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日本文化軟實力:生成與借鑒

2015-07-15 09:20葉淑蘭
社會科學 2015年2期
關鍵詞:文化軟實力日本

葉淑蘭

摘要:日本走出二戰(zhàn)“戰(zhàn)敗國”的歷史陰影,實行“文化立國”戰(zhàn)略,一躍成為文化軟實力名列世界前茅的國家。日本文化軟實力來自于其豐富的物質性、精神性和制度性資源,尤其是日本的研創(chuàng)投入、動漫產業(yè)發(fā)展、對外援助、堅韌的民族性格、文化包容精神等。但是,日本對于歷史問題反思的不徹底、國民文化的封閉性和保守性等將對其文化軟實力的提升產生負面影響。日本“文化立國”戰(zhàn)略的制度結構安排、融傳統與現代的文化品牌戰(zhàn)略以及通過為世界和地區(qū)提供公共產品以提升軟實力的方式,對于中國文化軟實力構建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關鍵詞:日本;文化軟實力:文化立國

中圖分類號:D5; D2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257-5833(2015)02-0012-11

一、導言

戰(zhàn)后日本軍事力量發(fā)展受到“和平憲法”的制約,日本轉向通過推行對外援助、貿易、投資以及提升文化軟實力來擴大自身的國際影響力。1954年,日本開始對亞洲國家提供政府開發(fā)援助(ODA)。同期,日本實施科隆坡計劃,面向東盟招收留學生,并開始在周邊國家推廣日語。日本于60年代開始實施國際教育援助,借此改變日本的國際形象。

經過戰(zhàn)后的長期努力,日本的文化軟實力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美國《時代周刊》的一項調查顯示,日本國家形象自從2007年起連續(xù)位居世界第一。英國廣播公司(BBC)在2012年開展的一項關于“全球最受歡迎國家”的民意調查顯示,日本取代德國,成為該年全球最受歡迎的國家,中國則排在第五名。

然而,日本的文化軟實力是一個頗有爭議的問題。在東亞,日本被貼上了“侵略國家”和“戰(zhàn)敗國家”的標簽。戰(zhàn)后日本雖然號稱奉行“和平憲法”,但始終無法擺脫“政治侏儒”的形象。冷戰(zhàn)結束后,日本謀求成為“正常國家”,極力爭取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但是,因為其錯誤的歷史認識、篡改歷史教科書以及參拜靖國神社等問題,日本的諸多努力并沒有得到東亞國家的認同和支持。雖然日本在歐美等國家的文化軟實力頗為突出,但是,日本在東亞的形象較為負面。早在2001年《紐約時報》一項民意調查就顯示,65%的美國人認為日本“可欽可佩”,僅34%的韓國人認為日本可欽可佩,而59%的人認為日本人傲慢。

國外很多機構,如BBC、《紐約時報》、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等都曾進行過一些問卷調查,比較包括日本在內的世界主要國家的軟實力。這些調研為日本軟實力問題的定量化研究提供了較為充足的數據,但是,對于這些數據進行深度分析的研究還較少。國內學界對日本軟實力問題已經進行了一定的研究。一些學者從皇室外交、公共外交、文化外交、動漫外交、對外援助、國際教育援助等角度探討日本軟實力,也有學者探討日本的文化產業(yè)和企業(yè)軟實力問題。日本在東南亞國家,如泰國的軟實力問題也成為學者們關注的焦點。他們還重點比較了中日之間的軟實力。以上研究大多對日本軟實力進行定性分析,突出日本在價值觀與外交理念中體現出來的軟實力,但是對于日本文化方面的軟實力的相關探討較為不足。因此,本文聚焦于日本文化層面的軟實力問題,研究其生成、缺陷及其對中國的借鑒意義。

