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盛苗[鄖陽師范高等??茖W(xué)校,湖北 十堰 442000]
《詩經(jīng)》與《楚辭》中祭服的差異
⊙王盛苗[鄖陽師范高等??茖W(xué)校,湖北 十堰 442000]
祭服也是祭祀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著先秦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兩部經(jīng)典著作——《詩經(jīng)》與《楚辭》中有許多祭祀詩,受不同的宗教觀念和政治文化思想的影響,兩者祭祀活動中所包含的祭服文化也有明顯的差異。《詩經(jīng)》里的祭服體現(xiàn)更多的是鮮明的階級尊卑;《楚辭》里的祭服側(cè)重于自由浪漫的風(fēng)格,更多表現(xiàn)奇麗輕巧的特點。
《詩經(jīng)》《楚辭》祭服 袞衣“三翟”
在神圣、莊重的對自然神靈或祖先祭拜的活動中,祭祀者穿著與活動內(nèi)容相符的服裝,就是祭服。祭服的作用不同于平常生活中遮體御寒的實用功能,它在祭祀活動中是一種文化思想、宗教理念和民族精神象征的體現(xiàn)。所以說,祭服也是祭祀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著先秦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兩部經(jīng)典著作——《詩經(jīng)》與《楚辭》中有許多祭祀詩,受不同的宗教觀念和政治文化思想的影響,兩者祭祀活動中所包含的祭服文化也有明顯的差異。本文僅從文化美學(xué)的角度分析祭服的不同特點。
自從有了服裝,我們的先祖就越來越重視服裝的作用和美化,后來在政治活動的影響下,又確立了服裝禮儀制度。
而祭服的出現(xiàn)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前,《周易·系辭下》記載“: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雹佟顿Y治通鑒·外紀(jì)》記載“:(黃)帝始作冕垂旎,充纊,元衣黃裳,以象天地之正色。旁觀翟草木之花,變?yōu)槲迳珵槲恼露谄鞣员碣F賤,于是,袞冕衣裳之制興?!雹谝馑际钦f從黃帝開始,建立并推行了上衣下裳且上玄下黃的服裝體制,表示對乾坤(天地)的崇拜。這種對天地崇拜之情也就是原始宗教信仰的一種表現(xiàn),主要通過服裝禮儀制度的建立來維護國家的統(tǒng)治和管理。自此人們也就按照這樣的服裝體制進行合理的穿著以祀天地、祭鬼神、拜祖先。
到了夏朝時期,對于祭服的重視程度越發(fā)加深,《論語·泰伯》有記載:“子曰:‘禹,吾無間然矣……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雹燮渲小绊辍笔侵讣婪?,“冕”指祭祀時的禮帽。這句話是說夏禹不重視平時的穿著,但是卻把祭服做得極其華美。
西周時期,祭服已經(jīng)具有高低貴賤的等級制度。《禮記·王制》云:“有虞氏皇而祭,深衣而養(yǎng)老。夏后氏收而祭,燕衣而養(yǎng)老。殷人而祭,縞衣而養(yǎng)老。周人冕而祭,玄衣而養(yǎng)老?!雹艿搅酥艽?,由于分封制的確立,階級等級制形成,后期封建社會制度取代奴隸社會,在服飾上等級差異就表現(xiàn)得更加明顯和系統(tǒng)了,并且禮治的范疇里也納入了吉服(祭服)。因為周代把禮分為吉、兇、軍、賓、嘉五大類,其中吉禮就是指祭祀的典禮。
