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靜蕊
摘 要:隨著國家新課程標準的全面實施,尤其是隨著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的面世和進人實驗區(qū),高中物理教學無論是在理念層面還是在操作層面,都將面臨許多新的挑戰(zhàn)。因此,高中物理教學如何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所提出的各項要求,就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
關鍵詞:課改;物理教學;注意事項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5-134-02
隨著國家新課程標準的全面實施,尤其是隨著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的面世和進人實驗區(qū),高中物理教學無論是在理念層面還是在操作層面,都將面臨許多新的挑戰(zhàn)。因此,高中物理教學如何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所提出的各項要求,就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筆者認為,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學,主要應在以下三個方面尋求新的突破:
一、在教學設計的立意上要有新的突破。
眾所周知,在應試的重負之下,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通常都是從知識的理解記憶、技能的規(guī)范操演和解題的強化訓練來立意的,課堂教學的目的幾乎被唯一地定位在向學生傳授應試所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上。因此,“傳道、授業(yè)、解惑”就被片面地當作傳遞知識、教授技能和幫助學生解決在掌握知識與技能中存在的問題。這樣一來,灌輸也就必然成了主要的課堂教學模式。
在新課程改革中,依據現代教育理念所提出的教學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新課程標準又把它具體化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的課程目標。由于課堂教學是課程實施的重要渠道,因此,為了使課堂教學能夠真正成為充分體現新課程理念的實踐場所和實現新課程目標的重要保障,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就必須突破單純以”雙基“來立意的舊框框,本著教學要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這樣的高度責任感,從三個維度來全面構思教學內容、精心安排教學活動。
首先,對于教學內容的構思,要以課程標準中的相關條目為依據,以所用教材的相關內容為參照。在“知識與技能”維度,不僅要關注物理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要關注物理學的歷史進程、取得的主要成就、未來的發(fā)展趨勢、與其他學科之間的關系以及對人類社會方方面面的影響。在“過程與方法”維度,要注意把物理規(guī)律的探究過程、物理探究的重要意義、物理科學研究的主要方法、物理學發(fā)現并提出問題的獨特角度和物理學思考并解決間題的典型思路等納人教學的內容。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維度,要把揭示大自然的奇妙與和諧、展現探索自然規(guī)律的艱辛與喜悅、關注身邊的物理現象和與物理學相關的熱點間題、判斷大眾傳媒有關信息是否科學等納人教學內容。
其次,對于教學活動的安排,要以教學內容為依據,以教師本人以及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所在學校的現實條件為基礎。在“知識與技能”維度,要根據知識的內在邏輯和技能的復雜程度以及學生在學習中的接受邏輯和心理特點,有度又有序地安排教學活動。在“過程與方法”維度,要留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嘗試運用實驗方法、模型方法和數學工具來研究物理間題、驗證物理規(guī)律,嘗試運用物理原理和方法解決一些實際間題;讓學生有機會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并與他人討論、交流、合作;還要讓學生通過物理課程,來學習如何計劃并調控自己淺談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學的學習過程,逐步形成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維度,要注意發(fā)展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激發(fā)他們參與科技活動的熱清;鼓勵他們主動與他人合作,并通過合作學習來培養(yǎng)敢于堅持真理、勇于創(chuàng)新、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以及團隊精神;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將所學的物理知識服務于他人、服務于社區(qū),為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個維度的課程目標不是互相孤立而是有機統(tǒng)一的,在課堂教學中不能把它們割裂開來分別操作。