二、日本文化發(fā)展戰(zhàn)略

戰(zhàn)后日本在“和平憲法”的制約下,不能大力發(fā)展軍事力量。因為歷史問題以及與周邊國家的領土爭端問題,日本成為“正常國家”的努力也屢屢受挫。因此,日本轉而通過發(fā)展文化軟實力來提升自身的政治影響力。日本把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置于“立國”、“強國”的高度,打造“日本品牌”,彰顯“日本魅力”??傮w上,日本的文化發(fā)展戰(zhàn)略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確立“文化立國”戰(zhàn)略。日本早在二戰(zhàn)結束后就提出要建設“文化國家”,時任首相片山認為,日本要重新贏得國際社會的信任,必須“推進民主和平國家、文化國家建設”。20世紀70年代,日本人逐漸意識到民眾過于關心物質價值,而忽視了精神價值的問題,因此提出要關注文化產業(yè)的發(fā)展。日本逐漸從“經濟立國”戰(zhàn)略轉為“文化立國”戰(zhàn)略。

早在1979年,大平正芳就提出了“文化立國”口號。在1980年發(fā)表的《文化的時代》報告書中,日本提出了“從經濟建設為中心向重視文化建設的轉變,從中央集權到地方分權的轉變,提高人民對豐富的精神和文化生活的追求,振興地方文化建設和加強國際文化交流”等政策性建議。1996年7月,文化廳正式提出了《21世紀文化立國方案》,表示要擴大國際文化交往,傳播日本文化,這標志著日本“文化立國”戰(zhàn)略的正式確立。1998年3月,文化政策促進會議提交了《文化振興基本設想——為了實現文化立國》的報告,對“文化立國”戰(zhàn)略進行闡釋。

日本“文化立國”戰(zhàn)略旨在使日本成為國際思想、觀念和理念的發(fā)源地和全球重要思想的重要貢獻者。在“文化立國”戰(zhàn)略下,日本大力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地域性的“文化街區(qū)建設計劃”,推動大型“參與型”的文化事務活動。日本還加強文化人才的培育,重視文化遺產的保護。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是日本“文化立國”戰(zhàn)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日本采取了很多具體措施,如推動日語和日本文化教育,建設海外文化傳播基地和海外日本中心,設立國際交流基金獎,鼓勵外國學生學習日語。

第二,發(fā)展文化產業(yè)。早在20世紀70年代,日本開始關注文化產業(yè)發(fā)展。日本從國家戰(zhàn)略高度看待文化產業(yè)發(fā)展,認為“創(chuàng)意關系到國家興亡”,提出“創(chuàng)意日本”計劃。目前,日本已經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文化產業(yè)大國。2001年,日本出臺了知識產權立國戰(zhàn)略,提出10年內把日本建成世界第一知識產權國的目標。2004年,日本經濟產業(yè)大臣通過“新產業(yè)創(chuàng)造戰(zhàn)略”報告,推動文化產業(yè)機構改革。2007年5月,日本公布《日本文化產業(yè)戰(zhàn)略》,指出文化產業(yè)對于提升日本軟實力的重要意義,并把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置于國家戰(zhàn)略層面。

日本注重科技開發(fā)與時尚創(chuàng)意的結合,積極開拓國際市場。日本還提出“徹底數字化”、“泛在日本”、“酷文化”等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的引導性政策。日本在政府主導下,大力支持創(chuàng)意產業(yè)的發(fā)展,鼓勵民間及教育團體的積極參與。日本設立創(chuàng)意產業(yè)的相關高等教育學科,獎勵各單位的產業(yè)創(chuàng)新、文化創(chuàng)意發(fā)展,積極引導本國創(chuàng)意產業(yè)走向國際。

第三,發(fā)展“動漫外交”。日本素有“動漫王國”之稱,是世界上最大的動漫制作國和輸出國。日本動漫形象,如鐵臂阿童木、蠟筆小新、機器貓哆啦A夢、名偵探柯南等,對各國青少年具有很強的影響力。動漫已經成為日本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的支柱性產業(yè)。日本政府把動漫輸出提高到外交層次,視為展示日本良好形象和提升國際影響力的重要途徑。