周代朝廷里還專門設(shè)置了一個掌管皇帝各種祭服和喪服的官職——司服,他的任務(wù)主要是為皇帝根據(jù)不同的祭祀活動配置不同的服飾。周禮中皇帝的祭服共有六種,合稱“六冕”?!吨芏Y·春官·司服》:“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則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享先王則袞冕;享先公、射則冕;祀四望、山川則毳冕;祭社稷、五祀則希冕;祭小祀則玄冕?!编嵭ⅲ骸班嵥巨r(nóng)曰:‘大裘,羔裘也。袞,卷龍衣也。,衣也。毳,衣也。’”⑤除了皇帝有六種祭服,公卿、大夫也皆穿冕服,只是他們衣裳上花紋、冕上垂旒數(shù)目有一定的差別。
按照周禮,王有六冕,后有六服。因為后妃不參加天地四方之祭祀,只可以跟從帝王祭于先王先公等。所以,后妃祭服為六服之前三種,因刻繪有翟鳥紋而統(tǒng)稱“翟衣”,或稱“三翟”,用于祭祀、冊封、朝會等,分別為:衣、揄狄(揄翟)、闕狄(闕翟)。《周禮·天官冢宰·典婦功》:“掌王后之六服:衣、揄翟、闕翟、鞠衣、展衣、衣、素紗”;鄭玄注:“狄當(dāng)為翟。翟,雉名……王后之服刻繒為雉之形而采畫之,綴于衣以為文章……從王祭先王則服衣,祭先公則服揄翟,祭群小祀則服闕翟。”⑥
夏商周時期,服裝都是依據(jù)不同的身份而區(qū)分尊卑等級,對于天子和士大夫來講,經(jīng)常工作要穿著的服裝莫過于祭服和朝服了。由于這兩者根據(jù)使用者區(qū)分的等級是相對應(yīng)的,所以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祭服亦可作為朝服,兩者可以通用。
“袞冕”是“六冕”之一的祭服,在《詩經(jīng)》中共有四篇提到“袞”或“袞衣”。如:
《大雅·蕩之什·杰民》:“袞衣有閥”;
《小雅·桑扈之什·采菽》:“袞衣及黼”;
《大雅·蕩之什·韓奕》:“玄袞赤舄”。
以上都是指周天子所賜之玄色袞衣,既可作祭服也可作朝服。
袞衣,也稱“袞服”“袞龍”“龍袞”“卷衣”,省稱“袞”。“袞”字與卷在古代音相近,卷者曲也,像龍曲形曰卷龍,畫有卷龍紋的禮服曰“袞衣”。⑦袞衣在周代天子“六冕”中的等級僅次于“裘冕”,底色為黑,黑色上衣上畫有龍、山、雉、火、宗彝等五種彩色圖形,裳是繡有藻、粉米、黼、黻等四種彩色圖形,故“袞之衣五章,裳四章,凡九也”。⑧天子和公卿大夫祭祀先王都可以穿之。但是衣服上的龍紋飾有區(qū)別,天子畫升龍于衣上,公只能畫降龍。
此外,《國風(fēng)·秦風(fēng)·終南》有詩云:“黻衣繡裳,佩玉將將”?!绊暌吕C裳”也是朝服,即諸侯朝見天子的禮服。“黻”是古代禮服上黑與青相間作“”形的花紋。衣在古代一般指上衣,裳是指下衣。“黻衣”,即黑與青相間作“”形花紋的上裝?!袄C裳”之“繡”,據(jù)陳奧《毛詩傳疏》的解釋,“繡,即繡黼也”,即在下裳刺繡出作斧形的花紋,半白半黑,似斧刃白而身黑。⑨“繡裳”也就是半白半黑似斧刃花紋的下裳。
《詩集傳》:“(翟)衣,祭服,刻繪為翟雉之形,而彩畫之以為飾也”,故“翟衣”亦為祭服。翟衣為黑色,刻繒為翟(野雞)而加以彩繪,縫綴于衣上以為紋飾?!吨芏Y·天官冢宰·典婦功》謂“衣,畫衣也”,所畫者,翟也,亦即雉。
與上述朝廷華麗的祭服相比,平民們的祭服就顯得普通平常些。商周時期,服裝制造方面已經(jīng)有了紡績、練漂、染色以及繡織等手工技術(shù),所以普通百姓農(nóng)閑時節(jié)就會制作衣服,其中也包括祭服的準(zhǔn)備?!抖Y記·曲禮下》就記載“:無田祿者不設(shè)祭器;有田祿者先為祭服。”?
