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明
課堂小結是一節(jié)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正如俗話所說:編簍編筐,重在收口。不要認為課堂小結是老師的事,實際上同學們應該主動參與課堂中的課堂小結,我們還要在課外自己獨立或合作課堂小結,一個精致完美的課堂小結,有利于理解和掌握課堂教學內容,給學習錦上添花.本文著重談談探索型課堂小結,通過精心設計探索類問題或實驗,讓課堂得以延伸,讓精彩得以繼續(xù)。
一、題組自編,各顯神通
在數學課堂小結時,同學們可以自編題組,以達到鞏固和提高的效果.因為在傳統(tǒng)課堂中,常常是教師出題,同學們做題,這其實限制了大家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我們可以嘗試自主編制試題,這樣在動手、動口、動腦的過程中,我們的綜合素質就提高了.根據自主編題的不同程度和水平,我們不妨嘗試分為以下幾種自編題組型的課堂小結:
1.模仿編題,重在數學基本知識與方法的掌握
在高一講述《指數函數》的第一節(jié)課時,我們已經學習了指數函數的定義,也通過幾道簡單的例題對指數函數的概念進行了強化。最后進行課堂小結時,若還是簡單地復習指數函數的概念,我們一定會感到單調,可能沒有太多的收獲與啟迪。因此,教師往往會讓我們模仿編題,做法可能是:首先,同學們編寫五個含有指數函數的函數表達式;然后,讓同桌相互批改;最后,從每組中挑出最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式進行全班展示.采用這樣的方式對本節(jié)課進行小結,我們可以對指數函數的概念達到非常深刻的理解與掌握。如果老師沒有這樣的環(huán)節(jié),我們可以在課后獨立或合作完成,最后請老師評判一下。
編制題目,往往只要模仿改變數據,改變圖形,增加條件,添一個相關結論,開始編題時,應簡單些,隨著時間的推移,模仿的難度可以增加。目的是通過這些題目的編制,我們不僅復習了本節(jié)課的基礎知識,而且我們在編制題目時,收獲了成功的體驗,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
2.創(chuàng)新編題,重在數學基本思想與能力的落實
隨著時間的繼續(xù),我們已經能熟練模仿編題時,再遇到章節(jié)的課堂小結時,我們可結合已經學習的知識和方法,充分展開討論和研究,可以嘗試創(chuàng)造性地編制題目。這些題目可以是綜合性的、發(fā)散性的。很多教師在高三的復習課上或重要知識點的新授課上會使用這一策略,老師的意圖比較明確,這樣時間充裕些,不惜花費比較多的時間讓同學們經歷知識的鞏固的全過程,并且將知識牢牢地掌握。通過前面老師對經典例題的講解,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能力。
二、變式練習,融會貫通
同學們在課后進行某一章節(jié)的溫習時,需要不斷進行知識的總結與方法的歸納,此時若采用翻閱老師上課時記下的筆記,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總有點意猶未盡的感覺。所以,我們可以利用變式練習的形式進行探索性的課堂小結,在探索與思考中體味數學的無窮魅力。如在高三的綜合習題課上,在進行小結時就可以以一道經典的題目為模板進行變式練習,從而將一系列關聯(lián)的知識與方法融合到其中,從而達到更好的復習與鞏固效果。
如同學們在數列通項公式的復習時,通過課上的學習已經掌握了等差與等比數列的相關知識。
三、抓住懸念,探究延伸
我們平時在進行數學的學習時,聽完一節(jié)數學課,并不意味著這一節(jié)內容學習終止了,尤其是我們的數學思維絕不能有絲毫的停歇。因此,學貴存疑,有疑是學而不厭的前提.我們可以通過老師上課預留的一些問題,或者自己再去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同時還可以結合一些力所能及的小實驗,讓我們的學習和探究得以連續(xù),可謂“課堂已在結束時,精彩才剛剛開始”。
【結束語】探索型數學課堂小結是小結中層次較高的一種,如果能恰當地加以使用,它能像陽春白雪般潤物無聲,陶冶我們的情操;更能像高山流水般奔流不息,凈化我們的靈魂,只要我們改變“小結是老師的事,我們只要聽和記”的錯誤觀念,放飛想象的翅膀,敢于創(chuàng)新,就一定能演繹出“響如撞鐘,清音有余”的精彩的課堂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