2006年4月28日,日本前外相麻生太郎發(fā)表《文化外交新設想》的演講,提出以日本動漫等流行文化為主開展外交活動的戰(zhàn)略。他于2007年組織設立了國際漫畫獎,用以獎勵外國漫畫家,旨在掌握這一獎項標準的制定權,力圖把國際漫畫獎打造成為動漫界的諾貝爾獎③。日本還任命卡通形象機器貓“哆拉A夢”為日本首任“動漫大使”。

第四,實施日本品牌戰(zhàn)略。品牌形象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來源。日本擁有的佳能、索尼、本田、豐田,松下電器等著名品牌,已經成為日本的形象符號。日本把“哆拉A夢”等動漫品牌作為“打造日本品牌、推銷日本夢想”的外交工具。

2004年11月2日,日本設立了品牌工作組,并召開了第一次工作組會議,開啟日本品牌戰(zhàn)略的制定。日本政府于2005年發(fā)表了題為“推動日本品牌戰(zhàn)略——向世界傳播日本魅力”的報告書。2009年3月,日本又出臺了《日本品牌戰(zhàn)略——促進軟實力產業(yè)的發(fā)展》的政策,提出要把“軟實力產業(yè)作為經濟增長的原動力”。安倍政府提出了“酷日本”的口號,通過在服飾、文化、飲食等方面來打造一種“酷日本”的形象。2010年6月,日本經濟產業(yè)省制造產業(yè)局成立了“酷日本室”,旨在幫助推動日本設計、動漫以及時裝等流行文化產業(yè)的海外發(fā)展。

三、日本物質性文化產生的軟實力

約瑟夫·奈認為,軟實力是一國通過文化、價值觀和外交理念的吸引力,而非通過經濟交易或武力強制等手段,來使別人按照自己意圖行事的能力。軟實力作為一種無形的、抽象的精神力,必須依賴于物質性載體來呈現。“即便是作為最典型的硬實力資源的軍隊同樣可以作為一國的軟實力資源的載體宣傳和推介該國的文化價值觀和政策。”應該說,日本的物質性文化是日本獲取軟實力的重要來源。

第一.日本的文化基礎力

文化基礎設施是否可以產生軟實力,最主要還在于人民對于這些文化設施的有效運用,從而把這些硬實力資源轉化為體現價值理念的軟實力。日本在博物館數、科技館數、圖書館數、影劇院數、體育場館數、高等院校數、科研機構數、每百人擁有的寬帶用戶數等指標中,都處于較好的水平(參見圖1、2)。例如,根據日本官方網站統計,日本博物館的總數為5747個(截至2011年10月),科技館總數為162個(截至2013年3月21日),圖書館總數為4938個(2013年數據),電影院總數為3318個(2013年數據),體育館總數為6949個(2013年數據)。

探討日本文化基礎力的強弱需要置于國際比較的視角中。到2011年10月,日本博物館的總數為5747個。作為對比,截至2013年底,中國擁有博物館4165家。如果考慮到人均水平,日本人均博物館數則要遠遠高于中國。根據2014年的最新數據顯示,日本高等院??倲禐?963所,其中國立為15所,公立為3628所,私立為1320所,這要遠遠高于中國的高校數。日本每百人的寬帶用戶數也處于較好水平。2010年初,日本為60.5戶,雖然低于加拿大的74.6戶、英國的67.1戶、法國的63.9戶、美國的63.7戶,但要高于德國、意大利以及世界上其它國家。

第二,日本的文化研創(chuàng)力

日本文化研創(chuàng)力所帶來的軟實力要取決于人才數量、人才素質、教育投入量、研發(fā)投入量、發(fā)表的科研論文數、居民申請專利數等硬性指標。日本的國民受教育水平很高,據2012年統計數據顯示,日本具有高等教育水平勞動者占總人數的比重達到47%,這要遠遠超過大多數國家水平。日本諾貝爾獲得者達到16人。

