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杰
【摘要】學生中沒有差生,只是存在差異。心中有愛,眼里有情;在育人的過程中,面對滿園花朵般的學生,作為教師看到的應是形態(tài)各異,不應是孰優(yōu)孰劣。本文主要從創(chuàng)新人才觀念,優(yōu)化育人情緒,完善知識結構,講究育人策略等四個方面,闡述了職校班主任如何加強自身修養(yǎng),踐行科學育人的觀點。
【關鍵詞】職校 班主任 自身修養(yǎng) 科學育人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6-0177-01
不知哪位教育專家曾說過:這個世界上最危險的職業(yè)有兩個,一個是教師,一個是醫(yī)生。而教師這一職業(yè)相較醫(yī)生而言更具有危險性。因為,庸醫(yī)害的是一個人,而庸師害的是一群人,甚至是幾代人;庸醫(yī)毀掉的是人的身體,而庸師毀掉的是孩子們的心靈。筆者在職業(yè)中學工作已20年有余,經常聽到周圍的老師,特別是班主任老師抱怨學生難教育,差生太多。職業(yè)中學的學生相對重點普高的學生而言,確實有點難教育;但若說差生太多,恐怕有點牽強。之所以說職中的學生差,無外乎學生的成績不理想,行為表現(xiàn)不盡如人意罷了。其實,學生中沒有差生,只是存在差異。一些學生之所以被我們稱作為“差生”,是因為這些學生身上總是不時的會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又往往與教師們衡量評價優(yōu)生的標準相違背,于是才會被稱作為“差生”。俗話說:“人無完人,金無足赤?!辈灰f心智還不健全的學生會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就連我們這些堪稱“為人師表”的教師,不也時常會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嗎?因此,作為教師,在育人的過程中應能將心比心、做到換位思考,對學生不應過分的責備求全。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面對滿園花朵般的學生,我們看到的應是形態(tài)各異,而不應是孰優(yōu)孰劣。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再優(yōu)秀的學生,身上都會存在一定的問題;同樣,再有問題的學生,身上總歸會有優(yōu)點。面對有問題的學生,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做到“沙中淘金”,準確的捕捉、挖掘問題學生身上的優(yōu)點、長處,及時的予以肯定、表揚,以此恢復學生喪失已久的自信,激起學生昂揚向上的斗志。同時,再對學生身上存在的問題,準確予以“把脈”,分析問題存在的原因,施以科學的幫扶措施,就一定會使學生的心理越來越健康,人格越來越健全,從而在“培優(yōu)”的道路上促使學生不斷健康成長。
心中有愛,眼里有情。作為教師的我們如能像辛勤的園丁精心培育花朵那樣,對學生傾注全身心的愛,再輔以科學的育人方法,相信滿園的“花朵”定會競相開放、異彩紛呈!下面,我想從教師的角度就如何加強自身修養(yǎng),踐行科學育人這一層面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創(chuàng)新人才觀念,端正育人態(tài)度
作為教師,要牢固樹立學生“人人能學好,個個能成才”的科學育人觀念,要摒棄重智輕德、忽視情感與個性發(fā)展以及身體、心理健康發(fā)展的狹隘人才觀。要充分認識到由于家庭教育的失誤、學校教育的失當以及社會教育的失效給學生的健康成長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要重視學生掌握書本知識與發(fā)展實際生存能力的相協(xié)調,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與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使命感。在職業(yè)中學,在傳授、要求學生掌握專業(yè)技能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綜合職業(yè)素養(yǎng)的提升。
二、優(yōu)化育人情緒,常懷感恩之心
