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士強
人生如時鐘,心如鐘擺。未經(jīng)鍛煉的心總是擺蕩在過去與未來兩點之間,為過去已發(fā)生的事而懊惱、悔恨、耿耿于懷,為將來未知的事而胡思亂想、憂心忡忡,活得很累。而如果我們能專注當下,心無旁騖地做好手邊正在做的事,善待正在與你打交道的人,腳踏實地地往前走,成功、幸福的人生便會在時鐘的“滴答”聲中延伸。
人生其實只有三天,就是昨天、今天和明天。
昨天已經(jīng)過去,明天尚未來到,今天正在度過,屬于我們的只有現(xiàn)在——今天。
人生沒有彩排,不會從頭再來,把握今天,不枉今生,不等來生。一步一個腳印,幸福就在當下。
人為什么要心身雙修?
明末清初《解人頤》中有這樣一首詩讓人很受啟發(fā):
終日奔波只為饑,方才一飽便思衣。
衣食兩般皆具足,又想嬌容美貌妻。
娶得美妻生下子,恨無田地少根基。
買到田園多廣闊,出入無船少馬騎。
槽頭拴了騾和馬,嘆無官職被人欺。
縣丞主薄還嫌小,又要朝中掛紫衣。
若想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夢西。
細想想,人之貪念莫過于此,人之欲望永無止境。
人生苦短,最多不過百十年光景,惟有知足,方能常樂!這就要求我們要學會舍棄、懂得放下。知足為快樂之源,健康為快樂之本。健康和快樂應當是我們一生追求的生活目標。
什么是健康?不少人認為,健康就是身體沒有疾病。而聯(lián)合國世界衛(wèi)生組織給“健康”下的定義是:“健康,不但是沒有身體缺陷和疾病,還要有完整的心理狀態(tài)和社會適應能力。”這就是說,健康應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身體的,一個是心理的。
身體的健康很重要。心理健康比身體健康更為重要。相當長的時間里,人們只認識身體的疾病,對于心理疾病比較疏忽。然而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統(tǒng)計,全球完全沒有心理疾病的人口比例只有9.5%。說句毫不夸張的話,心理疾病這個蹲伏著的猛獸,正在躍躍欲試隨時下山,吞噬人們的生命。
有人曾做過情緒與長壽關(guān)系的調(diào)查,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被調(diào)查的80歲以上的長壽老人中,情緒樂觀的占60%以上,急躁易怒的占7%左右,而性格孤僻、抑郁寡歡的則沒有。
現(xiàn)代醫(yī)學也證實,精神因素會導致各種疾病,惡劣的情緒可能是癌細胞的活化劑。所以,不論從積極因素看,還是從消極因素看,都應注意學會快樂,保持情緒樂觀。
人類追求健康的過程,本是心理不斷成熟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困擾,重要的是能有效地解決困擾,就是以積極的心態(tài)去享受生命的過程。心理是生理的基礎(chǔ),如果一個人的心理、情緒經(jīng)常保持樂觀的良好狀態(tài),人體就可以增強抗病能力,許多疾病就有可能被戰(zhàn)勝或延緩發(fā)生,而實現(xiàn)心理和身體健康的最佳途徑,就是實行心身雙修。
百姓箴言
不要攀、不要比、不要自己氣自己;活多干、話少說、群眾心里有秤砣;少吃鹽、多吃醋、少打麻將多散步;按時睡、按時起、運動鍛煉健身體;夫妻愛、子女孝、家和比啥都重要;官再大、錢再多、閻王照樣土里拖;行點善、積點德、心里常念彌勒佛;吃點虧、吃點苦、傻點笨點也是福。
“養(yǎng)心八珍湯”:慈愛心一片,好肚腸二寸,正氣三分,寬容四錢,孝順常想,老實適量,奉獻不拘,不求回報。把這八味藥,放在“寬心鍋”里炒,文火慢炒,不焦不燥。再在“公平缽”里研,細磨慢研,越細越好,三思為末,淡泊為引,早晚分服,和氣湯送下??蓛艋撵`,升華人格,平靜心態(tài),榮辱不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