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陸耀
【內(nèi)容摘要】2006年高考首次出現(xiàn)新材料作文,2007年增至5篇?,F(xiàn)在,它已成為高考作文的主流題型。審題立意是理解材料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是新材料作文訓練的主線,應抓好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讀懂材料,全面準確理解;掌握審題立意的基本方法,學會在多角度立意中尋找最佳立意。
【關鍵詞】新材料 全面 側面 多角度
何謂“新材料作文”,至今還沒一個統(tǒng)一的定義,“新”主要是區(qū)別于上世紀90年代的材料作文,它有明顯的特點,緊跟材料往往有這么一段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立意,自定文體,自定題目;不要脫離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我認為關鍵要讀懂要求中的兩句話:
第一句,全面理解材料。
理解,還要全面,那如何做到呢?通過分析以下三個小問題做到全面理解。
1.材料可分幾個部分?
一般可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故事、寓言或漫畫等,第二部分是評論。
2.材料中有幾個角色(或幾個方面)?他們的言行(或這幾個方面)分別表達了怎樣的意義和價值取向?
3.材料的主題是什么?
第二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什么叫“側面”?什么叫“角度”?
“側面”就是“旁邊的一面”,正方體有六個面,都是側面,同理,一個事物、一篇文章的內(nèi)容形式也表現(xiàn)為多個側面。如大家所熟悉的故事《東郭先生》,有揭露狼的兇殘本性的一面,有批評東郭先生糊涂受騙的一面,也有贊揚農(nóng)民聰明機智的一面。
選定了一個側面,再就是選擇角度。就是要選擇一個適當?shù)慕嵌热タ催@個側面,“角度”就是“看事情的出發(fā)點”。對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發(fā)現(xiàn)。正所謂“橫看成林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一、讀懂材料——審題立意之前提
新材料作文審題立意的原則是不脫離材料的內(nèi)容和含意。因此,讀懂材料就是要知道內(nèi)容和含意,知道它說了哪些主要的人、事,核心語義是什么。
二、掌握方法——審題立意之關鍵
既然不同的命題形式,審題立意的側重點有所不同,而新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側重審材料本身,即不能脫離材料本身。
1.抓對象
【材料】2006年全國卷Ⅰ作文:