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艷
摘要:“學深為師,德高為范”。為人師表,不但要有過硬的“教書”技能,而且還應具備豐富的“育人”經驗。德育是小學教育中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于整個教育之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提高他們的道德修養(yǎng),是教育者的首要任務。
關鍵詞:德育 道德修養(yǎng) 師情 育人 德育是小學教育中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于整個教育之中。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提高他們的道德修養(yǎng).是教育者的首要任務。小學生明辨是非能力弱,自己該做什么,能做什么不明確,再加之現(xiàn)在獨生子女占多數,父母對孩子們的溺愛,使得多數孩子自己本能做的事,也由大人們包辦代替,久而久之孩子們的懶惰性、依賴性越來越強,自理能力越來越差,導致他們在各方面都不求上進,不思進取,特別是在學習上表現(xiàn)的更為明顯。課堂上不愿動腦思考,提不出自己的問題,更談不上自己有何感受。課后不愿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各科老師對他們感到頭痛。更有甚者不愿參加學校、班級組織的各項活動。我班的小強同學就是其中的一位?,F(xiàn)在的小學生正是將來的建設者,這樣的狀態(tài),長大后怎能擔當起自己的責任?;谶@樣的思考,我對他進行了家訪。經過幾次家訪我發(fā)現(xiàn)他在家里簡直就是小皇帝。他的父親兄弟五人,只有他一個男孩。所以爺爺奶奶寵他、慣他,他要什么父親給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和他平輩的姐妹都讓著他,不敢惹他。該自己做的事一概不做。這樣優(yōu)越的生活,使他懶惰成性。無論什么作業(yè)都不去完成,學校的勞動也不參加。情況明了,我與家長及時聯(lián)系進行溝通,對家長說明孩子在校表現(xiàn),使家長明白關愛孩子的同時,不能忽略思想品德的教育。家長對孩子所有的關心愛護,就是希望孩子幸福,希望將來他們生活的好,而要想達到這個目的必須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因此,關愛不能變成溺愛,不能讓孩子變成個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的小皇帝,從小要教育他學會理解,要讓孩子理解父母的愛,要讓他有家庭主人翁的意識。家長很明事理,表示愿意和老師配合,改掉孩子的壞毛病。于是在學校我就有針對性地對他進行教育,讓他明確學習目的,培養(yǎng)他的學習習慣,尤其是對他進行自力教育。
通過“師情”引導。因為教學是師生互動的雙邊活動。學生的模仿性特別強,教師的言行、教師的工作態(tài)度、教師的意志品質,在學生面前都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心靈。教師用自己的模范行為、榜樣力量、表率作用、潛移默化地使學生受到教育。正因為這種楷模的作用,教師的情感,也將成為學生建立自己情感的參照,教師用充滿激情的言行舉止,塑造一個充滿“情”的教學氛圍,學生的“情”也隨之被激發(fā)、感染,并沿著教師的“情”發(fā)展下去,為學生建立自己的情感指明方向。由于小學生分辨是非能力差,沒有正確的情感價值觀的取向,這時,學生就會依賴于教師的情感價值觀的取向,并隨著師“情”的發(fā)展而升華,師“情”自然成為學生建立自己情感的導標。在平時生活中,我處處強調,要求學生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完成,這樣對他也是一個潛移默化的影響。
新學期開始后,我們班開展了德育構建實驗,一次《不給別人添麻煩》的德育活動課實實在在震撼了小強。這一次活動課首先讓同學們認真地讀文。讓同學們了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給別人添麻煩。并且懂得什么是“自理”。然后再讓學生回憶一下,哪些事情自己能做,自己做了。哪些事情自己應該做,但卻沒做。因為學生與學生之間,由于年齡、所擁有的知識水平大體相同,他們間的心靈最容易溝通。用一些已有的學生的“情”,去感受其它學生的情,使他們的心靈產生共鳴以達到共同發(fā)展的目的。自古以來,“情”與“趣”有著不可分的關系,只有讓學生體會到了“情”,才會產生興趣;反過來,要讓學生有興趣學,就必須先使學生具備“情”。在學生已有的“情”的激促下,學生才會更有興趣去不斷地發(fā)展自己,并且他們一旦建立了正確的情感價值觀,就會朝著正確的方向不斷發(fā)展下去。再讓同學們說一說,議一議,演一演,最后評一評。哪些同學做得好,做得對。以后我們應該怎樣去做。通過同學們的說、議、演、評,使小強認識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不去做,給父母、老人、姐妹添了麻煩,并且養(yǎng)成了懶惰、不求上進的壞毛病,他深受觸動,認識到了自己的缺點,并決心努力改正。
通過幾個星期的觀察,他真的有所長進,能完成老師布置的課外作業(yè),每天早晨的半篇練字,雖然寫得不那么工整,可天天堅持練習,還主動找老師看。做家訪時,他的媽媽高興地告訴我,這一個多月來,他的變化非常大,回來自己脫衣服,穿衣服,每天晚上主動洗腳、洗襪,這幾天還經常學著幫媽媽喂豬。他媽媽樂得合不攏嘴,并告訴我,最近幾天,他都主動的幫媽媽收拾碗筷,還幫著洗碗,洗的雖然不太干凈,可干的很認真,并且還懂事地說,他要向小伙伴那樣自己的事要自己做,不會的要學著做。因為他是家中的一員、要為家盡自己的一份力。我聽后感到非常欣慰,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孩子的責任感,又養(yǎng)成愛勞動的好習慣。在開班會時,我及時地表揚了他,并獎勵一朵小紅花以示鼓勵。孩子拿到小紅花高興的不得了。他知道,他的努力得到了家長和老師的肯定,我相信以后的他會再接再厲。
一次德育活動課能對孩子產生如此大的影響,通過學習和研究,我漸漸提高了對德育的認識。
首先,德育目標是德育過程的起點。德育目標既包括對學生道德認知,道德情感的培養(yǎng),也包括對學生道德意識,道德行為的鍛煉,歸根到底是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的統(tǒng)一,落腳點在學生的道德行為上。學生的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識是通過德育行為表現(xiàn)出來的。知、情、意、行有機結合的德育教材與活動使岳耀強認識到自己過去行為的錯誤,找到了前進的目標,啟動了他正確的道德行為。
其次,充分體現(xiàn)了《德育》讀本貼近生活,聯(lián)系實際,啟發(fā)引導,主體參與的鮮明特點和無窮魅力。在教材指導下,我們的活動盡可能地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距離學生近一點,問題出得小一點,回答問題實一點。因此,我認為實實在在的德育活動是轉變學生的重要途徑?;顒诱n使小強改變就是充分的例證。
通過學生的改變,使我更深刻的認識到,“學深為師、德高為范”。為人師表,不但要有過硬的“教書”技能,而且還應具備豐富的“育人”經驗。講臺下的莘莘學子,家庭環(huán)境、學業(yè)基礎各不相同。只有經過深入的調查,掌握好學生的第一手資料,建立好學生檔案,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成績優(yōu)異者,往往自信甚至自負,既要鼓勵其“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更要警示其“山外有山,樓外有樓”。對于厭學者,最好找到他厭學的原因,大力鼓勵并切實幫助他們亡羊補牢、后來居上。對于貪玩者,往往自律意識淡泊,意志力薄弱。除了需要經常性地開導、督促外,必要時可采取強制手段幫助他們走上學習的正軌。對于那些因為家庭原因導致學業(yè)暫時落后的學生,尤其需要我們用心呵護。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只要我們愿意在教育崗位上傾情付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一定會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