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貫
2011年“21世紀教育研究院”等機構,進行過一場“教師對于課改的評價”的網(wǎng)絡調查,其中兩個數(shù)據(jù)特別引人思考:教師對新課改理念的認同度高達74%,而對其實施的滿意度卻只有25%。這說明認同度很高的新課改理念,在實施層面卻不盡如人意,根本體現(xiàn)不出強大的制勝力。原因很清楚,大面積的課堂教學今日仍然“濤聲依舊”:學生主體地位難以落實,教師“講析為主”之風未見多少減弱,課堂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教學本體并無有效凸顯??磥碚Z文課改邁入深水區(qū)遭遇的“瓶頸”,分明在于課堂難以轉型。
王紅老師的一堂《喜愛音樂的白鯨》(人教版第五冊選讀課文)讓人眼睛一亮,讓大家看到了語文課堂由“教師講析”演化為“學生運用”的轉型不僅是必須的,而且是可行的。顯然,這是一堂具有范式意義的好課。
在學生看了一些介紹白鯨生活狀態(tài)的圖片之后,教師實行的是先學后導,讓學生自行初讀課文。在學生基本讀通課文的基礎上,教師的“導”并不著意于提問講析,而只是以“引而不發(fā)”的“導”,為學生設置了一檔檔“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臺階,讓學生憑自己的需求和力量,很好地實現(xiàn)了對課文的解讀和感悟。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學會生存》的報告中曾指出:“未來的教育必須把教育的對象變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體……這種個人同他自己的關系的根本轉變,是今后及十年內科學與技術革命中教育面臨的最困難的一個問題?!睂W生在“學習語言文字運用”中學好課文,正是一種“自己教育自己”的成功方式。對此,王紅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實現(xiàn)課堂轉型的操作策略,有以下一些重要表現(xiàn)是最值得我們推敲借鑒的。
第一,針對課文是按事件發(fā)展順序表達的特點,教師讓學生自己再讀課文,思考每個自然段的基本內容,在梳理事件發(fā)展的過程中,自己概括出段落大意。如:介紹白鯨—游進了北極的楚克奇?!庥龊鞫^望—獵人、村民搶救—政府直升機、破冰船搶救,船員提議以音樂搶救導行—白鯨得救。登上這樣的一級級臺階,教師是讓學生通過“讀、思、議”來實現(xiàn)的,而不是借助于提問分析,穿插其間的只是不多的“對話”。
第二,抓住事件中的“角色”,讓學生順著“白鯨”與“人”兩條思路自讀課文,提升了對“救鯨”行動的深入理解。
這里特別成功的是教師先讓學生把課文中所有寫白鯨的句子畫出來做“跳讀”訓練。這是一種有明確閱讀目標,尋找主要信息的讀法運用。另一方面又讓學生對“人”做了分類,如“獵人”“村民”“飛行員”“船員”。然后讓學生分析這些角色之間的關系——救白鯨。這第二級自學“臺階”,也是由學生對不同訓練功能的“讀”(如跳讀、默讀、朗讀)、思和議,對文本語言的運用來登臨的。
第三,教師在“運用”過程中突出重點,構成第三級自學臺階。這就是讓學生默讀,思考人們是怎么搶救白鯨的,讓學生填表,實現(xiàn)了課文的連續(xù)性文本和表格的非連續(xù)性文本之間的轉換運用。如下表:(括號內由學生填寫)
[順序\&人\&怎么做(選
關鍵的動詞)\&1\&(獵人)\&(……)\&2\&(村員)\&(……)\&3\&(飛行員)\&(……)\&4\&(船員)\&(……)\&]
第四,挑起爭議,搭建第四級臺階,激發(fā)了學生的個性化感悟。
教師設計了一個文外的虛擬情節(jié):國家為了表彰這次在搶救白鯨行動中的有功人員,要頒發(fā)一枚高級別的獎章,你覺得應該獎給誰?
在課堂上由教師講析向學生運用的轉型,絕不是要否定教師的主導作用。王紅老師的這一虛擬設計便是極其關鍵性地把學生讀與思的運用推向了頂峰。大家爭論的結果是誰的功勞都很大,只好決定各給一枚獎章。這番爭論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在爭辯的過程中,學生又一次梳理了自己的思路,進行了表達、辯論的實際運用。
總觀王紅老師整堂課的引導,不僅基本不是教師的單向講析,充分地展開了學生對語言文字說、讀、寫、思、辯的運用實踐,而且讓學生在運用中達成了三個“意”的特色:
一是充分理解了“意義”。即對文本應有的認知價值,讓學生在“自學”“運用”的過程中達到充分的實現(xiàn)。
二是適度產(chǎn)生了“意思”。學生自讀課文,學習運用,不能只求意義,不及其余,還要有“意思”,即學得快樂,用得有趣。王紅老師設計的“填表”和“頒發(fā)獎章”等環(huán)節(jié),使教學過程同時具有了“趣味價值”。
三是能夠挑起“意見”。自行運用的過程中能引發(fā)學生的爭議,引出他們的個性化感悟。這些“意見”的產(chǎn)生,才是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重要表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