日本很重視研發(fā)投入。日本科技研究開發(fā)投入的經費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二位,比德國、英國、法國三國的總和還要多。1990年以來,日本研究開發(fā)經費支出占GDP的比重一直位居世界第一。近30年來,美國、德國、法國、英國政府投入的科技經費占GDP的比例總趨勢是下降的,而日本則略微上漲。2013年3月,日本公布了《教育振興基本計劃》,擬將教育支出占GDP比重提高至5.4%。研發(fā)投入有力促進了日本科研力量的發(fā)展,2009年日本發(fā)表7.85萬篇科研論文,比2000年的7.2萬篇有小幅增長。根據世界銀行數據顯示,2011年日本每百萬人從事研發(fā)的人員數高達5158人(詳見圖表3)。年,日本專利數為34.28萬件,僅低于中國的65.28萬件和美國的54.28萬件。

第三,日本的文化生產力、文化產品及產業(yè)競爭力

在“文化立國”和文化產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的主導下,日本文化產業(yè)得到了長足發(fā)展,具有相當強的全球競爭力。2010年,日本文化產業(yè)年產值超過1.1萬億美元,約占GDP總量的150/c。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的統計,世界文化產業(yè)對GDP增長的平均貢獻率為5.4%,發(fā)達國家普遍處于較高水平,如美國的貢獻率達到11%,澳大利亞超過10%,韓國則將近9%。由此可見,日本文化產業(yè)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處于較高水平。此外,日本文化產業(yè)貿易也相當活躍,截至2010年,日本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的進出口總額高達230.52億美元(詳見圖4)。

日本擁有很多著名的跨國公司品牌,如松下、三菱、佳能、索尼、豐田等。在最新公布的2014福布斯全球企業(yè)2000強榜單上,日本有225家人榜,僅次于美國(564家),并高于中國(207家)。文化產業(yè)本身是一種硬實力資源,但是,文化作為價值理念的載體,其產業(yè)的海外擴張自然會帶來軟實力的增強。

第四,日本的對外援助

對外援助成為日本輸出價值觀與提升軟實力的重要途徑。早在1954年,日本開始實施政府開發(fā)援助項目(ODA)。1989年,日本ODA總額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1993-2000年,日本連續(xù)8年成為世界最大援助國,之后日本ODA雖然有所削減,2010年日本ODA降至世界第5位,但仍然扮演了重要角色。日本ODA對發(fā)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技術合作與推動文化交流起到重要作用。日本首相麻生太郎認為對發(fā)展中國家的援助是“輸出日本文化的體面途徑,也是傳播日本價值觀的重要方式”。

國際教育援助具有公益性特點,比對外經濟援助更利于樹立日本和平友好的國際形象。早在20世紀60年代,日本就開始積極推動國際教育援助。日本政府于1977年投入100億日元設立了“東南亞文化基金”,大量招收留學生、推廣日語。1994年,日本與東盟國家開展和平友好交流計劃,1996年,又出資875億日元設立了推進短期留學獎學金。這些對外援助對于傳遞日本的價值理念、塑造良好的國家形象起到積極作用。

四、日本精神性資源產生的軟實力

價值觀、民族精神、文化包容性等精神性資源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來源。當前日本在世界范圍內擁有的良好軟實力,離不開日本的集體主義精神、忠誠、團結、協作、敬業(yè)、勤勉、包容的價值觀。

第一,日本的民族性格與精神

日本作為一個島國,火山、地震等自然災害發(fā)生頻繁,這造就日本人的危機意識和悲情意識。在與自然作斗爭的過程中,日本人必須訴諸于集體的力量,因此,日本國民非常強調集體主義精神,推崇忠誠、順從、仁義的道德標準。日本人從小就被教育要忍耐、團結與協作,能夠把“小我”融人“大我”,可以為國家、為集團利益犧牲個人利益。他們還把企業(yè)視為家園,具有絕對的忠誠意識和責任意識,這使得日本企業(yè)具有很強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日本人忍耐力極強,具有堅忍不拔的品質,做任何事情都強調專注和敬業(yè)精神。他們的秩序感也特別強,街道行人井然有序。即使發(fā)生地震等自然災害,國民也能保持良好的秩序,以應對危機。日本人奉行強者哲學,善于自我反思,努力向強者學習。這些民族性格都為日本人贏得了贊譽,成為日本軟實力的重要價值觀來源。

