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遠
【摘要】結合大學英語教學實踐,本文從大學英語課程有用性調(diào)查角度來反思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意義。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掌握一門外語,不僅可以掌握與其他國家人們交往的工具,而且可以了解其他國家的風土人情、文化傳統(tǒng)和意識形態(tài),從而得體、順暢地與其他國家或民族進行科技、文化、政治、外交和軍事等層面的交流。而外語教育是培養(yǎng)公民跨文化素養(yǎng)的最系統(tǒng)、最有效的途徑之一。既然外語是不同文化之間溝通的橋梁,只有學好外語才能讓中國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大學英語教學在傳播中西文化,培養(yǎng)人文關懷和展現(xiàn)國際化視野三方面體現(xiàn)出它的重要性。同時,這三方面也是大學英語教學不斷追求的進步。
【關鍵詞】無用 有用 大學英語教學 反思
一、研究背景
2014年3月新浪與新京報聯(lián)合公布了一項關于大學英語課程的調(diào)查結果。調(diào)查以三大問題展開,分別是“你認為目前的大學英語課有用嗎?”,“你認為在校大學生是否都必須學習大學英語?”以及“你希望大學英語課程有何變化?”截止2月28日18時參與調(diào)查總人數(shù)達4408人。其中52.5%的人認為大學英語課沒有用;59.4%的人認為不須學習大學英語。這項調(diào)查引發(fā)了筆者對大學英語教學實踐的反思。追根溯源,改革開放以來,大學英語作為高校受眾最廣的基礎課程之一,一直在改革和發(fā)展。但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的多次調(diào)查顯示,大學生對大學英語教學的滿意度較低,不少學生認為大學英語課程并沒有提高自己的水平。
大學英語教學實踐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大學英語學習的態(tài)度是恨鐵不成鋼。許多學生在開學初都會來問如何才能學好英語,上課的時候也樂意聽,但在公布期中成績后,與他們交流,他們往往認為自己的成績不如想象中滿意,會問諸如:“老師,我覺得自己很努力了,為什么成績還是不好?”“老師,我覺得英語很重要,但就是學不好,該怎么辦?”有些同學甚至還會有學英語到底有沒有用的疑問。
在有沒有用這個問題上,想用以下觀點的敘述來說明。
二、無用和有用
中國道家經(jīng)典學說對無用有精辟的闡述。《老子》十一章寫道: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也就是說,由三十根條輻組成的一個輪子,正是由于它的中間空無才可以作為車的一部分使用、房間因為中間空,中間無才可以作為房室來裝東西用。莊子有云:“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無用之用,乃為大用?!本褪钦f生長在山上的樹木,因為自然的需要而被砍伐,膏脂因為能照明而被燃燒,桂樹可以食用,所以被砍伐;漆可以使用,因而被割皮。人人都知道有用的用處,而不知道無用的用處。
再比如人們對實際桌子的觀察形成桌子的概念,通過對桌子的概念又去重新認識了其他桌子。在這個過程中,不會消失的是桌子的概念。桌子的概念而非桌子起了重要作用。喬布斯在退學后曾在Reed大學學習美術字課程,在當時的他看來這些東西在他的生命中,好像都沒有什么實際應用的可能。但是十年之后,當他和伙伴們在設計第一臺Macintosh電腦的時候,他把當時學的那些東西全都設計進了Mac,從而成就了第一臺使用漂亮印刷字體的電腦。
1.偉大科學家的哲學素養(yǎng)。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兩位科學家,一位是有著猶太血統(tǒng)的理論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另一位是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牛頓。愛因斯坦在1905年獲蘇黎世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他的孫子伯恩哈德·凱撒·愛因斯坦的書信記錄爺爺最珍愛的物品是小提琴和煙斗。他曾說過“哲學可以被認為是全部科學研究之母?!薄皼]有早期音樂教育,干什么事我都會一事無成?!薄蹲匀徽軐W的數(shù)學原理》是牛頓最重要的著作,牛頓在科學上的成就須由他的哲學思想和科學方法來尋根求源。愛因斯坦和牛頓等當時的科學家都有很高的哲學素養(yǎng),相對論和量子力學都涉及認識論的哲學討論。
哲學與科學的關系大家都清楚,在此不一一贅述,但在實際運用中,人們總是覺得哲學和科學的內(nèi)容大相徑庭。但正是看似無用的哲學指導了有用的具體科學的發(fā)展。
2.文學與現(xiàn)實的關系。中國當代著名小說家麥家(2012)說過:“試想如果我們生活中沒有了文學會怎么樣?我想一定會更缺少真,缺少善,缺少美。雖然文學確實不能給我們一些實實在在的利益,但它教給了我們審美的能力,辨真的能力,向善的能力?!?/p>
人有時候虛的東西其實比實的還重要,比如我們的心靈是虛的,但它確實比實的身體重要。有人說,文學就是無中生有,但文學加強了人們心靈和現(xiàn)實世界的聯(lián)系,使人們對現(xiàn)實世界的感觸更加豐富細膩,并在文學世界展示的善惡美丑中找到生命的意義。
三、大學英語教學體現(xiàn)有用的途徑
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胡開寶(2012)談到外語學科的無用之用時指出:外語教育是培養(yǎng)公民跨文化素養(yǎng)的最系統(tǒng)、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在外語教育過程中,教師不僅培養(yǎng)學生外語應用能力,而且自覺或不自覺地向學生傳授外語本身蘊含的外國文化內(nèi)核,幫助學生了解外國歷史、文化傳統(tǒng)、哲學思想、宗教、藝術和思維方式等,理解國家、民族和種群之間的共性與差異,學會從跨文化的角度去思考和處理問題。本質上,外語教育過程是公民學習和掌握外國語言文化體系,形成跨文化素養(yǎng)的過程。
