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婉青
隨著學前教育信息化的飛速發(fā)展,近年來幼兒園數字化建設已成為備受關注的一個話題。保教管理工作是數字化幼兒園管理的核心和關鍵,這其中牽涉到管理層、教師、保育員三種角色人員的相互調整與配合,為此,我們以數字化校園為背景,開展了相應的幼兒園保教管理探究與思考。借助信息化的網絡用語,我們在保教管理方面的探索主要圍繞“起點、路徑、終點”三個詞語展開,從而建立起一個保教溝通無極限的管理模式。
起點——利用信息技術,發(fā)現目前保教模式下的問題
我們通過信息數據的收集、分析、匯總,總結出目前就大多數幼兒園招聘的保育員來說,從事保育工作的基本以退休人員為主,她們來自不同的工作崗位,年齡50——60歲不等,學歷從小學到高中不等。職業(yè)來自各行各業(yè),都沒有經過專業(yè)、正規(guī)的保育員職業(yè)培訓,都是到了崗位才邊學邊做,而且流動性大。鑒于她們的年齡與受教育程度,很難把控孩子的心理、生理特點,要使這群人員達到科學規(guī)范的保育要求存在一定難度。
教育一線的主力軍大多在22歲—45歲之間,她們都經過幼兒教育的專業(yè)學習,熟知幼兒教育中保和教的詳細規(guī)則與要求;她們年輕有活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尤其在使用信息技術方面,她們經過培訓、自學,掌握了多種信息技術手段,并且恰到好處地應用到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
但是傳統(tǒng)的保教管理模式,以各司其職為主,她們之間總有一道“隱形的墻”,看似分工明確,但是在一些關鍵環(huán)節(jié)上卻缺失了有效的配合,顯現出分工不清、責任不明的現象。
幼兒園一日活動通常分為生活環(huán)節(jié)和集體教育活動環(huán)節(jié),無論是生活環(huán)節(jié)還是集體教學活動環(huán)節(jié)這里都離不開保教人員的相互配合,從而保障一日活動的有效性。但是生活環(huán)節(jié)是我們平時工作中比較容易忽視的,因為我們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了教育教學活動的方法與策略研究等方面,針對生活環(huán)節(jié),卻是隨意組織的多,精心準備的少,生活環(huán)節(jié)在我們一日活動中逐漸成為一個關注少、包辦多、高控制的局面。
怎樣有效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來為保教管理的起點和終點架構橋梁,最終達到保教溝通無障礙、無極限的終極目標,使保教管理達到真正統(tǒng)一呢?
路徑——利用信息技術,規(guī)劃保教管理的路徑
規(guī)劃管理路徑時,我們首先向信息技術借力,轉變保育員的繼續(xù)教育的學習模式。以往,我們在培訓保育員的時候,大多采用面對面、座談的方式,形式單一,內容聽多了顯得枯燥,令人乏味。尤其是針對上了年紀的人來說,更顯得拖沓冗長。有了信息技術就不同了,我們可以進行多手段的、多方位的培訓,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尋求既切合教師又能有效幫助保育員的繼續(xù)教育新模式。
1.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挖掘日常保教管理問題。
我們將信息技術手段與日常保教管理相結合,突出信息技術化手段的優(yōu)勢,將一日活動中能凸顯保教配合的生活環(huán)節(jié),進行重點拍攝或攝像,從中發(fā)現問題,并將問題一一羅列,再請平日保教工作做得正確的老師和保育員進行規(guī)范操作,并實錄下來。利用PPT、會聲會影等技術制作成視頻播放,直接呈現給老師和保育員。如果說現場指導保教工作是一種提高保教實踐能力的最好方法,但有時會受到許多客觀條件的限制,但是通過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卻可以彌補這種缺憾。教師和保育員在培訓中能通過較為直觀的形式接觸到真實過程,提高工作的主動性,實現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的完美結合。
2.利用互聯網知識傳播,實現知識資源的共享。
在上級大力支持下,我園為數字化園所發(fā)展準備了充足的硬件設施:電子白板、觸摸式電視、單反相機、攝像機、電腦室、監(jiān)控室等;班班有電視、筆記本電腦、人人有IPAD,還不斷設置更新自己的網站與網絡鏈接。我們都知道,“活到老,學到老”這句俗話對于年輕的、年老的都耳熟能詳,對于教師、保育員我們都不斷注入緊跟時代步伐的思想,尤其在網絡不斷發(fā)展更新的時代,明確自己進入教育事業(yè)就要不斷用知識武裝自己。在教師進行網絡視頻會議逐漸成熟后,我們要求各班保育員在老師的帶領下,也加入網絡學習。
首先幫助保育員熟悉了解上網步驟,其次學會利用百度搜索相關的保教、育兒、保健等內容,通過點擊相關網頁實現在線學習,網頁、視頻均可。再次,幼兒園學習時間有限,我們還鼓勵40歲——55歲的保育員進行線下學習。利用家庭網絡,搜集觀看相關的、自己感興趣的教育內容。這種學習方式打破了時空界限,為開展保育員的“自主學習”創(chuàng)造了條件?,F代的信息技術手段提供了個別化的形式,滿足不同年齡層次的保育員的學習需求。
3.運用監(jiān)控設施設備,提升配班軟實力。
為了保障一日活動每個環(huán)節(jié)有效開展,我們不可能班班現場攝像,通過視頻監(jiān)控設施,我們經常截取片段,共同回顧當時的保教互動環(huán)節(jié),勘查保育員的有效配班,這是對保育員的軟實力的考驗,反映了其教育觀念,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幼兒園的保教品質。如:材料什么時候協助分發(fā),孩子有了困難該不該幫助、怎樣幫助合適,當個別孩子出現游離時要怎樣提醒,教師在批評孩子時應怎樣協助“下臺階”等。通過研析,共同來引導保育員思考問題背后滲透的教育觀念,幫助保育員走向科學教育,提升工作素養(yǎng)與能力。
終點——利用信息技術,打造保教無痕的管理模式
這就是我們在數字化校園的教育背景下,最終建立一個創(chuàng)新價值的保教管理模式!我們合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為保教管理服務。符合了幼兒園《綱要》與《規(guī)程》中關于保教的定位。保教并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fā)展。
依托信息技術,我們有效地讓保和教兩者相輔相成,水乳交融,保證了一個理想的保教狀態(tài)。在幼兒園一日活動開展中,我園的教師和保育員彼此默契配合,保育員的素質得到了穩(wěn)步而快速的提高,也給我園帶來了良好的口碑,得到了家長與社會的認同。信息技術,讓我們的保教管理更加有效,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相信我園的保教管理將更加規(guī)范化、科學化!
【作者單位:常州市勤業(yè)新村幼兒園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