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長水 ,韓 君 ,何 凡,楊振玉, 徐金仁
(1. 上饒師范學院 生命科學學院,江西 上饒 334001;2. 江西翃壹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江西 南昌330000;3.沈陽杰玉雜交粳稻科技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遼寧 沈陽 110000 )
?
優(yōu)質早熟雜交晚稻新組合兩優(yōu)黃占的選育
何長水1,韓 君2,何 凡1,楊振玉3, 徐金仁1
(1. 上饒師范學院 生命科學學院,江西 上饒 334001;2. 江西翃壹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江西 南昌330000;3.沈陽杰玉雜交粳稻科技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遼寧 沈陽 110000 )
兩優(yōu)黃占系江西翃壹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用楊振玉先生選育的兩用核不育系Y20S,與自主選育的恢復系黃占配組而成的秈型早熟兩系優(yōu)質雜交晚稻新組合。在江西省水稻區(qū)試中表現綜合性狀好、高產優(yōu)質、熟期早等特點,2014年通過江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介紹了兩優(yōu)黃占的選育經過、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與制種要點。
雜交晚稻;兩優(yōu)黃占;優(yōu)質;早熟;選育
江西是我國雙季稻主產區(qū)之一,年水稻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均居全國第二。稻米產業(yè)是江西農業(yè)基礎產業(yè)和傳統(tǒng)優(yōu)勢產業(yè),在農業(yè)經濟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也是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1]。因此,選育早熟高產的早、晚稻新品種對奪取江西早、晚稻雙季高產十分重要。兩系雜交水稻的發(fā)明對提高水稻產量、質量起到實質性突破[2]。運用兩系法,江西翃壹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于2011年成功選育出綜合性狀好、產量高、早熟優(yōu)質的兩系雜交晚稻新組合兩優(yōu)黃占,該組合(參試名為廣兩優(yōu)華占)2013年通過江西省水稻區(qū)試,2014年通過江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江西翃壹農業(yè)科技有限公司委托江西眾人種業(yè)有限責任公司申報審定,品種審定編號:贛審稻2014019)。
1.1 不育系Y20S的選育
Y20S是以廣占63-4S為母本,培矮64S為父本一次性雜交多代系選而成。2010年通過安徽省鑒定。
Y20S不育臨界溫度為23.5℃左右,穩(wěn)定不育期30d以上,在六安5月上旬播種,播始歷期80d左右;在海南冬季繁殖,播始歷期100d左右。柱頭外露率和異交結實率較高,可恢復性好。具有理想的株葉形態(tài),分蘗力強,前期呈輻射狀,株型松散適中,莖桿粗壯,抗倒力強,葉片平展直立、長短適中,葉色較深,穗大粒大,每穗總粒數150粒左右,千粒重27g,株高85,主莖葉片數15葉,柱頭穎尖和葉鞘基部都是紫紅色。在海南繁殖,一般在11月20日播種,2月底抽穗,當主莖幼穗分化的進入4期時,即開始冷水灌溉,連續(xù)串灌12~15d,直至全田莖蘗劍葉展開時止,冷水灌溉的深度要隨著稻穗生長發(fā)育而逐步加深,使幼穗的生長點能始終保持到冷水灌溉。日灌夜停,間歇串灌方法調水溫,保證每日田間平均水溫不超過23℃。5-6期,出現連續(xù)3d低于23.5℃的低溫,可使育性恢復良好。
1.2 恢復系黃占選育
黃占系韓君等用黃華占與上饒市農科所引進的株系材料527雜交選育而成,于2008年在F8代中獲得的性狀穩(wěn)定的優(yōu)良品系。2004年8月以黃華占為母本,以527為父本雜交,30株,混收;2005年起以早熟、株型株高適中、劍葉直立、穗大粒多、花粉量大、一般配合力好、抗性好為選育目標,經過江蘇鹽城、海南三亞兩地5年8代系譜選擇,于2008年選育出了4個性狀穩(wěn)定、恢復能力好、符合選育目標的品系,其中3號品系表現性狀穩(wěn)定,一般配合力好,與Y20S組合優(yōu)勢突出,定名黃占(見圖1)。
