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惠珊
摘要:《英語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要能夠使學生獲取處理信息和使用信息,用英語與他人進行交流,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英語教師應該善于從生活入手,努力進行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探索,使英語小課堂與生活大課堂、教學內(nèi)容與生活體驗完美融合。使英語在生活中學,為生活而用。
關鍵詞:橋梁;生活題材;課堂延伸;英語文化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9214(2015)04-0044-02
“讓英語走進學生的生活”是新課標的基本理念。英語學習的生活化,容易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和認知的沖動,從而讓他們感到學習是一種需要,使我們的英語課堂煥發(fā)生命的活力。因此,在如何使小學英語教育成為一種生活化的教育,讓英語教學與生活融為一體這一教育理念方面,我作了一些探索。
一、由境入情,架起生活和英語課堂的橋梁。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當學生體現(xiàn)出一種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時,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通過各種生活化教學情境,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構建生活化的學習平臺。
(一)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英語課堂環(huán)境
構建生活化的英語課堂,就要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我們現(xiàn)在使用的PEP教材包含的內(nèi)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實際,是一套教學內(nèi)容生活化的教材,包含個人情況、家庭、學校、朋友、食品、玩具、動物、旅游等話題,與學生自身的生活內(nèi)容、家庭生活內(nèi)容、學校生活內(nèi)容以及社區(qū)生活內(nèi)容等緊密聯(lián)系。然而僅靠書中的知識點還遠遠不能為學生的感知、理解、記憶和運用提供最佳的語言情景。因而,在日常教學中我經(jīng)常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學生感興趣的情境,使課堂環(huán)境富有生活氣息,讓學生在無拘無束、輕松愉快的生活場景中交流思想、表達感情。
在教學中我經(jīng)常把教室布置成商店、動物園等,或根據(jù)教學需要變成一家超市、一座公園、一家麥當勞、一個農(nóng)場……,讓學生在愉悅中學習。如我在教學四年級下冊“How much is it?”一課,學習“pretty,cheap,expensive,colourful”和“How much is it/are they?”句型時,把教室布置成一個個商店,并創(chuàng)設了為自己孩子購買服裝作為生日禮物的生活情境,教學中以讓學生幫忙挑選服裝和生日party用品為主線把每個環(huán)節(jié)串聯(lián)起來,在這一特定的情境下,學生有話可說,有話想說。學生既對老師的生活感興趣,生日禮物也是最能激起他們共同興趣的話題,因此牢牢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全體學生在這一情景中主動學習、樂于其中。這種生活化的英語情境讓學生感到英語就在他們身邊,學生在學習時熱情高漲、興趣盎然,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又如教PEP六年級上冊“How can I get to…?”這一知識難點,由于受空間的限制,傳統(tǒng)的課堂布局很難突破該難點,運用多煤體教學又比較抽象。因此我把桌子幾張拼湊為一個地方,在上面寫上“hospital,bookstore,bus stop,cinema,school”等,并且精心設計好各個地方之間的路線,便于學生運用好“Go straight.”、“Turn left.”、“Then turn right.”等句子。如此區(qū)域化的課堂,好比是一個微型的社區(qū),學生如親臨其境,確實能為孩子創(chuàng)設比較真實的語言空間。
生活,讓英語課堂更豐滿。在教學中教師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把學生帶到具體的生活場景中,拉近課堂與生活的距離,從而激發(fā)學生運用語言的內(nèi)動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二)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境,以情境激課