周代天子也很重視祭祀,經(jīng)常親自過問祭服的準(zhǔn)備情況?!吨芏Y·天官冢宰·司裘》有云:“中春,詔后帥外內(nèi)、命婦始蠶于北郊,以為祭服。”賈公彥疏:“《禮記·祭義》亦云:“蠶事既畢,‘遂朱、綠之,玄、黃之’,以為祭服。此亦當(dāng)染之以為祭服也?!边@就是當(dāng)時上至天子下至平民準(zhǔn)備祭服漂染的記錄,同時也可以看出祭服的色彩使用的是黑色和黃色。如:
《國風(fēng)·豳風(fēng)·七月》:“載玄載黃,為公子裳?!?/p>
孔穎達疏:“玄黃之色施於祭服。”
因為周代有正色與間色之分,以正色“青、赤、黃、白、黑”為貴,并且明確了服裝正色的顏色級別?!耙虏毁E采”就是當(dāng)時“正服色”的重要內(nèi)容。像王后的三種服裝就有顏色區(qū)別,親躬養(yǎng)蠶時穿著黃色衣、接待賓客時穿著白色展衣、生活休閑時穿著黑色衣。
普通平民祭祀活動時對服裝的要求雖然遠遠不及君主、王后那么華貴明艷,但是為了表達對先祖或天地神靈的敬奉誠心,仍然要依照周代禮制虔誠地準(zhǔn)備祭服。
如《國風(fēng)·陳風(fēng)·東門之池》描寫的是勞動中的男女們勞動時的歡樂場面,也記錄了布料的制作來源,漚麻、漚、漚菅可以從麻草中獲取衣料的粗纖維,做耐磨的麻布。這種原始的未經(jīng)過染色處理的布料是老百姓制作祭服的材料。
《國風(fēng)·豳風(fēng)·七月》里百姓們?yōu)橘F族公子做的祭服是“載玄載黃”,而自己卻只能是“無衣無褐”,褐是毛布制的粗衣。階級差異導(dǎo)致天子貴族與平民的祭服差別很大。
春秋戰(zhàn)國時期,隨著禮制的日益崩壞,服裝禮制原有的尊卑秩序也受到了破壞性的影響。隨著各地之間政治經(jīng)濟文化頻繁地交流,服飾開始有了開放性地發(fā)展。但又因為各諸侯國各自為政,各地區(qū)不同的文化習(xí)俗導(dǎo)致了不同地域國家的服飾各具特色。
作為南方文學(xué)的代表性著作——《楚辭》,其中描寫的楚文化下的祭祀服飾就具有不同于《詩經(jīng)》所代表的中原文化的特色。
隨著社會生產(chǎn)力的不斷提高,我們的物質(zhì)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升,處于春秋戰(zhàn)國后期的楚國在文化水平上就高于商周時期。在禮制方面少有禁忌,自然就會大膽地嘗試和創(chuàng)新,體現(xiàn)在服飾上就形成了楚國的服裝特色。
楚王好細(xì)腰,屈原喜歡高冠奇服,再加上各地楚墓相繼發(fā)現(xiàn)了許多楚人的服飾與大量彩繪木、陶、玉俑,都能反映出楚國當(dāng)時在服飾方面已經(jīng)有了明顯的審美追求和技術(shù)上的提升。并且當(dāng)時形成了“楚衣”“楚冠”之說。
對于楚國祭服的描繪多見于《楚辭》中,其中對楚人男女祭服的材料、配飾樣式都有詳盡的記錄。
1.香花香草《楚辭》中的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風(fēng)格其中的一種表現(xiàn)就在祭服上的植物意象。詩人想象力豐富大膽,多以香草香花作為服飾,以表達個人的高潔品格。王逸有言:“行清潔者佩芳”。?如:
《九歌·東皇太一》:“靈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滿堂?!奔漓氲呐状┲A麗的衣服舞蹈,衣服上的香草芬芳四溢。
《九歌·少司命》:“荷衣兮蕙帶,倏而來兮忽而逝?!贝┲扇~做成的衣裳,并佩帶著用香草編結(jié)的衣帶。
《九歌·山鬼》:“被石蘭兮帶杜衡”,披著石蘭制成的衣服,系著杜衡編結(jié)的帶子。
2.綾羅綾羅是一種比較細(xì)薄輕巧的絲織材料。如:
《招魂》:“被文服纖,麗而不奇些?!北唬芭?。這句詩是寫身穿繡花的羅衣,歌舞的樂女、舞女們。其中的纖就是指衣服的質(zhì)地,一般是綾羅類的材質(zhì),顯得輕盈,便于跳舞、舞動靈巧。
