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
Greta居然完全沒有收到微信里寶馬的廣告。
她的朋友圈里分成了幾個陣營。一個開跑車的白富美居然刷出了可口可樂,在慶幸微信沒有瞎眼到只給她推送那款國產手機;每天只知道曬娃的大學同學什么廣告都沒有;待在四線城市的初高中同學似乎根本不知道這個事兒;更多的是那些收到了寶馬廣告,裝作不經意截屏發(fā)出來的人,“微信居然有廣告了,真討厭啊?!?/p>
這場從深夜開始的討論比想像中熱鬧很多,人們的炫耀、自嘲、懷疑和攀比夾雜在一起,一場營銷能夠挑起那么多重的情緒,現(xiàn)居德國的前媒體人、柏林串兒俱樂部創(chuàng)辦人覃里雯并不認為這是商家精心布置的結果,至于“抓到了轉型社會里人們對自己階級地位惴惴不安的心理弱點”,很可能只是一個意外。
誰是中產階級
Greta心里是不服氣的。她自認為是個非常標準的豪車品牌準用戶。大學考上了海淀那所排名第一的文科院校,之后進了鼎鼎有名的大外企,雖然近年外企式微,她所在的那家更是傳出要大規(guī)模裁員。不過目前她的薪水還是很有競爭力的,在父母的幫助下,在北京貸款買了間公寓,還有一輛20多萬元的車。
盡管學界對于中產階級的劃分方式有著多種不同的衡量體系,但無論哪一種,都無法避開對收入和職業(yè)的考量。按照悉尼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系的古德曼教授的觀點,那些利用自己的專業(yè)技能、知識和政治地位而可以在國家機構或企業(yè)界擔任專業(yè)性強的工作、管理類工作,或自主創(chuàng)業(yè)的人,可以被稱為中產階層——從這一點來說,Greta是個完全合格的中產階級。
“除了這些,還要看他們的生活方式,比如說,他們閱讀不閱讀,閱讀什么,吃的食物,說話的方式等等?!瘪秭┭a充,在那些階層成型的社會里,中產階級的特征很鮮明。
Greta自覺在這方面也沒有短板?!坝矛F(xiàn)在比較流行的構詞法,我們姑且叫做‘中產階級癌,他們極力去通過他們的認知極限,享受生活中那些符號化的優(yōu)質感,塑造群體認同和自我認知?!苯沽卦趥惗卮髮W研究社會學,諷刺起中產階級來不留情面。
Greta想,她這樣的人都收不到寶馬的廣告,誰能收到寶馬的廣告?
Greta迅速把那些曬圖的人在腦海里過了一遍,那些像中大獎一樣的“小清新”不在關注范圍,倒是讓她想起了幾個混得更好的朋友。和她一樣面試失敗然后去了一家民企的大學同學,誰想到才幾年時間互聯(lián)網那么火?自己每天擔心裁員,天知道工薪一族在心理上和錢包上有多仰賴一份光鮮的工作,那個同學捏著一堆股票高枕無憂,前幾天看到新聞給自己打電話,“聽說你們公司要裁員了?”那種居高臨下口氣的使用者換成他了。
“我們不會去嫉妒富豪,也不會去嫉妒藍領工人,我們都有一個比照對象,那就是和我們有著相同社會身份的人,我們共同構成了一個階層,這個階層包括朋友、同學、同事、社會上和我們狀況相近的人?!苯沽卣f。
所有人都在焦慮
這種焦慮不是中國中產階級的特色?!豆鹕虡I(yè)評論》最近發(fā)表了一篇文章《為什么客戶的社會身份那么重要》,在他們的案例研究中,從北歐的瑞典到南亞的印度,這種身份焦慮無處不在,以及如何抓住這個弱點來達成自己的銷售目的。