作為中國文化“走出去”戰(zhàn)略的主要路徑,對外文化宣傳、文化外交和對外文化貿(mào)易無一不涉及到外語應用、跨文化交際、以及外國文化傳統(tǒng)和意識形態(tài)的分析。這些領域均是外語學科的重要研究內(nèi)容。外語學科完全可以發(fā)揮自己獨特的學科優(yōu)勢,在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方面唱主角。一方面,外語學科可以擔負起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強的復合型外語人才尤其是高端翻譯人才的歷史使命,為中國文化“走出去”戰(zhàn)略解決人力資源問題。另一方面,外語學科的研究成果可以直接應用于解決中國文化“走出去”所遇到的諸多困難,為中國文化“走出去”提供理論指導。
1.大學英語教學融入中國文化。英語課堂上做翻譯用到一些成語,很多學生聽到后會面面相覷,聽了寫不出漢字。還有的學生在做翻譯時往往難以確定中文用詞。中文是一種文化底蘊,如果連自己的母語都沒學好,如何用母語和外語進行跨文化交流。外語教學不應該成為只是教授語言法則,西方文化的課程。英語教師除了傳授語言技能和西方文化,還應注重引導學生學生深入學習漢語和中國文化。中西方文化里有一些意義相近的成語,諺語或俗語,在課堂上作為對比教學,讓學生在體味趣味的同時能掌握兩者的差異,加深理解。資深學者、翻譯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資中筠指出:“中文是一種文化底蘊。我必須首先聲明,我主張學好中文絕不是與外文相對立,也與現(xiàn)在以傳統(tǒng)文化抵制所謂的‘西化無關?,F(xiàn)在一天到晚講愛國主義,其實愛國也不是空的,也不是專門為某一種政治服務。你有了這個熏陶,自然而然就對中國文化,對我們這個民族產(chǎn)生非常深厚的感情,覺得那是不可替代的,你的家鄉(xiāng)、你的故土、你的這個精神故鄉(xiāng)是不可替代的?!?/p>
2.大學英語教學融入人文關懷。中共十七大旗幟鮮明地提出了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的觀點,這是偉大的革命和進步。在當代中國,人文關懷的實質是:在理順人與其他種種對象的關系中,確立人的主體性,從而確立一種賦予人生以意義和價值的人生價值關懷,實現(xiàn)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這是中共對馬克思主義的重大發(fā)展。從這個意義上講,人文關懷不僅僅是從經(jīng)濟和道義上給予關懷,更重要的是在政治上、精神上充分實現(xiàn)人的價值。人文就是承認人是本身就是目的,肯定人性的價值、意義和人的主體性。外語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教授語言技能更要通過語言來傳播人文價值,用動態(tài)的時事新聞作為英語教學的素材來培養(yǎng)學生即使是面對一叢小雛菊亦有砰然心動的情懷;幫助學生樹立家事國事事事關心,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等觀念。更有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每位學生都擁有良好的精神風貌,在國際化的大背景下走出中國人的精彩。
3.大學英語教學展現(xiàn)國際化視野。如何在外語課堂上既展示不斷進步的具體的科學知識又傳播隨之發(fā)展的哲學思想,讓學生的思想與國際接軌對外語教師來說是一個挑戰(zhàn),因為哲學看似不能創(chuàng)造任何實質性的效益,但卻對具體科學起了指導的作用??此啤盁o用”之物成了真正“有用”之物。經(jīng)常會有學生問我考英語四六級有沒有用或者學英語到底有什么用。如果單純抱著有沒有用的心態(tài)來學習英語恐怕效果不會好。有用的書要看,無用的書也要看。英語學習看似與其他專業(yè)沒有聯(lián)系,也未必會馬上發(fā)揮作用。英語卻是世界上最被廣泛使用的第二語言。如今許多國際場合都使用英語作為溝通的媒介。英語也是與電腦聯(lián)系最密切的語言,大多數(shù)編程語言都與英語有聯(lián)系,而且隨著網(wǎng)絡使用,使英文使用更為普及。
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就要使英語成為學生自身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學英語不會一蹴而就,在適當?shù)膱龊先辗e月累的英語知識和技能就會發(fā)揮它的作用。陸谷孫在談到中國人學英語時說:中國之大,我不相信有人會自戀到認為可以不學外語了。作為外語教師,最直接的希望是學生在期末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有的學生要出國,老師就希望他的英語成績更好些;或在英語等級考試當中考出滿意的分數(shù),為日后求職做準備。更長遠的期望是通過英語學習開拓學生視野,使他們具備國際化的眼光和心胸,融入全球化發(fā)展的大背景。無論是學習英語或是其他學科,都應該抱著不斷學習的心態(tài),所謂學無止境說的就是這樣的心態(tài)。
四、結論
全球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大學英語的重要性更加不言自明。學好外語,尤其是英語這一國際通用語言,可以在本民族文化傳統(tǒng)中融入國際化元素,從宏觀視角去了解不同國家或民族的文化,從而理解全球人類社會的普適情懷。外語就是不同文化之間溝通的橋梁,只有學好外語才能讓中國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因此,大學英語課堂上中西文化的對比,人文關懷的培養(yǎng)和國際化視野的展現(xiàn)正是對大學英語有用性的最好闡釋。
參考文獻:
[1]胡開寶.外語學科之有用、無用與大用[DB/OL].http://news.sjtu.edu.cn/info/1022/126632.htm,2012-7-16.
[2]盛韻.陸谷孫談中國人學英語[N].東方早報,2013-11-17.
[3]資中筠.中文是一種文化底蘊[D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79610caa0101qo06.html,2014-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