這是因為就課堂教學而言,三個維度的課程目標既涵蓋了當今素質教育的核心部分和重點內容,又針對當前中學物理教學中存在的現實問題和薄弱環(huán)節(jié),體現了物理教學的完整性;就學生的發(fā)展而言,健全人格的堵育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必要條件,健全的人格是一個整體,如果課堂教學只偏重培養(yǎng)人格中與認知有關的部分而忽視其它部分的培養(yǎng),就可能會導致學生完整人格的解體和內心世界和諧的破壞,其結果必然嚴重影響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所以,教師必須有意識地以更高的立意,從三個維度出發(fā)對課堂教學進行精心設計,力求在教學中把三維目標的各項要求融為一體,使學生在掌握物理知識與技能的同時,親身經歷與體驗學習和探究的過程,潛移默化地受到科學方法以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滋養(yǎng)和熏陶。與此同時,還要特別注意避免對三維目標采取形式主義的態(tài)度,機械套用、生硬拼湊,或者“穿靴戴帽”、畫蛇添足。事實上,教師只有通過完整的教學才可能培育出學生健全的人格。
二、在因材施教的方式上要有斷的突破。
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常常被看成單純的認知體。在教學活動剛開始甚至尚未開始就被人為地劃分為好、中、差三個等級。一種流行的觀點是,學生在學業(yè)成績上呈現出的個別差異,在很大程度上是與生俱來的素質差異造成的結果,課堂教學對于這種差異的改善作用極小或完全不起作用。在這種觀念的支配下,面對參差不齊的學生,教師只能按正態(tài)分布的原理,以全班學生的平均水平為基準,根據中等學生的學習情況來設計和實施教學,不難預料這必然會導致有人“吃不了”、有人“吃不飽”的狀況。這種置學生間客觀存在的個別差異于不顧,只管把既定的知識甚至僅限于與應試有關的知識“灌輸”給學生的“一刀切”式教學,完全背離了教學的因材施教原則,嚴重地損害了許多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礙了他們的健康成長。
新課程改革所遵循的現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師首先要充分認識到學生不是單純的認知體,而是富有朝氣和生命活力的完整的人。因為包括教學在內的“任何一種活動,人都是以一個完整的生命體的方式參與和投人,而不只是局部的、孤立的、某一方面的參與和投人”。其次要充分認識到學生不是一模一樣的標準件,也不是一個僅以年級或班級為標志的抽象群體,而是一群具有多元智能和獨特個性的具體的人。第三要充分認識到學生不是容器式的被動接受體,而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積極的學習主體。理論和實踐都早已證明,“如果提供了適當的學習條件,大多數學生在學習能力、學習速度、進一步學習的動機方面會變得十分相似”,人為地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是武斷和缺乏根據的。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學,要求教師應當立足于每一位學生當前客觀存在的個體差異,全面把握學生成長的各個要素,采取個性化的教學指導策略,科學而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揚長避短,力求在因材施教的方式上有新的突破。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努力營造寬松、和諧的良好氛圍,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學習情景,著眼于使全體學生通過教學活動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同時,教師在教學中要體現出對不同學生有不同的要求。因為任何一位學生都潛藏著無限的發(fā)展可能。教師的職責應當是“面向全體學生”,啟動他們每一個人的內在動力,為他們提供學習成功的適當條件,引導并幫助他們把潛在的能力變成現實的水平,促進他們素質的協調發(fā)展和個性的充分發(fā)展。
三、在教學評價的制度上要有新的突破。
考試作為教學評價的手段,其導向作用是不容置疑的。既然這已是不爭的事實,我們就必須認真研究用考試這一標準來評價物理教學時,到底要考什么、怎么考才是科學合理、公平公正的。以往的許多考試。主要是針對學生知識與技能掌握情況所進行的單項測量,由于這種考試的瓶別和選拔功能被過分地強化,有時,它甚至成了決定師生命運的唯一指標,這就不可避免地把師生都逼上應試教育的絕路。新課程標準特別“強調評價在促進學生發(fā)展方面的作用,不強調評價的崢別與選拔的功能”。而且不僅要從知識與技能方面進行評價,還要從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進行評價;不僅要做終結性評價,還要做過程性評價;不僅有書面考試式的評價,還有動手操作式的評價;不僅是教師評價學生,還可以由學生自我評價和同學之間的互相評價等等。
這就要求教師、學校和各級教育主管部門要共同努力,在包括評價目的、評價內容、評價標準、評價形式、評價結果及其管理等在內的整個評價制度上尋求新的突破。同時,由于教育教學評價具有特殊而廣泛的社會影響力,所以,它還需要得到全社會的理解與支持,只有這樣,評價制度的變革乃至于整個新課程改革才有可能獲得最后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