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楊
摘 要:“教是為了不教?!比~圣陶先生提出的這句話內涵深刻,學生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學會自主學習的方法,進行探索實踐、解決問題。結合Logo教學,談談如何讓學生快樂地自主學習Logo語言。
關鍵詞:Logo教學;自主探究;快樂
本人從事小學Logo教學多年,深感Logo知識奇妙精深,教得好,學得好都不容易?!胺矠榻?,目的在于達到不需要教。”如何體悟葉圣陶先生的這句話,把它運用在Logo語言教學中?讓學生快樂地在自主探究中學習Logo知識,我開展了這方面的研究。
一、自主探究從“老師的答案”開始
古時候,師傅收了徒弟,徒弟就得跟著師傅到處干活,徒弟學習技能的方法有偷學。師傅的一舉一動就是答案,徒弟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偷學不等別人教,自己就去學習,更能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前哈佛大學教授利瓦伊特曾說:“偷學是成長與獲利的康莊大道。”
我在教學“帶參數的過程”中,就利用了“偷學”的方法來教學,題目是這樣的:“利用過程畫出大小為50步、60步、70步、80
步……180步的正方形,限定時間為1分鐘?!睂W生按照已掌握的知識,很容易在腦海中勾勒出一個大致的作答步驟,但是“限時1分鐘”這個條件左右下,學生用已有“不帶參數的過程”解答這題,不容易完成。我就故意讓他們在1分鐘內體驗答題的過程,結果沒幾個人能夠完成。然后由老師展示“帶參數的過程”這一不同的答題方法,半分鐘不到,就把這道題目演示完成了。我故意不解釋,只問一句話:“想學嗎?……自己想辦法?!比缓箅x開教師機去下面學生機走走。這個時候,有的學生直接問我答案,我不說;有的學生偷偷翻書找答案,有點意思;最活躍的一個學生,直接跑到教師機上“偷”看答案,他的一舉一動,正在我的掌控中,我的投影儀正在廣播這個學生“偷”到的答案,引來更多的學生,通過投影儀看答案,最后全班學生都知道了,就我“不知道”。我繼續(xù)“不知道”,讓學生自己發(fā)揮,自己演練。這時候,我適時發(fā)布作業(yè),對比學生的做題過程和我的做題過程,找出差別并填表,學生“偷學”了還必須把它變?yōu)樽约旱?。最后師生討論,得出帶參數過程的使用方法。
二、自主探究在“懸賞、闖關”中開展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經常使用的方法,這種教學法使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在探索中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還會不斷地獲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個感知心智活動的良性循環(huán),從而培養(yǎng)出獨立探索、勇于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
任務的設計是關鍵,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分層體現。任務要在愉悅的教學環(huán)境中完成,學生之間完成任務是相對獨立的,有成功有失敗,相互之間會產生競爭、協作的愉悅。
懸賞任務,作為任務驅動的一種模式,更多使用在一節(jié)課結束后發(fā)布。任務發(fā)布有難度等級,老師提供不同的獎勵,吸引學生參與。懸賞任務的完成,不限定在課堂上,按照任務的難易,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繼續(xù)探索完成,并在適當時間,提交任務。這些任務有復習的、有預習的、有針對某節(jié)課某個內容的。如“你知道五角星的5個頂角加起來一共是多少度嗎?請你想辦法計算”這個任務是針對“畫星星”這課中五角星頂角和為180度這個知識提出的,我提前一周發(fā)布。有的學生接了這個任務,我就給他一個標準的五角星紙樣。我還會問他:“你準備怎么完成?”他說:“我回去用量角器量一下每個角的度數,加起來得出答案?!边@是一個適合學生的解決方法。還有的學生說:“我回去把這個五角星的角都剪下來,拼在一起,看能拼出大的角?!睂τ谶@種學生,我鼓勵他找?guī)讉€同伴一起完成任務,分享他們從中獲得的知識。還有的同學說:“我去百度上查,肯定有答案?!边@種是間接獲得知識的方法,我也給予肯定。通過預先發(fā)布懸賞任務,我在教學“畫星星”時,提出五角星的頂角和這個問題,學生響應積極,把他們預先得到的知識分享出來,獲得了老師的獎勵,他們獲得了分享知識的喜悅和達成任務的成就感。
闖關任務可以直接運用在課堂教學中,如,我在教學“帶參數的過程”時,首先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代入角色,角色在Logo世界中遇到一條小龍,小龍?zhí)峁┝艘粡埐貙殘D,讓學生去探索并學會利用“帶參數的過程”解決問題。藏寶圖設有各種關卡,每一關都有怪物把守,必須答出它們的問題才能通過,問題由淺入深,圍繞“帶參數的過程”這一內容展開。學生每成功答出一個問題,他們對于所學知識的掌握就更進一步。當學會使用“帶參數的過程”后,繼續(xù)在任務中練習,學生挑戰(zhàn)關卡,打敗boss必須“利用帶參數的過程,畫50步長的正多邊形”,學生帶著打贏boss,順利通關的心情,自主地去練習,整節(jié)課教學目的明確,任務分層展開,節(jié)奏感強烈,學生學得非常帶勁。
三、自主探究在“課堂沙龍”中爆發(fā)
“沙龍”是指名流或學者的聚會。而我的“課堂沙龍”則變?yōu)椋n堂上開辟的“討論、交流、共享知識”的活動,時間安排在下課前的10分鐘。我會調動學生,各抒己見,說說他們沒機會說的話。例如,有的學生說:“原來在Logo中畫正36邊形就能畫出圓形?!庇械膶W生說:“36邊形畫出來的圓和真正的圓還是有差別,有沒畫得更圓的方法?”又有學生說:“如果畫360邊形,會畫得更圓嗎?”有學生開始嘗試,我不限定他們的行動自由。當學生嘗試出這種畫圓方法后,引來學生的圍觀,紛紛模仿練習。這種沙龍,由一個問題引起,接著會像頭腦風暴一樣,竄生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又有學生問:“如果只畫半圓呢?”繼續(xù)嘗試,交流討論。還有學生問:“畫四分之一圓呢?”……最后,學生發(fā)現了任意度數弧線的畫法。一波波頭腦風暴繼續(xù)展開,弧線會畫了,把兩根90度弧線搭起來,變成了花瓣,學生紛紛嘗試。一個花瓣在360度范圍內原地平均轉10次,能形成更漂亮的圖形……只要沙龍時間充足,學生的探索熱情會節(jié)節(jié)攀升,不斷高漲,Logo的自主探究就這樣爆發(fā)了,升華了。
課堂教學的質量,直接影響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教師在Logo教學中,應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幫助他們學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向“教是為了不教”的真境界邁進,讓學生快樂地學習、成長。
參考文獻:
李軍海.讓教學更加快樂[J].神州,2012(01).
?誗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