時間、地點 代次 技術措施 2004年8月鹽城 黃華占×527 ↓ 2005年3月三亞 F1 30株混收↓ 2005年8月鹽城 F2 單株種植800株 收單株55株 ↓ 2006年3月三亞 F3 株系比較,從55個優(yōu)良株系選留180個單株 ↓ 2006年8月鹽城 F4 新株系比較,從180個優(yōu)良株系選留90個單株↓2007年3月三亞 F5 新株系比較,從90個優(yōu)良株系選留76個單株 ↓ 2007年8月鹽城 F6 新株系比較,16個較為穩(wěn)定、性狀優(yōu)良的株系與不育系測交,并分別選多株混收 ↓2008年3月三亞 F7 株系比較,其中4個基本穩(wěn)定,測交F1顯示恢復能力好,即與多個不育系配組,種子混收↓2008年8月鹽城 F8 品系加代選優(yōu),所配組合觀察,其中3號品系表現性狀穩(wěn)定,一般配合力好,與Y20S組合優(yōu)勢突出,定名黃占。Y20S×黃占小面積制種
圖1 黃占選育過程
2.1 區(qū)域試驗
該組合2011~2013年參加江西省水稻新品種區(qū)域試驗,根據匯總結果,三年試驗均比CK岳優(yōu)9113表現增產。其中:
2011年江西省預試,每公頃平均產量7.19t/hm2,比CK岳優(yōu)9113增產0.34%, 不顯著,第四位。全生育期123.0d,比CK岳優(yōu)9113長2.7d(資料來源于2011年江西省水稻新品種區(qū)域試驗資料匯編:171-177)。
2012年江西省區(qū)試,每公頃平均產量7.70t/hm2,比CK岳優(yōu)9113增產0.05%, 不顯著,第六位。全生育期119.7d,比CK岳優(yōu)9113長1.5d(資料來源于2012年江西省水稻新品種區(qū)域試驗資料匯編:195)。
2013年續(xù)試,每公頃平均產量8.29t/hm2,比CK岳優(yōu)9113增產2.99%,不顯著,第二位。全生育期115.9d,與CK岳優(yōu)9113相同(資料來源于2013年江西省水稻新品種區(qū)域試驗資料匯編:204)。
兩年正式區(qū)試每公頃平均產量7.99t/hm2,比CK岳優(yōu)9113增產1.52%。
2.2 生產試驗
2011年在萬年、宜春進行品比試驗,每公頃平均產量7.78t/hm2,比岳優(yōu)9113增產1.26%,第二位。
2012年在萬年作早稻試種0.2公頃,每公頃平均產量7.89t/hm2;在吉安試種0.41公頃,每公頃平均產量7.85t/hm2。
2013年在上饒(萬年)、宜春、吉安(吉水)等市(縣)進行集中連片示范種植,一般每公頃平均產量7.80t/hm2左右,高產栽培可達每公頃9.00t/hm2以上。表現熟期早,株型好,品性穩(wěn)定,穗大粒多,豐產性好,抗性好,適應性廣。
3.1 主要農藝性狀
3.2 稻米品質
江西省區(qū)試米質分析結果:出糙率81.5%,精米率73.3%,整精米率68.6%,粒長7.2mm,粒型長寬比3.4,堊白粒率8 %,堊白度0.4%,直鏈淀粉16.8 %,膠稠度62mm,堿消值4.0級,透明度1級,水分12.2%,米質達國優(yōu)2級(資料來源于2012年江西省水稻新品種區(qū)域試驗資料匯編:195)。
3.3 抗性
江西省區(qū)試稻瘟病抗性自然誘發(fā)鑒定:2012年穗頸瘟為9級,穗頸瘟平均損失率為21.0%,對照岳優(yōu)9113為33.4%。2013年穗頸瘟為9級,穗頸瘟平均損失率為25.8%(資料來源于2012年、2013年江西省水稻新品種區(qū)域試驗資料匯編)。但在多年生產示范中未見稻瘟病造成危害。
3.4 生育期
在江西作晚稻種植,6月下旬播種,全生育期115d左右,與岳優(yōu)9113相當。
4.1 適時播種 培育壯秧
兩優(yōu)黃占作晚稻種植,宜在6月25日左右播種。用強氯精浸種消毒,用濕潤育秧或旱床育秧。秧田播種量濕潤育秧每公頃112.5~150,旱床育秧可適當增加播種量。大田用種量每公頃22~22.5。要求播稀播勻;控制好秧齡,一般在20~25d,秧田要加強稻薊馬、稻飛虱等病蟲害防治、適時施肥、科學管水。
4.2 合理密植 確?;久?/p>
合理密植、確?;久缡菉Z取高產的基礎。一般栽插規(guī)格為20cm×26cm,每公頃插20~22萬蔸,每蔸插2粒谷秧(帶蘗苗5株左右),每公頃基本苗確保不少于100萬。
4.3 科學肥水管理
在每公頃施15~20t有機肥的基礎上、再施45%三元復合肥300作基肥。早施追肥,適當增施磷鉀肥,栽后5~7d左右每公頃追施45%復合肥375。中后期看苗酌情補肥??茖W管水,采用淺水分蘗,足苗曬田,減少無效分蘗。孕穗至齊穗淺水,齊穗后干干濕濕以利壯粒,提高結實率。