3.織錦織錦,是指用染好顏色的彩色經(jīng)緯線,經(jīng)提花、織造工藝織出圖案的織物。春秋戰(zhàn)國時期有種“衣作繡,錦為緣”?的衣服制作說法,就是用厚實的織錦做上衣的袖子或衣服的邊緣部分,以防止長衣纏繞身體,妨礙行動。如:
古人以佩玉為尚,《禮記·玉藻》:“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君子於玉比德焉”?,所以楚國當(dāng)?shù)厣献蕴熳酉轮潦渴捕家耘逵駚盹@示自己的身份高貴。在祭祀神靈時,為了突出神靈的崇高地位,扮演各類神靈的巫的祭服上也都有不同的玉飾加以點綴。如:
《九歌·大司命》:“靈衣兮被被,玉佩兮陸離。”
《荀子·君道》:“楚莊王好細(xì)腰”。?楚國風(fēng)俗里以細(xì)為美,故楚人男女多束腰。衣服的制作要體現(xiàn)腰窄體長,就做成長衣,且腰部收窄。
《大招》:“滂心綽態(tài),姣麗施只。小腰秀頸,若鮮卑只?!边@里描寫的是體態(tài)修長、腰細(xì)小的美女。
《九歌·大司命》:“靈衣兮被被,玉佩兮陸離?!膘`衣,就是指有云紋的長衣。
此外,楚地精美的刺繡技藝在祭服中也有許多體現(xiàn)。
如《招魂》:“被文服纖,麗而不奇些?!蔽?,同“紋”,指衣服上繡的花紋。
《楚辭》中的祭服素有輕麗之譽,輕盈細(xì)巧、華艷奇麗、款樣繁多。
祭服屬于一種顯文化,它可以直接反映當(dāng)時當(dāng)?shù)氐纳鐣?jīng)濟、政治、倫理道德、社會風(fēng)尚等多方面的情況。《詩經(jīng)》與《楚辭》是北方中原文化與南方楚文化的文學(xué)代表作,從其中的祭祀詩中我們不難看出不同時代不同地區(qū)的社會經(jīng)濟水平和各具特色的民風(fēng)民俗。
無論是階級等級分明的商周時期的祭服,還是自由開放發(fā)展的戰(zhàn)國時期的祭服,都有其獨特的審美追求和民族精神。通過祭服的演變發(fā)展,人們對宗教信仰的追求沒有停滯,對美的追求更加堅定,對生活高水平的需求愈發(fā)強烈,這也是服飾文化給人類帶來的正能量效用。
②蘭宇:《宗教祭祀著裝和服裝的民族化》,《美與時代(上)》2010年第5期。
③楊伯峻:《論語譯注》,中華書局2000年版,第84頁。
④??(清)孫希旦、沈嘯寰等點校:《禮記集解》,中華書局1998年版,第385頁,第117頁,第822頁。
⑤⑥(清)阮元:《十三經(jīng)注疏·周禮注疏》,中華書局1982年版,第781頁,第691頁。
⑦?華梅:《服飾文化全覽》,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14頁,第39頁。
⑧(清)孫詒讓:《周禮正義》,中華書局1982年版,第1621頁。
⑨?紀(jì)向宏:《〈詩經(jīng)〉中祭服考析》,《天津科技大學(xué)學(xué)報》2005年第3期。
⑩袁梅:《詩經(jīng)譯注(雅頌部分)》,齊魯書社1982年版,第313頁。
?(漢)王逸、黃靈庚疏證:《楚辭章句疏證》,中華書局2007年版,第4頁。
?沈從文:《沈從文全集(第32卷)——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北岳文藝出版社2002年版,第50頁。
?周祖謨:《方言校箋及通檢》,科學(xué)出版社1956年版,第26頁。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99年版,第172頁。
?張覺校注:《荀子校注》,岳麓書社2006年版,第148頁。
作者:王盛苗,文學(xué)碩士,鄖陽師范高等??茖W(xué)校中文系講師,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xué)。
編輯:曹曉花 E-mail:erbantou20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