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凱
摘要:名譽權是一個人的重要權利之一,也可以說是一個人作為“人”的臉面,如果“面子”不好看,會影響他人的印象判斷。所以,每個人對事關自己形象的這張名片都是非常重視的,除了鍛造自己提升外在名譽形象之外,也要嚴防他人對自己名譽權的侵害。本文介紹了名譽權的相關概念以及我國法律對名譽權的相關規(guī)定。
關鍵詞:名譽;名譽權;侵害;保護
一、名譽權的概念
《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一條規(guī)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所謂名譽,從字義上解釋,就是指公民、法人的名望聲譽。也就是說,一個公民、一個法人的品德、才干、信譽等在社會中所獲得的社會評價。名譽權是指公民或法人對自己在社會生活中所獲得的社會評價即自己的名譽,依法所享有的不可侵犯的權利。
名譽直接關系到公民、法人的人格尊嚴,它是民事主體進行民事活動,乃至其它社會活動的基本條件。法人的名譽表示社會的信譽,這種信譽是法人在比較長的時間內(nèi),在它的整個活動中逐步形成的,特別是企業(yè)法人的名譽,反映了社會對它在生產(chǎn)經(jīng)營等方面表現(xiàn)的總的評價。法人的名譽往往對其生產(chǎn)經(jīng)營和經(jīng)濟效益發(fā)生重大的影響,名譽權是民事主體的一項重要的人身權利。因此,除了我國憲法、刑法和一些行政法規(guī)很重視這項權利的保護之外,民法通則第101條在確認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的同時,又以禁止性法律規(guī)范規(guī)定了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綜上所述,所謂名譽權是人們依法享有的對自己所獲得的客觀社會評價、排除他人侵害的權利。它為人們自尊、自愛的安全利益提供法律保障。名譽權主要表現(xiàn)為名譽利益支配權和名譽維護權。我們有權利用自己良好的聲譽獲得更多的利益,有權維護自己的名譽免遭不正當?shù)馁H低,有權在名譽權受侵害時依法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二、我國法律對于名譽權保護的相關規(guī)定
根據(jù)我國現(xiàn)行法律對侵害名譽權行為的規(guī)定,侵害名譽權行為構成的要件有四個:首先,行為人要在客觀上實施了侵害他人名譽的行為;其次,行為人對自己實施的上述行為負有主觀上的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再次,上述侵權行為造成了受害人名譽受損的結果;最后,侵權行為與侵害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因此,公民、法人的名譽權受到侵害并符合上述四個要件時,可以要求侵權人公開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也可以要求侵權人根據(jù)過錯程度、侵權行為的具體情節(jié)、給受害人造成精神損害及經(jīng)濟損失的后果等情況賠償損失。本案中,張廣紅發(fā)布微博捏造不實內(nèi)容的行為完全符合上述行為構成要件,所以其行為屬于侵害名譽權行為,理應承擔相應的責任。
我國的《民法通則》第101條規(guī)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意見(試行)第140條規(guī)定:“以書面、口頭形式宣揚他人的隱私,或者捏造事實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的行為。以書面、口頭等形式詆毀、誹謗法人名譽,給法人造成損害的,應當認定為損害法人名譽權的行為?!钡?50條規(guī)定:“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和法人名稱權、名譽權受到侵害,公民或者法人要求賠償損失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jù)侵權人的過錯程度、侵權行為的具體情節(jié)、后果和影響確定其賠償責任?!?/p>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第5條規(guī)定:“死者名譽受到侵害,其近親屬有權向人民法院起訴。”第7條規(guī)定:“是否構成侵害名譽權的責任,應當根據(jù)受害人確有名譽受損害的事實、行為人行為違法、違法行為與損害后果之間有因果關系、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來認定……因新聞報道嚴重失實,致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按照侵害他人名譽權處理?!钡?條規(guī)定:“……文章的基本內(nèi)容失實,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钡?0條規(guī)定:“……公民、法人因名譽權受到侵害要求賠償?shù)?,侵權人應賠償侵權行為造成的經(jīng)濟損失;公民并提出精神損害賠償要求的,人民法院可根據(jù)侵權人的過錯程度、侵權行為的具體情節(jié)、給受害人造成精神損害的后果等情況酌定?!?/p>
三、現(xiàn)實中對于名譽權的保護與思考
我國對于現(xiàn)實中名譽權侵犯的相關規(guī)定還是較為全面的,但是因為法律的不周延,所以司法實踐中還是屢屢遇到問題。
根據(jù)以上的法律規(guī)定,日常生活中,對享有生命的公民個人和法人主體的名譽權的侵害能得到較好處理,只要被侵害人認為加害人對自己名譽的侵害構成了名譽權侵犯的四個基本構成要件,即可向法院起訴,請求加害人停止侵害、賠禮道歉等,但是公民死亡后是否還擁有名譽權呢?這也是學界一直備受爭議的問題之一。有學者認為,享有名譽權的主體必須是生命主體,即活著的公民個人或者是尚存續(xù)的法人主體,已經(jīng)去世的公民或者已經(jīng)注銷的法人依法不應該被納入名譽權保護的范疇;也有學者認為,享有名譽權的主體并不必然是生命主體,死者的名譽權受到侵害可以由其親屬依據(jù)法律向法院起訴。
雖然依據(jù)現(xiàn)有法律,我國并未對死者名譽權保護進行明文規(guī)定,但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解答》第5條的規(guī)定,公民死亡后法律對其人身權益,如名譽、肖像、隱私、身份、姓名等仍給予一定的保護。因此,死者名譽受到損害,他們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可以作為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訴,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死者名譽受損可以向法院起訴的主體是否局限于死者的近親屬,或者說是任何直系和旁系三代以內(nèi)的親屬均可以依法起訴,這也是學界有爭議的話題之一。
然而法人合并終止后名譽權能否轉讓給接收其財產(chǎn)、債權債務的新法人承繼,在理論界和實務界也一直是個爭議的問題。有觀點認為,參照法律對死者名譽權的保護規(guī)定精神,注銷后法人名譽權也應得到保護。也有觀點認為:法人消亡后其名譽權能否由合并后的法人承繼,目前法律對此沒有明確規(guī)定,應視為名譽權不允許承繼。因為缺少明確的法律條文,所以司法實踐中法院審判支持第二種觀點的居多。
綜上,筆者認為,應通過完善立法,從而更好地保護法人的名譽權。因為名譽權是自然人或法人聲譽、信譽的集中體現(xiàn),所以名譽權是至關重要的,不論是公民個人還是企業(yè)法人,均十分重視自己的名譽,這是其人身權利的一部分,不容踐踏,不許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