此外,日本的慈善精神和志愿者事業(yè)也相當發(fā)達。1995年阪神大地震中涌現了大量志愿者,激發(fā)了日本民眾的志愿精神。1995年因此被稱為日本“志愿者元年”。自1965年起,日本青年海外協力協會的志愿者已經向70多個國家派出了超過3萬名志愿者。2007年,東京都開始在公立高中學校設立關于義務勞動、志愿者活動的專門課程,作為畢業(yè)的前提條件。2008年中國汶川地震中,日本志愿者快速反應,積極參與汶川抗災救援活動。中國民眾因此打出“感謝日本”的條幅,為當時中日民間情感走出低谷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第二,日本文化包容性

日本民族善于學習,具有較強的文化包容性。從歷史上看,日本有著吸收外來文化的優(yōu)良傳統,古代日本曾經派出大量的“遣唐使”來中國,學習中國文化與律法,近代日本努力學習西方,成為亞洲最為“西方”化的一個國家。日本的學習并非簡單模仿,而是把其他國家的文化精華融人到自己的文化內核中,經創(chuàng)新形成日本民族文化。

日本既注重保存本民族自身文化,例如日本人至今也非常珍視自身和服的傳統,但另一方面,日本文化注重吸收國際文化元素。例如,kitty貓并非日本本土貨,它是來自英國的舶來品,為日本包裝打造之后成為了日本文化的象征。如日本學者加藤周一在其《日本文化的雜種性》一文中所言,日本文化是一種“雜種文化”,在當代日本文化中,可以明顯看到西方文化的痕跡,同時中國文化,特別是儒家思想也給其打上了深深的烙印,這兩種文化要素緊密地結合起來,成為不可分割的整體。

日本的文化包容性表現在其積極參與和外國的文化交流活動。例如,1974年,日本啟動東南亞青年之船(SSEAYP)項目,增進日本青年與東南亞青年的相互交流。1987年,日本交流與教學項目(JET)啟動,招聘外國青年赴日參加教育交流。1991年4月,日本政府出資500億日元,在交流基金會內成立日美中心,以推動美國對日理解。日本文化包容性還體現在積極在全球范圍內推廣日語教學,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每年邀請來自50多個國家的500名外國教師赴日本參加免費的培訓課程。日本基金會還計劃在2010年前在海外建立100個日語中心。日本政府公布的統計數字顯示,2011年日本以外全球大約310萬人學習日語,這一數字是1991年的3倍。根據聯合國發(fā)展項目人類發(fā)展報告,日本人文發(fā)展指數位居全球第17位。

五、日本制度性資源產生的軟實力

軟實力的產生需要良好的制度性安排與保障。日本是一個權力相互制衡的民主與法治罔家,政府較為清廉,行政效率也較高,在文化產業(yè)發(fā)展中形成了政府一民間相互促進的良好格局,這些制度性資源都有利于日本軟實力的提升。

第一,日本文化產業(yè)的管理制度

日本主管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的部門有文部科技省、文化廳、經濟產業(yè)省、總務省、國土交通省以及各地方自治體。在“文化立國”戰(zhàn)略統籌下,日本文化主管部門雖多,但協調有序。上至首相,下至企業(yè)和民間組織,都從不同層面積極推動日本文化產業(yè)的發(fā)展,并能很好地形成合力。日本被譽為“動漫王國”,這與各級官員的努力分不開。前首相麻生太郎提出動漫外交,他在出訪過程中努力傳播日本的動漫文化。外務省創(chuàng)立了“國際漫畫獎”,外務大臣高村正彥還任命“哆啦A夢”為“動漫文化大使”。

