1)學困生由于成績欠佳,因而備受外界的冷落,內心十分缺乏自信,有的還出現自卑心理。例如我們一年級的陳同學,他每次考試,不管是大考還是小考,總拿“第一(倒數第一)”,久而久之,就成為學困生。每當有家長問起有沒有成績不好的學生時,學生會比我還積極地答道:陳某某。雖說一年級的小朋友不懂事,但平時老師看他的眼神,同學、家長和他說話的語氣,其實都隱隱約約地傷害到他那幼小的心靈。在這種陰影下,學困生體驗不到成功的滿足和進步的喜悅,無法對學習產生興趣,厭學情緒始終強烈,最終導致惡性循環(huán)。教師首先要給學困生情感上的關照,呵護他們幼小的心靈,繼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2)作為班級的優(yōu)生,教師也要給予“恰當”的關懷。對優(yōu)生該表揚的就要及時表揚,該批評的就要批評到位,“表揚”和“批評”都要把握好一個“度”。只有這樣,優(yōu)生才不會因為成績好而驕傲,也不會因為沒有得到老師的肯定而喪失學習興趣。總之,教師要在情感態(tài)度上有針對性地關照學生,因材施教。無論是優(yōu)生還是學困生,教師一定要保護好他們的自尊心,使他們“親其師,信其道?!比伺c人之間的情感態(tài)度是相互作用的,教師對學困生關心和照顧,必然得到學困生的親近和信任,從而形成融洽的師生關系,為培優(yōu)輔差工作打好基礎。
二、在教學要求上學困生需要教師降低標準
畢竟學困生的接受能力較差,要求他們同優(yōu)等生一樣學習以及達到成績優(yōu)秀的標準,既不可能實現,又會加深他們的“挫折感”。因此,對于學困生的教學要求,要適當降低標準,實行分層教學的策略,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
對于學困生,重在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習意志,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那么,教師在作業(yè)練習的設計上要顧及學困生的接受能力,降低學困生作業(yè)練習的難度,讓他們做些簡易的習題。
正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敝灰W習,就會有所進步。衡量學困生的進步,教師不能采取優(yōu)等生的評價標準,要認識到他們學習成績的提高是循序漸進的。教師要讓學困生自己與自己比,過去與現在比,只要他們有一點進步,就要及時鼓勵。如一個學困生上次考40分,這次考50分,這時教師不能批評這都是低分,而要表揚他經過努力進步了10分。教師要客觀地看待學困生與優(yōu)等生存在的差距,區(qū)別對待,以促使學困生取得新的進步為預期目的。
三、在課外輔導上學困生需要教師多下功夫
課堂教學是轉化學困生的主陣地,改進課堂教學策略有利于學困生的轉化。然而,學困生的接受能力較低,反應速度較慢,僅僅依靠課堂上教師的教授和講解,遠遠不能讓學困生掌握和鞏固所學的知識,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外時間里加以輔導。
面對學困生的課外輔導,教師“重在耐心,貴在堅持”。對于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的疑難,教師要耐心細致地幫助解決,并且持之以恒。教師還要講究輔導策略,不僅要注重基礎知識的輔導鞏固,還要注重學習方法的輔導運用。但是,教師的時間和精力畢竟有限,不可能時時顧及、面面俱到。這時,教師要善于引導優(yōu)等生來教學困生,充分借助優(yōu)等生的能力輔導學困生。
根據心理學家研究,同伴的影響力是排在第一位的。他們喜歡競爭,我們根據教育理論中“因材施教,量力性原則”和蘇聯(lián)教育家巴班斯基“班內分組理論”,實施特殊教育計劃,分層教學。我采用了“捆綁式團隊學習”模式,在班級中挖掘學生的個體差異,做好拔尖補差工作, 把全班同學根據綜合成績情況分成五個梯隊,來代替原來的孤軍奮戰(zhàn),從而讓優(yōu)秀生更優(yōu)、學困生不差,共享成功。為此,我在班里有效地開展了“結對子”輔導活動,讓一個優(yōu)等生輔導一個或兩個學困生,幫助解決學習中的疑難。
在每次考試后,小組里的每個成員與其他組里的同梯隊的成員之間進行比較,比誰的進步比較快,比誰犯的錯誤比較少。這時,在集體榮譽感的驅使下,作為同一學習小組的成員中的成績較好的第一梯隊或第二梯隊的隊員就會幫助成績較差的第四、五梯隊的隊員,尋找其知識點的漏缺,并進行知識點的鞏固,有意識地做好解題后的反思工作。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且在學習過程中增強了同學間的合作精神。
總之,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是一項艱難、復雜和長期的工作,需要教師、學生、家長多方面力量密切配合才能夠取得一定的成效。只要我們對學困生始終付出愛心、耐心和恒心,學困生轉化就能成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