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選擇對基因頻率影響的計算方法——對教材中基因頻率計算方法的質疑◆李小斌(陜西延安寶塔區(qū)第四中學)
摘要:主要對教材中自然選擇對基因頻率影響的計算方法提出質疑,并提出自己的計算方法及其依據(jù)。
關鍵詞:遺傳平衡定律 基因頻率 自然選擇
一、問題來源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二《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與生物進化》一節(jié),第117頁。內容如下:
1870年,樺尺蠖種群的基因頻率如下:SS10%,Ss20%,ss70%。在樹干變黑這一環(huán)境條件下,假如樹干變黑不利于淺色樺尺蠖的生存,使得種群中淺色個體每年減少10%,黑色個體每年增加10%。第2~10年間,該種群每年的基因型頻率是多少?每年的基因頻率是多少?請將計算結果填入表中。
二、對此問題的分析
筆者認為這種計算方法是錯誤的,下面從四個方面來說明。
(一)樺尺蠖的生活史
樺尺蠖,又名樺尺蛾,學名Biston betularia,屬動物界節(jié)肢動物門昆蟲綱(六足綱)鱗翅目,尺蠖蛾總科尺蠖蛾科(Geometridae)。尺蛾以幼蟲過冬,4月左右隨寄主復蘇,然后取食嫩葉生長發(fā)育。6月左右進入化蛹期, 7月左右羽化為成蟲。成蟲壽命只有10天左右,交配產(chǎn)卵后死亡。隨后卵發(fā)育成幼蟲取食葉肉,10月左右進入休眠。根據(jù)尺蛾生活史可以看到它的壽命是一年。
(二)自然選擇的對象
因為樺尺蠖的壽命是一年,也就意味著一年后所有的樺尺蠖全部死亡,存活的是它們的后代,那么到了下一年自然選擇應該作用于它們的后代,而不是上一代。
(三)教材計算的錯誤原因
教材中計算第2年樺尺蠖的數(shù)量時,是以第1年樺尺蠖的數(shù)量作為基數(shù),這顯然是錯誤的,因為到第2年時,第一年的樺尺蠖已經(jīng)全部死亡,不可能以它們作為計算的基數(shù)。
三、正確的算法
要正確計算第2年的數(shù)量,要考慮很多因素。比如,被淘汰的個體有沒有留下后代?多少后代?后代中各種類型比例如何?但筆者認為,在高中范圍內應根據(jù)遺傳平衡定律進行計算,并假定自然選擇中被淘汰的個體在繁殖前死亡而且不再產(chǎn)生后代,而沒有被淘汰的其它個體則隨機交配,且繁殖能力相同。那么第二年的算法應該如下:
參考文獻:
[1]周善平,孫悅澤.女貞尺蛾的生活史與防治研究.植物保護,1990,(01):30.
[2]吳相鈺,陳閱增.普通生物學(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