教育理論家布魯姆認為:“成功的外語課堂教學應當在課內(nèi)更多情境,讓學生有機會運用已學到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一個真實或模擬的情景中進行交際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開放型思維,促使學生形成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能力。
1、利用角色扮演,模擬生活情境
教師在設計情境操練時,不要被教材本身的條條框框給束縛住,而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創(chuàng)設出更貼近學生學習與生活的“活”的情境,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巧妙地設計學生的學習活動,讓它們聯(lián)系到日常生活中真實的情境,讓這些真實的情境發(fā)生在課堂上,真實的語境也就產(chǎn)生了。因此,我在教學課文每單元的Lets talk時,都盡量模擬生活片斷,讓學生模仿表演。為學生提供一個互相交流、表現(xiàn)自己的舞臺,學生運用課堂上所學的英語進行生活化交際,體現(xiàn)在“學中用,用中學”。讓學生的交際活動貼近生活,縮短教學與現(xiàn)實的距離,使英語表演達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2、運用多煤體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模擬創(chuàng)設的情境,往往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很難全部做到,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來移植情境,將課文中的對話融入到情境當中,會加深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幫助學生在語言與表達對象之間建立起聯(lián)系,從而調動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更自覺、更有趣的進行英語交際活動。例如:我在教學四年級下冊“Its warm today”一課Lets talk時,刮風、下雨等情景課堂上難以呈現(xiàn),我把刮風、下雨的聲音用課件呈現(xiàn)在課文對話中,學生在情景中深入角色,自覺主動實踐,又在表演中充分展露自己的才華。在時空有限的課堂上創(chuàng)設盡可能真實的模擬環(huán)境是非常必要的。利用多媒體和網(wǎng)絡,為學生創(chuàng)設或模擬生活語境,把熟悉的生活情景再現(xiàn)于課堂,活躍學生思維,也給他們提供了使用英語交際的機會。
二、結合教材挖掘與學生生活相關的題材
多姿多彩的生活元素應用到課堂上能使英語課堂錦上添花。英語教師應該善于從生活入手,努力進行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探索,使課堂富有生命力。在設計課堂與生活的鏈接時,不僅要追求教學形式的新穎,在教材使用過程中,更要有效地開發(fā)、整合現(xiàn)有的教學資源,適當補充教材內(nèi)容。使英語小課堂與生活大課堂、教學內(nèi)容與生活體驗完美融合。讓生活的“源頭活水”流進英語教學的“半畝方塘”。endprint
(一)以學生為題材
我們老師可結合教材內(nèi)容,挖掘學生自身的素材,如外貌、愛好、性格生活習慣等許多方面。通過豐富多樣的形式,讓學生學會表達的方式。如:我在教學六上冊“My hobby”的教學內(nèi)容時,書本上的教材內(nèi)容有“make kites,play the violin,dive”等,但實際生活中極少數(shù)學生有這些方面的愛好,我通過對他們調查,除了補充已經(jīng)學過的watch TV,play computer,play basketball,read books,listen to music,draw pictures等,還有很多學生喜歡乒乓球和羽毛球。因此,我把這兩個課外的單詞ping pong/table tennis,badminton也教給學生,并讓他們制作一張個人的個性化卡片介紹自己,并進行評比,學生們都興趣盎然。
(二)以師生的家庭生活為題材
家是每個人最熟悉、最溫馨的地方。因此家庭成員、職業(yè)、家庭的等都是學生最想了解的教學內(nèi)容,特別是關于老師的私人生活學生尤其感興趣。每一項內(nèi)容我們都可以進行一些拓展。如,教學六年級上冊“What does she do”一課的職業(yè)單詞時,我讓學生帶著家人的照片來復習家庭成員,并復習描述人的外貌,再學習職業(yè)的單詞、句型。又如教學六年級下冊“My holiday”,我預先收集好自己去過的各地的旅游紀念品和一些有代表性的旅游照片,并讓學生也準備好旅游的照片,讓他們言之有物。
(三)以學校生活為題材
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校園里度過的,學校生活是他們所熟悉的,每天在身邊發(fā)生的事都是他們很感興趣的話題。如我在教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Read and write”部分四會單詞“home,room,classroom,school”這部分內(nèi)容時,我通過多煤體課件,帶領學生參觀自己的新家,使學生們充滿了興奮和好奇;接著又將學生們熟悉的學校展現(xiàn)在他們面前,看到自己每天背著書包進出的學校,看到自己和同學每天一起玩耍嬉戲的校園,看到自己每天上課的教室,學生們都情緒高漲,紛紛說句子“This is our playground/garden/library/school,I like my school/classroom”。
