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一平
2012年10月,以我名字命名的工作室終于成立了。一群勇于追夢的年輕人來到了我的工作室,他們中有五位來自農(nóng)村學校,四位來自城鎮(zhèn)或是區(qū)屬學校;他們中已獲得中學高級教師職稱的共兩位,小學高級教師職稱的共六位,小學一級教師職稱一位;他們都已獲得市、區(qū)“五級階梯”稱號。就是這樣一個年輕甚至略顯稚嫩的團隊開始了探索、實踐、反思的成長之旅。
立序:工作室“啟航”的文化詮釋
作為常州市第三批新成立的名師工作室,如何打開工作室的工作局面,實現(xiàn)工作室的良性運轉?如何整合有效資源,實現(xiàn)研究管理與人才培養(yǎng)的深度探索?這一系列的探問成為了工作室“啟航”繞不開的命題。最終,我們決定從團隊建設與管理的一般規(guī)律和基本要義出發(fā),圍繞著“理念先行、制度保障、平臺跟進”的準則,就工作室的規(guī)范管理與良性運行作出了我們“室本化”的探索。
1.構建了工作室的理念系統(tǒng)
(1)工作室文化:同行中同進,共享中共贏
工作室基于成員與成員之間“學術水平有高低、學術能力有強弱、學術經(jīng)驗有參差”的現(xiàn)狀,倡導“差異發(fā)展,共同進步”的文化法則,我們認為進步與提升一定不是同步的,也一定不是同等的,但一定可以是同時的。所以,我們要求每個成員進行自我成長規(guī)劃,制定可行目標,實現(xiàn)原有基礎上的同步提升。我們還著力營造一種“分享”的文化氛圍,鼓勵每個成員將自己管理中的案例與他人分享,以求相互借鑒、相互啟迪,最終實現(xiàn)共贏。
(2)工作室功能:聚焦研究主題,集結實踐智慧,診斷專業(yè)現(xiàn)狀,促進共同成長
秉持著“在研究中成事,在成事中成人”的理念,我們將工作室的功能進行了細化分解與實踐定位。
聚焦研究主題——工作室緊緊圍繞著“主題學習”這一研究方向,進行聚焦、突破、生長、收獲。
集結實踐智慧——在研究主題的關照下,工作室?guī)椭c指導成員提煉實踐智慧,做實踐的思考著,思考的實踐者。
診斷專業(yè)現(xiàn)狀——充分利用本工作室成員團隊以及我們外聘的專家團隊,深入每個成員的課堂,并對其專業(yè)現(xiàn)狀進行把脈與診斷,以期更有針對性地幫助成員制定發(fā)展與成長規(guī)劃。
促進共同成長——我們期待在工作室的一個周期內每一個成員都能獲得自身的專業(yè)提升,我們也期待著我們的研究成果真正實現(xiàn)輻射,能在一定范圍內改變語文教學生態(tài)。
工作室愿景:群體追夢的聚緣雅居
(3)所有成員因為對語文教學的不懈追求,因為志同道合,也因為緣分,所以來到了同一個工作室。我們期冀著工作室能給大家一種歸屬感、幸福感,真正傳遞一種正能量。
2.創(chuàng)建了工作室的制度機制
制度與機制是工作室維持良性運作的重要保障,工作室成立伊始,我們就著力創(chuàng)建了以下的制度與機制。
(1)我們制訂了工作室的管理章程。章程對于工作室性質、目的、人員、活動、考評等很多方面進行了約束與規(guī)范。
(2)我們完成了工作室的組織架構。在領銜人的主持引領下,我們確立了工作室主任1名,工作室網(wǎng)絡管理1名,工作室外宣2名,其余成員均有明確的組織分工和職責規(guī)定。
(3)我們創(chuàng)生了四項機制:活動機制、學習機制、考評機制、聯(lián)動培養(yǎng)機制。
3.搭建了工作室的活動平臺
(1)完成了工作室博客的創(chuàng)建。工作室根據(jù)市教育局的具體要求,積極地做好工作博客的創(chuàng)建工作,努力讓它成為交流學習的平臺、成員展示的平臺、成果輻射的平臺。
(2)充分運用“蘇派名校聯(lián)盟”這一平臺。工作室領銜人運用自身的人脈與資源,向更加高位、更加廣闊的平臺借力,促進成員的進步與成長。
明徑:工作室“兩翼”的實踐探索
主題研究與人才培養(yǎng)是工作室存在與發(fā)展的旨歸,更是工作室運作與提升的抓手。如何發(fā)展好工作室的“兩翼”?如何找尋人才培養(yǎng)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策略?工作室在兩年的行走中進行了有效的探索和有益的嘗試。
1.主題研究:從概念走向實踐
我們認為“語文主題學習”的意義在于向語文學習的本質靠攏。在研究中,我們逐步清晰地認識到語文最突出的本質是言語,2011版修訂版課標也給予了較有力的佐證。這就要求我們重新審視語文學習的兩端,那就是言語輸入和言語輸出。而長時期囿于應試怪圈的語文學習并沒有打通課外閱讀和課內閱讀的通道。我們需要改變長期以來用理科學習的方式學習語文的現(xiàn)狀。我們應當倡導反三歸一的語文學習方式,即通過大量的閱讀,最終實現(xiàn)從量的積累到質的突破。