世界上最美的聲音是人的聲音,世界上最美的風景是人的思想。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對教育有什么樣的理解,自己就有什么樣的行動。作為教師,要充分認識到班級管理的重點是對學生的思想和情緒的管理。而要管理好學生的思想和情緒,教師首先要注意不斷優(yōu)化自己的情緒。面對一個糟糕透頂的班級,無端的抱怨、指責絲毫不會改變學生群體的現(xiàn)狀,只會使自己的心情越來越糟,只會使師生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緊張,甚至是對立。要充分認識到教育有順人性的地方,但也有反人性的地方,切不可急功近利。只有不斷優(yōu)化教師自身的情緒,才能改變自己看待生活和工作的態(tài)度,才會對學生多說一句溫暖的話,多給學生呈現(xiàn)一次親切的笑臉、一個會心的眼神,從而以自己愉悅的情緒帶動影響學生,讓學生悅納自己?!叭朔鞘ベt,孰能無過”。面對犯錯誤的學生,作為教師不應大發(fā)雷霆、情緒失控。而應常懷一顆感恩之心,把學生的每一次錯誤行為都看作是幫助自己提升業(yè)務能力的有利契機。只有這樣,才會看到學生的可愛、美麗,才會使自己在工作中更加寬容、細心、有耐心,才會使自己擁有更多的良心、善心、愛心,才會充滿自信,以積極樂觀的心情切實提高教育學生的實效。
三、加強自身修養(yǎng),完善知識結構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育技巧的全部奧妙在于如何去愛護學生?!皭邸笔亲龊脤W生教育工作的基石。但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光有愛還不夠,教師還必須懂得如何去愛。教師對學生的愛不同于母愛中某種偏私的溺愛,也不是單純的情感作用,而是通過理性培養(yǎng)起來的一種普遍的高度責任感,是一種充滿科學精神的教育之愛。這就勢必要求教師要不斷加強自身的人格修養(yǎng)及道德修養(yǎng),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自己的育人觀念,努力培養(yǎng)自己的優(yōu)良個性品質,不斷注重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以此來提升分析學生、研究學生、教育學生的能力和水平。否則,“愛”就會成為無源之水。
四、講究教育策略,愛心傾注學生
家長是給孩子生命的人,而教師卻是給孩子生命藝術的人。學生,作為一個心智還不健全的特殊群體,在其人生成長的過程中面臨著許多發(fā)展方面的問題。作為教師,在發(fā)現(xiàn)問題之后,沒有理由置之不理,而應從多方面入手,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良策,使學生逐漸形成健康的心理,重新走上正確的軌道,從而使自己成為開啟學生充滿希望人生的導師。每一位學生都渴望被別人理解、肯定、鼓勵、關注,都渴望被老師關愛;任何學生的心靈深處都有當好學生的愿望。作為教師,在教育幫扶問題學生的時候,除了要對學生傾注愛心,更要講究一定的教育策略。愛迪生說過,教育的秘訣是尊重學生。對有問題的學生,教師首先要結合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及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予以充分理解,在對其進行教育時要充分尊重其人格尊嚴。其次,要掌握一定的批評藝術。批評重要的是“評”,評論“這件事”,而不是“批”,在“評”的過程中使學生增強明辨是非的能力,明白做人的道理。批評的方式有許多種,可以坦誠交流,實話相告,指出危害,提出要求;可以巧借他人之力,暗示其他同學主動幫助;可以通過隨意聊天的方式,逐漸引導到教育的主題上來,從而收到“潤人無聲”的教育效果;可以在表揚中提出要求,激發(fā)學生的上進心,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總之,無論采取哪種批評方式,教師都要明白一個道理:批評就像苦口良藥,雖然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但學生卻難以下咽,一定要裹上“糖衣”。再次,要正確對待“標簽”效應。教師要在心目中牢固樹立每一位學生都是好學生的堅定信念,對犯錯誤的學生要有一種理性的寬容。即使對于屢教不改的學生,也不要認為是冥頑不化,而應多從我們自身的教育方法上查找原因。此外,對于已養(yǎng)成不良行為習慣的學生,作為教師,切不可對學生喪失信心、放任自流;而應堅信,只要能夠正確剖析問題形成的原因,找準突破口,打破學生原有的思維定式,通過“興趣轉移”、他人幫扶、間接溝通、賞識激勵、心理暗示、集體活動等教育幫扶措施,在實踐活動中循序漸進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不斷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增強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就一定能夠促使學生在各個方面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總之,教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只要能夠做到有情、用心,就會促使學生胸懷理想,明確目標,增強自信,奮發(fā)向上,最終就一定會收到“姹紫嫣紅春滿園”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