為促進文化產業(yè)發(fā)展,日本不斷根據新情況,推動文化管理部門機制的調整與改革。例如,1972年日本外務省設立特殊法人國際交流基金會,負責公共外交,以促進文化藝術、日語研究教育等領域的國際文化交流。1984年日本設置外務省發(fā)言人,強化發(fā)言人作用。1988年,日本成立針對國際文化交流的首相政策咨詢會議。2001年,日本調整外務省和文部省文化廳的分工,文化廳重點推動國際文化交流,而外務省和國際交流基金則主要負責外交領域的工作。2004年,為強化文化外交,日本外務省設立“文化交流部”。

此外,日本還根據不同城市的文化資源特點,鼓勵文化產業(yè)發(fā)展多樣化,推動形成各具特色的城市文化模式。

第二,政府引導企業(yè)和民間團體發(fā)揮積極力量

日本政府從宏觀層面制定文化發(fā)展戰(zhàn)略,同時規(guī)定在文化產業(yè)發(fā)展過程中奉行內容不干涉原則。一旦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與方向確立后,國家不干預文化發(fā)展的具體的實施步驟和規(guī)劃,這給企業(yè)以及民間團體的參與提供了很大的空間,有利于企業(yè)和個人成為日本文化發(fā)展和文化市場的主體?!叭毡菊e極推動企業(yè)參與國際性的或地區(qū)性的文化市場的競爭和文化發(fā)展的交流,大型文化交流活動的舉辦多依賴于企業(yè)、公司參與和資金贊助,而一些文化體育活動則依賴于大型媒體來舉辦或協辦?!?

日本企業(yè)在促進軟實力發(fā)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企業(yè)依靠資金、人員等資源優(yōu)勢,通過捐款、設立相關財團或基金以及提供其它企業(yè)所擁有的資源,推動各種公共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日本企業(yè)具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意識”,關注當地社會的需求,既提升了企業(yè)軟實力,對于國家文化軟實力也起到積極作用。日本政府還鼓勵非政府組織的積極參與。1996年,日本留學生大西健介創(chuàng)辦“日本和平之風”的非政府組織。這個組織已經發(fā)展成為日本最大的國際性非政府組織之一。自1965年,這一組織已經向70多個國家派出了超過3萬名志愿者。

第三,完善法律法規(guī),為文化產業(yè)發(fā)展提供制度性保障

日本政府通過構建一系列機制性的法律法規(guī),對文化發(fā)展和文化市場進行引導和調控,為文化產業(yè)的發(fā)展提供制度性的保障。例如,為了振興文化藝術,日本國會立法批準通過了《文化藝術振興基本法》。日本通過的《著作權法》為確保文化產品的保護和貿易的順利開展,提升日本文化軟實力起到重要的作用。2001年,日本確立了知識產權立國的目標,希望在十年之內達到成為世界第一產權國的目標,并且制定了《知識產權基本法》,這對于國家文化創(chuàng)新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此外,日本還擁有《文化產業(yè)促進法》以及《文物保護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guī),為文化發(fā)展提供制度性保障。

日本的國家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行政管理制度均得到了國民較高程度的認可。根據IMD世界競爭中心2014年數據,日本的全球競爭力位居全球第21位。根據世界正義工程法治指數,2013-2014年日本的法治指數位居世界第一。透明國際數據顯示,2013年日本的腐敗感知指數為74分(74/100),在177個國家中排名第18位。日本良好的制度性安排成為日本文化軟實力的重要來源。

六、日本文化軟實力建構的缺陷

日本獨特的民族性格、集體主義價值觀具有很強的內部凝聚力作用,有助于加強文化軟實力,但與之相聯系的日本史觀在很大程度上則傷害了亞洲國家的情感,反而削弱了日本的軟實力。日本文化軟實力建構在取得不俗成績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固有缺陷,需要日本去正視和反思。