我們所提出的“語文主題學習”是圍繞某一主題,在尊重學生個性化閱讀體驗的基礎上進行主題材料建構的語文學習活動。它以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閱讀興趣為基本目標,以多個文本間的交互體悟解讀為基本途徑,以“自主合作探究”為基本學習形式,以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促進學生終身發(fā)展為最終價值取向的合乎語文學科學習規(guī)律的課堂教學實驗改革。
針對當下的語文教學現(xiàn)狀,我們工作室提出了“1/2課堂”的研究,一方面是將教材課程的教學時間節(jié)省出來;另一方面是我們開始嘗試著將教材內容進行的主題化的整合。
當我們通過“1/2課堂”研究實踐對課堂進行提速之后,我們開始要做的就是從“課堂”走向“課程”。走向課程并不意味著拋卻課堂這個主陣地,我們所追求的是課程視野下的課堂教學變革。我們提出了工作室所倡導的主題學習的課程觀:為了課堂,在課堂中,超越課堂。在此基礎上,我們還提出了“窗口”的教材觀:尊重教材,但不拘泥教材;通過教材這個窗口,引領學生走向語文的美好境地。我們又確立了主題學習課程架構的原則:以教學勾連聽說讀寫;以能力統(tǒng)領知識、技能;以課程聯(lián)結生活、學習;以意義來關照語文活動。
2.人才培養(yǎng):從同步走向差異
我們始終認為,工作室成員的全體發(fā)展絕不是“同步發(fā)展”,也不是“等同發(fā)展”。只有尊重差異才是真正地尊重人性的培養(yǎng)策略。在這一理念的引領下,我們開始探索工作室人才培養(yǎng)的新路徑。
工作室針對各個成員專業(yè)成長的現(xiàn)狀以及個人規(guī)劃,對每個成員做出了全面而客觀地評估和診斷,從而架構了“入格教師、升格教師、風格教師”三級成長梯隊。工作室九名成員中,有兩名成員作為入格教師,有四名作為升格教師,有三名作為風格教師進行培養(yǎng)和專業(yè)提升。每個梯隊的教師培養(yǎng),均有側重點與聚焦點,更有切入點與生長點。工作室領銜人更是每學期多次走進各成員的常態(tài)課堂,進行定性地觀察與及時地指導。
入格教師,我們立足學校和工作室的聯(lián)動平臺,借助工作室的團隊研磨力量多上校級或是協(xié)作片的公開課。升格教師,我們?yōu)樗麄儎?chuàng)造開放、大氣的互動平臺,如與其他工作室聯(lián)合教研,承擔常州市級公開課等。風格教師,引導他們走出去,進行成果的輻射與分享。
共贏:工作室“生長”的意義追問
兩年的行走,我們一路收獲,一路芬芳。清晰的工作思路,讓大家看到了自身專業(yè)精進的軌跡;和諧的工作氛圍,讓大家感受到了彼此協(xié)作共進的溫暖;深入的工作研究,讓大家收獲了智慧同生共長的喜悅。
1.課堂展現(xiàn)“底氣”
兩年間,工作室共開設了43節(jié)公開課,無論是國家級的教學觀摩還是校級的教學研討,各位成員均能很好地體現(xiàn)“語文主題學習”的思想與理念。
2.科研書寫“靈氣”
各位成員遵循著“實踐的思考者,思考的實踐者”這一成長定位,將“主題學習”與教學實踐、教學思考進行主動對接,主動思考、主動提煉,兩年中工作室共有18篇論文在省級以上刊物發(fā)表。
3.分享滋養(yǎng)“大氣”
兩年來,工作室率領成員先后到區(qū)域內學校義務送教十多次。工作室的金磊、楊麗被聘為“江蘇省名師送培團”名師,并多次隨團赴泰州市、射陽縣、鹽城亭湖區(qū)等地作教學展示并作專題報告,金磊老師還應邀在區(qū)內外作教學展示和專題講座達10多場,他們將“主題學習”進行了很好的輻射與推廣。工作室周美華老師被武進區(qū)教育局聘為“送培下鄉(xiāng)”導師,將工作室的“主題學習”進行了很好的理念分享與實踐指導。梁云老師到貴州送教,將“主題學習”帶到了山區(qū)。華麗老師主動請纓,帶著工作室的研究成果到新市民小學支教一年,讓新市民的師生看到了“主題學習”指導下語文學習的變革與轉身。2014暑假,借助常州市“名師大學堂”這一高端平臺,工作室把研究成果《主題學習——語文學習轉型的應然選擇》與常州市近400位語文教師進行了分享,贏得了較大反響。
兩年的行走,我們踏實而從容;兩年的行走,我們溫暖而陽光。在“立序”中我們起航,在“明徑”中我們探索,在“共贏”中我們收獲。在行走的激情中,我們追逐著專業(yè)的夢想;在安然的付出中,我們積蓄著成長的力量;在默默的堅守中,我們期許著未來的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