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艷郡
摘 要:本文以詩歌翻譯泰斗許淵沖的"三美"理論為指導(dǎo),通過對許淵沖先生的文學(xué)翻譯理論引入與解釋,剖析了"三美"理論在古詩英譯實踐中的運用,望與廣大翻譯學(xué)習(xí)和工作者交流及共賞。通過對閱讀翻譯唐詩三百首的具體例子的一些分析,闡述其翻譯理論中的音美、意美、形美的內(nèi)涵,表明許淵沖的理論在中國文學(xué)翻譯、中國文學(xué)以及讓中國文學(xué)走向世界方面具有巨大的價值和作用。
關(guān)鍵詞:許淵沖;“三美”理論;古詩英譯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5-024-01
許淵沖先生一貫注重“三美”原則,并在數(shù)年的詩歌翻譯中實踐著美文的翻譯標(biāo)準(zhǔn)。他認(rèn)為,詩歌翻譯,尤其是格律體詩詞的翻譯,要盡量傳達(dá)原詩的意美、音美、形美。“意美”主要是指“譯詩要和原詩一樣能感動讀者的心”,要求譯詩在內(nèi)容或精神上與原詩保持一致;音美是指詩歌要有節(jié)奏、壓韻、順口、好聽,翻譯時可以借助英美詩人喜用的格律,選擇和原文相似的韻腳,還可以借助雙聲、疊韻、重復(fù)、對仗等方法來表達(dá)音美;形美主要指行數(shù)的對等或增添的原則,在選擇詞語上的典雅或通俗與原作的一致性。
如:白居易的《問劉十九》
綠綠蟻新醅酒,
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
能飲一杯無?
A Note to LIU Shijiu
An honest rough new wine,
A swim in it, green ants of vine;
A charcoal stove, of red clay-
Why not join me, this snow-grey day?
譯文與原作不僅原作行數(shù)對等,而且1-3行,均無動詞,語氣通俗,與白居易的原詩十分神似。加上尾韻的aabb,在形式上給人美的感覺。
下面我們從對古詩歌中一些詞語翻譯的處理來看怎樣靈活選擇表達(dá)的英語詞語,并能正確地表達(dá)原意:
一、形容詞后置是翻譯詩歌中常見的手法。完全出于聲韻的要求。
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蜀相》)
《新譯》:“Before seeing victory, he died in the camp ground,It oft makes later heroes weep with sighs profound!”將“profound“置于sighs 后面,完全是為了步上句“ground”韻。
例:“荷笠?guī)标?,青山獨歸遠(yuǎn)?!保▌㈤L卿:《送靈澈》)
《新譯》:“Alone,hes lost in mountains blue.With sunset his hats is carrying.”“blue”置于被修飾的“mountains”后面,是為了與第一行的“bamboo”同韻。
二、倒裝是 常見的一種句法,這主要是出于抑揚與尾韻的考慮。
例:“鳳去臺空江自流?!保ɡ畎祝骸兜墙鹆犋P凰臺》)
《新譯》:“The birds are gone but still roll on the rivers waves.”“waves”與隔行的“graves“同韻。
例: “涼風(fēng)起天末,”(杜甫:,《天末懷李白》)
《新譯》:“From the end of the sky here rises the cold wind.”“wind”與下一行的“mind”同韻。
例:“素手青條上,”《新譯》:“Across the green boughs stretches out her white hand;” “hand”與第一行的“l(fā)and”同韻。“烹羊宰牛且為樂” (李白:《將進(jìn)酒》)
《新譯》:“Kill a cow, cook a sheep and let us merry be,” “merry”作為賓語補足語中的表語,卻在系動詞前。以與下行的“glee”同韻?!皠﹂w崢嶸而崔嵬,”(李白:《行路難》)
《新譯》:“ Rugged is the path between the cliffs so steep and high,”將表語rugged 置于句首,完全倒裝。
三、省略也是采用的一種技巧。下面的翻譯很典型。
例:“ 風(fēng)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迴。”
《新譯》:“The wind so swift, the sky so steep, sad gibbons cry;Water so clear and sand so white, backward birds fly.”第一行中,猿是主語,那么前面的主語分別為“wind”和“sky”,這就是省略了系動詞的分詞形式being,成為獨立結(jié)構(gòu);第二行,也是如此,不同的是增加了“and”,由此可見,第一行,省去了“and”,從語法來說,是不完整的,但是,從詩體來說,是不介意的。
例:“顧影無如白發(fā)何” (劉長卿:《江州重別薛六柳八二員外》)
《新譯》:“A solitary shadow in the glass, I find all my hair is hoary.”翻譯中,也采用了省略being 的獨立結(jié)構(gòu)。
譯者在傳達(dá)原文意美的前提下,應(yīng)該盡可能傳達(dá)音美,并在此基礎(chǔ)上盡可能傳達(dá)形美,努力做到三美齊備;如果不能做到,“可以不要求‘形似和‘音似,但要盡可能傳達(dá)原文的‘意美和‘音美。首先可以不要求形似,也可以不要求音似,但無論如何,都要盡可能傳達(dá)原文的意美和音美。 “三美”論提出后,受到譯界好評,許多人將它作為衡量詩歌翻譯的標(biāo)準(zhǔn)。“三美”論甚至被用于詩歌以外的翻譯領(lǐng)域,可見其影響之大?!叭馈痹瓌t的實質(zhì)就是達(dá)到“信、達(dá)、雅”的高滿意度。
參考文獻(xiàn)
[1] 黃 萍.從翻譯中發(fā)現(xiàn)美——淺談許淵沖教授古詩英譯“三美”論[M].科教文匯(中旬刊).2009(10).
[2] 蔣旭東.一分為二地看待許淵沖的詩歌英譯及其譯論[J].科教導(dǎo)刊(中旬刊).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