第一,日本錯誤史觀是影響其文化軟實力的關鍵因素。20世紀90年代以來,伴隨蘇聯解體、中日經濟實力對比的變化,日本屢次發(fā)生篡改歷史教科書、參拜靖國神社等事件,存在漂白、回避與否認歷史的傾向。日本錯誤的歷史觀及其對戰(zhàn)爭反思的不徹底,嚴重損害了它在亞洲的形象。尤其在中國、韓國等東亞國家,國民對日本的看法非常負面。2005年,因為日本篡改歷史教科書問題,中國各地掀起聲勢浩大的“反日”游行示威,提出抵制“日貨”口號。2012年9月,韓國首爾民眾在日本大使館外舉行示威,抗議日本右翼勢力。

日本的錯誤史觀歸結于日本的“恥感文化”特征和獨特的生死觀。日本文化缺乏對錯意識和懺悔意識,導致他們不能坦然面對與接納戰(zhàn)爭的侵略性質。日本人“知恥惜名”,把面子看得比生命還重要。為了保全面子,日本難以真誠地為歷史問題道歉。日本的神道認為人不管生前做過什么,一旦死亡便化為神而得到人們的尊敬,也就洗凈了以前的罪。因此,日本領導人屢次不顧亞洲人民的情感,參拜靖國神社。日本經常遭受自然災害的襲擊,習慣于把天災人禍都歸結為命運主義。對于二戰(zhàn),日本人也覺得好像自然災害一樣是一種宿命。日本強調集體主義,“一億人總懺悔”,相當于法不責眾,誰也不用擔負戰(zhàn)爭的責任。

日本人堅持自己的歷史認知,對于東亞其它國家的歷史觀缺乏包容性。日本因為錯誤的歷史觀被貼上“不誠實”、“不負責任”、“自大”的標簽。這影響日本成為一個“正常國家”、政治大國,也使日本加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操遭到不少亞洲國家的反對而付諸東流。

第二,日本國民性中的封閉性、保守性是影響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因素。約瑟夫·奈曾指出,“日本的文化是內向的。既然軟實力是吸引他國的實力,那么以內向為特征的日本,要提高軟實力就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日本文化的內向性、封閉性和保守性主要體現在,在對日本民族的高度認同的同時,對外來移民和少數族群均持有較強的排斥心理。在對外交流巾,日本人比較沉默寡言,難以融入到交流過程中。相對于中韓而言,日本在海外獲得博十學位的人要少得多,亞洲最優(yōu)秀學生的留學首選地是歐美、而非日本。

如本尼迪克特所說:“日本人生性極其好斗而又非常溫和;黷武而又愛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禮;頑梗不化而又柔弱善變;馴服而又不愿受人擺布;忠貞而又易于叛變;勇敢而又怯懦;保守而又十分歡迎新的生活方式。”日本人性格具有矛盾性和雙重性特點,既有利于軟實力提升的一面,又有妨礙其軟實力提升的一面。日本人強調集體主義和絕對忠誠,對個體極為壓抑,容易走極端,這導致日本的國民幸福指數很低,日本的自殺率也居高不下。2008年的一份皮尤調查報告稱,與幾乎其他任何國家相比,日本人對本國未來走向的滿意程度更低。美同蓋洛普民意測驗中心2014年9月公布“全球幸福感報告”,調查135個國家人民幸福指數,日本排名第64,雖然高于韓國第75名和中國大陸第90名,總得來說,日本國民的幸福感普遍偏低。

第三,日本國內經濟政治問題也對軟實力發(fā)展形成制約。20世紀90年代以來,日本經濟陷入低迷狀態(tài),被稱為“失去的十年”。2010年,中國GDP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經濟硬實力地位的相對下降,對文化軟實力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日本公共外交預算連年下降,日本政府官方援助也處于下降趨勢。此外,日本政治體制僵化,首相更迭頻繁,罔民十氣很低。益普索集團和路透社在2010年2月聯合進行的民意測驗顯示,只有14%的日本人確信本國向著正確方向前進,這一比例是23個被調查國家中最低的。

