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鳳
摘要:高中新課改在廣西實施已滿三年了,化學新教材全面實施也三年了。經過這三年的各種培訓活動以及各種相關資料的學習,特別是三年循環(huán)的實際教學,我對新教材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探究,深刻感受到在實際教學中遇到了最大的困惑不僅有課時的壓縮和內容的變動及增加,還有必修與選修教材的銜接問題。怎樣才能實現(xiàn)高效課堂,必修與選修的銜接問題也是研究的課題之一,二者若能很好的過度,不僅可以減輕學生的學習難度,而且還可以節(jié)約時間,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主要就選修與必修課的銜接策略問題談談個人的一些方法。
關鍵詞:高中化學;必修與選修銜接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9214(2015)04-0060-01
一、充分了解高中化學新教材內容編排及關聯(lián)知識結構,為銜接做準備
盡管經過各種培訓活動,但作為第一屆課改直接執(zhí)行者來說,依然是摸石頭過河,所以要盡快了解高中化學新教材內容編排及知識結構特點,將所有教材仔細研究學習一遍。新教材高一年級為必修教材,包括必修1和必修2,必修1的內容有化學實驗基本方法、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物質的分類、離子反應、氧化還原反應、金屬及其化合物、非金屬及其化合物;必修2的內容有物質結構和元素周期律、化學反應與能量、有機化學、化學與自然資源的開發(fā)利用。必修1和必修2為學習選修做好鋪墊,也是學業(yè)水平考試和高考的主要知識點。高二年級為選修教材,各個學校根據自己的學生情況選擇學習內容,文科和理科的選修有不同,文科只學習選修1;理科化學選擇也有次重點,如一些基礎較好的重點高中先上選修3《物質結構與化學》然后是選修4《化學反應原理》最后上選修5《有機化學基礎》;而基礎較差的高中則相反。高三年級為選修教材選修2和選修6,以專題形式,把化學知識滲透進社會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對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能力有了更全面的要求,主要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傳統(tǒng)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驗能力和自學能力;還有一種是與時俱進的創(chuàng)新能力、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在高中理科中必修與選修內容相互聯(lián)系的主要有:(1)純堿的性質和應用;(2)含硫和氮的化合物;(3)化學與資源的開發(fā)利用;(4)金屬材料;(5)無機非金屬材料;(6)原子結構和元素性質;(7)化學鍵;(8)化學反應與能量的關系;(9)電化學知識(10)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11)離子反應和弱電解質的電離;(12)烴類知識(13)醇和酸;(14)油脂、糖類、蛋白質和核酸;(15)物質的分離和提純等。
了解好必修和選修內容,授課時心中才有底,知道哪些任務是必修完成的,哪些任務是選修完成,上課才會井然有序高效率。
二、對比關聯(lián)知識在必修和選修中的學習目標和要求,確保銜接自然
要徹底擺脫舊教材的束縛,化學舊教材內容編排往往是某個知識鏈會一次性呈現(xiàn)完整,教師在授課時會全面分析內容,將知識點剖析清楚,使學生理解透徹,也就是一竿子插到底;而新教材是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分層次教學,許多知識點如螺旋式上升。在必修課中出現(xiàn)的關聯(lián)知識教師一定要控制好,不能隨意延伸到必修課中去,這樣會增加學生的負擔,引起教學效率下降;而選修課中出現(xiàn)必修中的關聯(lián)知識要根據學生情況不講或少講。所以對于施教者,就要認真研究教材內容,了解關聯(lián)知識在必修和選修中的學習要求,我們可以用醇的知識做一個對比,來了解醇在必修和選修中的不同要求:
1、“醇”在必修和選修教材中的出處
《化學(必修2)》《有機化學基礎(選修5)》
第三章第三節(jié)《生活中兩種常見的有機物》第三章第一節(jié)《醇酚》
2、醇在必修中的學習目標和要求
初步建立“結構——性質——用途”的有機物學習模式,在學生已有的基礎上,建立突出從烴到烴的衍生物的結構變化,強調官能團與性質關系,在學生的頭腦中逐步建立烴基與官能團位置關系等立體結構模型,幫助學生打好進一步學習的方法論基礎。
3、醇在選修中的學習目標和要求
在選修中,系統(tǒng)的講解了醇的定義、醇的分類、醇的同系物的物理性質的遞變性,在復習乙醇的部分性質即鈉與乙醇反應時,指出“醇的化學性質主要由羥基官能團決定,碳氧鍵和氫氧鍵容易斷裂”,進一步解釋“氧原子吸引電子的能力比氫原子和碳原子強,O—H鍵和C—O鍵的電子對都向氧原子偏移”、“O—H鍵容易斷裂,氫原子可被取代”、“C—O鍵也易斷裂,羥基能被脫去或取代,如乙醇的消去反應和取代反應”,都是從反應機理分析醇的化學性質,涉及到的消去反應、取代反應、氧化反應都從電子對的偏移、化學鍵的極性來分析,條件不同斷鍵不同,進一步鞏固“結構決定性質”的基本思想方法。
必修課是向學生普及化學知識,而選修課是有志于學習化學專業(yè)的學生必選的選修課,其難度較大,故學習目標要求自然不同,上必修知識若延伸到選修知識中,無疑增加了學生的學習難度,會適得其反。
三、關聯(lián)知識的交接方法要多種多樣,確保銜接高效率
1、概念原理教學中使用生動的類比法
化學平衡、化學反應的限度等概念比較抽象,在必修中只是講解了概念,讓學生知道可逆反應存在化學平衡,達到平衡就是該反應的限度,而如何判斷化學平衡、如何改變化學平衡的狀態(tài)及改變之后的速率變化均呈現(xiàn)在選修中,當關聯(lián)知識出現(xiàn)時,我們不能馬虎帶過,要更深入的理解概念。
2、把結構模型和圖像運用于教學,確保學生掌握及應用新知識
(1)結構模型的利用:在必修2中,學習的有機物有甲烷、乙烯、苯等,乙烯和苯等,甲烷是正四面體結構,后面幾個分子的空間結構是共平面的,只憑解釋是不夠的,一定要讓學生動手做模型才能領會。
(2)圖像的利用:在化學平衡的學習中,必修教材利用速率和時間變化的二維坐標圖來說明化學平衡的建立;而在選修教學里,外界條件改變引起化學平衡的移動,我們也可以利用速率和時間變化的二維坐標圖來解釋外界條件改變,正逆反應速率如何變化,移動方向如何都可以在圖中體現(xiàn)。
3、利用現(xiàn)代化設備讓關聯(lián)知識重現(xiàn),實現(xiàn)知識遷移
以多媒體和計算機網絡為代表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改變了教學模式,使用多媒體和網絡課堂,會使教學情景生動有趣,課堂容量更大。
總之,必修和選修課是一個整體,選修不是可學可不學的東西,是知識的延伸和深化,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化學模塊,為他們后續(xù)發(fā)展提供基礎和更大的空間,我們要用心領會課改精神。在實際教學中,做到必修知識扎實,選修知識升華,讓每一節(jié)課都精彩和高效率。
(作者單位:廣西來賓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