作者舉了一個太陽能的例子,把太陽能架在房頂上的家庭,你以為業(yè)主主要的訴求是降低能源消耗和關注環(huán)境,事實卻是,因為他的同一社區(qū)同樣社會地位的鄰居們都裝了這樣的太陽能發(fā)電器,這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的購買決定——這就像他們門前一定要有修得平平整整的草地一樣,這是中產階級們的標志。
專欄作家潘采夫在英國生活了兩年。在他看來,英國的中產階級如何穩(wěn)定,就如何固化。他的一個朋友,原先是個導游,算是英國的中產階級家庭,至少有中產階級的自我認同。可是他失業(yè)了好幾年,一直過得挺窘迫。讓潘采夫詫異的是這個人的身份固執(zhí),他也不是沒有其他的工作機會,不過,藍領的工作他是不做的,而那些需要跑腿的活兒,也有損他作為中產的身份。
而另一個非常傳統(tǒng)的上層中產階級的朋友,潘采夫帶他去一個特別熱鬧的足球酒吧看比賽,他在酒吧里坐立不安,非常不適應,潘采夫向他引薦了一些踢球的朋友,多半是產業(yè)工人,這個朋友表現(xiàn)出了強烈的隔膜感,對整個氣氛都產生了抗拒,最后當然球也沒看下去。
流動的好處
“英國的上層、中層和下層社會之間的鴻溝,遠比我們的貧富差距更巨大,而且更難跨越?!迸瞬煞蛘f,“看看他們不同階層人的運動就知道了,一個基本的概括是,底層人們熱愛足球?!笨纯簇惪藵h姆就知道了,典型的工人家庭的孩子,一說話口音就把出身暴露個徹底。“中產階級打棒球,更上層一點的中產還打板球,其實這個看學校里的體育課就知道,公立校的孩子們踢足球,私校的孩子打棒球。更高級的上流社會,比如說皇室,最有代表性的運動是馬術?!?/p>
覃里雯也說,“真正安于階級現(xiàn)狀的,可能是英國人,他們的階層自我固化非常明顯?!边@種社會流動的板結帶來的凝滯也顯而易見。最佳的反證是他們的維多利亞時代,從狄更斯這些當時作家的作品中不難看出,那時候新興中產階級的身份焦慮同樣普遍而強烈,但正是這種焦慮,塑造了極富進取心的維多利亞企業(yè)家,積極向上的維多利亞個人主義,嚴謹?shù)木S多利亞道德觀,還有理性、克制、富有榮譽感的紳士精神——它們帶動了整個足以影響今天的進步年代。
顯而易見,這是“流動性”帶來的好處。作為成熟的發(fā)達國家,德國的情況相對多元很多,“比如搞一個讀書會,活動的時候,你也能看到社會各個階層都來參加。另一方面,新興的階層,受到硅谷影響,所有人都在創(chuàng)業(yè),德國也一樣,城市里出現(xiàn)了很多國際化的年輕人,他們的價值觀,對財富的態(tài)度,對未來生活的期許,是非常硅谷式的。”覃里雯說。
在中國,這種期許的強烈?guī)砹司o迫感。至少在Greta和她的朋友們看來,社會的上行通道還沒有關閉,在叢林法則下,人們能夠通過自己努力來贏取地位和權力,從而進入更上層的生活狀態(tài)。也正是這種對未來的預期,Greta沒有收到寶馬的廣告而小小地糾結了一下。
覃里雯擔心,這種進取和焦慮會投射在物質上,用消費來肯定自己的社會地位,來發(fā)現(xiàn)自己的生存價值,從而消除對身份的焦慮。
不過,想想勤奮中產階級的好處吧,他們循規(guī)蹈矩,努力工作維持體面生活,辛苦攢錢讓孩子接受良好教育,以便未來出人頭地或至少也過得體面,處處謹慎,精打細算。
和這些相比,全方位擁抱消費主義又算得了什么呢?對于大多數(shù)人,努力工作是需要價值氛圍和外部激勵的。而這種如影隨行的焦慮感,讓人恐慌,也讓人興奮,按照進化經濟學的理論,那些強烈的不踏實感恰恰是創(chuàng)新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