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華榮
摘 要: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要使提問有效地發(fā)揮作用,思想品德教師在課堂提問時應注意五個策略,即要有目的性、啟發(fā)性、趣味性、層次性、挑戰(zhàn)性,從而設計出高質量的、富有技巧性的提問,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以此作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突破口。
關鍵詞:提問;思想品德;教學效率;有效策略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發(fā)展到今日,也給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我們不斷學習、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改變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還要求我們不斷充實課堂教學內容,靈活使用教學方法。要使提問有效地發(fā)揮作用,教師在思想品德課堂提問時應把握以下幾點:
一、提問要有目的性
課堂提問不是隨心所欲、毫無目的的,而是要有目的性、針對性。盲目的提問無助于教學,反而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偏離教學目標,導致課堂教學低效,甚至是無效。要使提問做到有目的性,最關鍵的是要認真鉆研課程標準和教材,吃透教學內容,明確教學目標,精心設計提問,使提問緊扣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進行。如筆者在八(上)“社會公益我有責”的教學過程中,就設計了四個問題:(1)你知道什么是公益活動嗎?(2)你見過哪些公益活動?(3)你參加過哪些公益活動?(4)你還準備參加哪些公益活動?這四個問題激發(fā)了學生的主體意識,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師生共同解決了教學中的重點難點,高效地完成了教學活動,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提問要有啟發(fā)性
傳統(tǒng)的政治課堂上經(jīng)常出現(xiàn)缺少啟發(fā)性的提問,甚至是低效、無效的提問,如“對不對”“是不是”“聽清楚了嗎”“會不會”之類的提問。那么,如何杜絕這類問題的出現(xiàn)呢?教學活動要靠教師的啟發(fā)誘導,從而引發(fā)學生對問題的思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更全面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識。如在七年級(下)“一般違法與犯罪”的教學過程中,如果只設計“什么是一般違法?”“什么是犯罪?”“一般違法與犯罪有什么區(qū)別?”學生很容易就能從課本中找出答案,這樣就達不到教學效果。如果引入“拾獲他人的遺失物不還違法嗎?”這一問題,再分解成以下若干問題:(1)什么是遺失物?(2)你拾獲過遺失物嗎?你是怎么處理的?(3)對于拾獲遺失物的處理應當遵循什么法律原則?(4)當你遺失了物件時該怎么辦?通過這一系列的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讓學生知道哪些行為是違法行為,正確區(qū)分一般違法與犯罪,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提問要有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提問的設計必須新穎有趣,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達到我們預期的目標。譬如,筆者在教學“男生女生”這一課時,就設計了這樣的問題:提問女生:你喜歡什么樣的男生?你不喜歡什么樣的男生?對男生則提問:你喜歡什么樣的女生?你不喜歡什么樣的女生?問題一提出,學生熱情高漲,踴躍發(fā)言,因為這類問題貼合學生實際,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對問題的結果有著較強的探究欲望,能很好地激發(fā)和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四、提問要有層次性
這里的層次性,筆者認為應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教學內容方面,特別是針對一些難度較大的問題,可以設計一些小步驟的鋪設性問題,搭“橋”鋪“路”,由易到難、層層遞進,使學生的理解層次不斷深入,逐步實現(xiàn)由知識向技能的轉化。如,教授“自立自強”這一課時,我講完故事后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1)他有什么優(yōu)秀的品質?(2)對自己有什么啟發(fā)?(3)自立自強是一種怎樣的心理品質?(4)自立自強對我們來說意味著什么?(5)我們怎樣做到自立自強?這些問題的設計既緊扣課文,引導學生學習和體會頑強的意志力,又循序漸進地指導了學生思維的路徑,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是提問的對象要明確?;A知識提問,如簡單概念、原理,就要讓知識水平較低、能力較弱的學生回答,讓他們也能很好地參與課堂教學。每堂課的問題設計都要有廣度、深度、坡度,要面向全體學生,應該堅持全面發(fā)展和因材施教相結合的原則,不能只面向好學生、尖子生,而忽略了中下等和學困生,才能促進學生的共同進步。
五、提問要有挑戰(zhàn)性
課堂上提出的問題過于簡單,沒有給學生提供一點思考的空間,學生不用思考就可以回答,這樣的提問沒有意義。布魯納說:“向學生提出挑戰(zhàn)性的問題可引導學生的智慧?!倍魬?zhàn)性的問題往往具有一定的思維深度、廣度和力度,能引起學生主動探索,能誘發(fā)學生展開思維的翅膀。前蘇聯(lián)心理學家維果茨基關于認知心理學的觀點認為,人的認知結構可以劃分為三個層次,即“已知區(qū)”“最近發(fā)展區(qū)”和“未知區(qū)”。因此,思想品德教師要善于尋找學生“已知區(qū)”和“最近發(fā)展區(qū)”的結合點來設計和提出問題這樣的問題最具誘惑力和挑戰(zhàn)性,才能激活學生的思維,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才能引導學生把“是什么”之類的問題轉換為“怎么做”,讓學生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得出最終的結論“是什么”。
總之,“教無定法”,課堂提問的策略不僅僅是以上幾種,需要我們認真去研究,去總結。作為思想品德教師,應該恰當?shù)乩谜n堂提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和持久的動力,使課堂教學有效、高效。
參考文獻:
[1]代蕊華.課堂設計與教學策略[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2]董素艷.引發(fā)思維的提問策略[J].中國教育學刊,2006(03).
[3]許高厚.課堂教學技藝[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編輯 王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