語言的國際性是體現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指標,但是,日語不能像英語那樣,成為全球語言,同時又受到日益發(fā)展的中文的挑戰(zhàn)。日本善于動員智庫、企業(yè)、公民社會的文化參與,但是,跟歐美相比,日本的NG0還缺乏足夠的競爭力。日本也缺乏像BBC和CNN之類的強大媒體機構在全球范圍內傳遞自己的聲音。

近年來,“韓流”席卷東亞地區(qū),“日流”影響力出現下降趨勢。日本要進一步提升文化軟實力,關鍵在于必須真誠地進行文化和歷史的自我反思,照顧東亞國家民眾的心理與情感需求,勇于面對與承擔歷史責任。日本也需要以開放的心態(tài),在超越國家主權的地區(qū)合作框架中,尋求與東亞國家建構互信與包容的新型關系。

七、對日本文化軟實力的借鑒

日本走出二戰(zhàn)“戰(zhàn)敗國”的歷史陰影,實行“文化立國”戰(zhàn)略,一躍成為文化軟實力名列世界前茅的國家。國家的崛起需要文化軟實力的支撐。伴隨國家硬實力的快速上升,中國崛起迫切需要突破文化軟實力不足與滯后的瓶頸。日本文化發(fā)展走過的路徑,其成敗得失的經驗,對于中國文化軟實力提升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第一,學習日本“文化立國”戰(zhàn)略的制度結構安排。中國已經把提升文化軟實力置于國家戰(zhàn)略的高度,但是還缺乏統籌安排,沒有形成官一商一民共同促進的制度性格局。巾國需要學習日本在“文化立國”戰(zhàn)略的頂層設計下,充分加強文化產業(yè)立法、利用企業(yè)民間團體和公民社會力量,形成文化軟實力提升合力的制度結構安排。中國需要改變軟實力構建上過于依賴政府的狀況,激發(fā)民間力量的積極參與。

第二,學習日本融傳統與現代的文化品牌戰(zhàn)略。中國過于強調古代光輝燦爛的文化,在把傳統文化現代化,吸納現代文化元素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中國的文化現代化轉向步履維艱。中國需要學習日本善于吸收西方文明成果、糅合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并推陳出新的經驗,樹立文化品牌意識。

第三,學習日本通過為世界和地區(qū)提供公共產品以提升軟實力的方式。日本把政府開發(fā)援助、國際教育援助視為輸出日本價值觀的重要途徑,并取得良好的成效。伴隨著經濟的崛起,世界要求中國提供更多的公共產品。中國需要加強海外經濟、教育、人道主義援助,在走向海外的過程中注意結合當地政治、經濟與文化特點,把對外提供公共產品有效轉化為中國的文化軟實力。

此外,要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中國和日本一樣,需要進行文化的自我反思,認真改造國民性格的劣根性,建構核心價值觀,加強政治民主和法治建設,提升國民素質。

猜你喜歡
文化軟實力日本
探尋日本
國產電影文化軟實力的現狀及提升策略
文化軟實力提升對策探析
人文城市應成為新型城鎮(zhèn)化的發(fā)展目標
文化軟實力發(fā)展與我國意識形態(tài)安全
淺析當代形式下中國文化在德國的影響及滲透
文化軟實力視角下的標識語翻譯規(guī)范化研究
日本:入住書舍,與書共眠
日本神社
第 位首相考驗日本耐心
平阴县| 山阴县| 梅河口市| 都江堰市| 苍梧县| 广宁县| 平湖市| 福贡县| 阳东县| 大同市| 泰安市| 修文县| 鞍山市| 鄂尔多斯市| 江口县| 车致| 芜湖市| 婺源县| 南乐县| 洛阳市| 三亚市| 永顺县| 商河县| 光泽县| 南雄市| 邵阳县| 卢湾区| 车致| 中山市| 长岭县| 囊谦县| 宁远县| 连云港市| 旬阳县| 东阿县| 青铜峡市| 眉山市| 西城区| 泰顺县| 永川市| 吴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