4.4 及時防治病蟲害
在整個水稻生育期間,要依據當地植保部門發(fā)布的病蟲情報,結合田間調查,及時防治好鉆心蟲、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稻瘟病等病蟲害。用毒死蜱可防治稻縱卷葉螟、鉆心蟲、稻飛虱等多種害蟲;用戊唑醇可有效防治稻瘟病。也可因地制宜選用其它高效低毒農藥防治。
在海南島制種,父、母本的播種錯期主要掌握好時差,一般母本在元月12~18日播種,時差7~8d,第一期父本比母本早播8~9d;第二期父本比母本早播2~3d。制種父本秧齡25d左右,母本秧齡20d左右,父、母本行比2:10或2:12。及時噴施“920”,第一次母本見穗10%~15%,每公頃用量125g,只噴母本;間隔1-2d,第二次每公頃用量100g,父母本同噴;“920”總用量每公頃225g左右。
在制種過程中,要參考當地農技部門的病蟲情報,及時做好鉆心蟲、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稻瘟病及稻粒黑粉病等病蟲害的防治。
[1]賀浩華,傅軍如,彭小松,等.優(yōu)質超級雜交晚稻新組合五豐優(yōu)T025的選育與應用[J].雜交水稻,2012,28(2):16-19.
[2] 蘇道志,等.國審兩系水稻新品種正兩優(yōu)825的選育及高產栽培技術[J].農業(yè)科技通訊,2015.(3):193.
Breeding of new Late-cropping Hybrid Rice Combination Liangyou Huangzhan with Fine Quality and early Maturity
HE Chang-shui1, HAN Jun2, HE Fan1,YANG Zheng-yu3, XU Jin-ren1
(1.School of Life Science ,Shangrao Normal University, Shangrao Jiangxi 334000,China; 2.Jiangxi Hongyi Agricultural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Nanchang Jiangxi 330000, China; 3. Shengyang Jieyu Hybrid Japonica Ri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Shengyang Liaoning 110000, China)
Liangyou Huangzhan,derived from Y20S,a TGMS line from YANG Zheng-yu, and a rice restorer line Huangzhan, is a New Late-cropping Hybrid Rice Combination with Fine Quality and early maturity developed by Jiangxi Hongyi Agricultural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It is characteristic of high and stable yield, fine quality and early maturity. It was registered and released to commercial production by the Jiangxi Provincial Crop Variety Appraisal Committee in 2014.The breeding process, major characteristics and key techniques for grain and seed production of Liangyou Huangzhan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late-cropping hybrid rice;liangyou huangzhan;fine quality; early maturity; breeding
2015-11-18
何長水(1957—),男,江西鄱陽人,研究員,碩士,主要從事作物遺傳育種研究。E-mail:hcs7995@163.com
S334.2
A
1004-2237(2015)06-0089-04
10.3969/j.issn.1004-2237.2015.06.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