三、挖掘生活中的教材,把英語課堂延伸到生活中去。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活動不應該僅限于課堂教學,而要延伸到課堂之外的學習和生活之中。”教師在設計教學時,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善于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挖掘和延伸,或補充教材內(nèi)容,使教學內(nèi)容更緊密地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所學英語知識。
1、“說”生活中的英語
在課外作業(yè)中我經(jīng)常布置“家庭學英語”的作業(yè),讓孩子把當天學的知識回家對父母說一說,分享學習的喜悅,并做父母親的小老師,讓英語在學生家里有一席之地,也讓學生家長更重視英語。另外,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堅持使用日常用語,早晨見到老師同學要道聲“Good morning”,向同學借東西要說“May I use your……?Thank you.”睡覺前要和爸爸媽媽說聲:“Good night!”等等。久而久之,學生的英語會脫口而出,把英語和生活融為一體。
2、“讀”生活中的英語
從學生身邊生活的話題入手,讓他們養(yǎng)成習慣去“讀”身邊的英語。比如讓學生課余去尋找生活中的英語標志和標語,不僅能鍛煉學生的觀察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提供了拓展教學的機會。又如讓他們讀一讀街上中英文指示路牌,商店里門上的“push”和“pull”,商品上的“Made in China”,并評比看誰會認的生活英語多。通過這一作業(yè),學生會為自己能發(fā)現(xiàn)并學到這么多身邊的課外英語而欣喜。
3、“寫”生活中的英語
讓他們把家里各個房間貼上名字“bedroom,washing room,study,kitchen等;在家里的客廳的墻上寫上“No smoking”,在衛(wèi)生間寫上“Dont waste water”;書房寫上“Keep quiet”;母親節(jié)來臨了,孩子們在賀卡上寫上“Happy Mothers Day”等祝賀語……。還要求學生定期寫生活日記,記錄身邊發(fā)生的事。這樣不但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活用了所學知識,而且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只有當寫作的內(nèi)容具備了生活化的特點,語言的運用才可能真實自然,才能引起學生的關注和興趣,激發(fā)他們表達的欲望,從而自然地理解、感知和運用英語。
四、創(chuàng)設英語氛圍,在生活中運用、鞏固英語
“讓英語走進學生的生活”是新課標的基本理念。英語學習的生活化,容易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從而讓他們感到學習是一種需要,憑借自己在生活中的經(jīng)驗去觀察、去思考、去展示。讓學生真正走進社會,走向生活,用英語交流?!發(fā)earning in life,using in life”,因此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極為重要。
(一)創(chuàng)設充滿英語氣息的校園文化
布置富有英語氣息的校園文化。教室及各功能場室的標牌雙語化。校名、班名、名言警句、課程表等用雙語表示。在教室里設立英語角,舉辦雙語學習園地,張貼具有代表性的外國著名風景名勝、建筑物圖片等。讓學生隨時隨處都可以感受到生活中的英語。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英語主題活動
節(jié)日是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學生通過節(jié)日如中國傳統(tǒng)的春節(jié)、中秋節(jié)、端午節(jié),西方的愚人節(jié)、母親節(jié)、圣誕節(jié)的話題,結合節(jié)日,開展英語主題活動。讓學生了解英語國家文化,幫助他們提高理解和恰當運用英語的能力,發(fā)展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也讓學生更好地了解西方的風俗文化,使小學英語教學更加生活化。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鄙钍钦Z言學習的起點,也是終點。構建生活化的英語課堂,是孩子們愛學,樂學,善學英語的奧秘所在。將英語教學同現(xiàn)實生活結合起來,將語言融入生活,一定會顯示出英語課堂特有的魅力。也唯有將教學的一切跟學生的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更充滿活力,從而幫助我們的孩子盡早融入社會,為他們將來的幸福人生奠基。
(作者單位:陜西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小學英語教學敘事研究》樂偉國、梅妙聰.寧波出版社.2007年
[2]《小學英語教學精彩片斷和課例賞析》岳蔚.寧波出版社.2007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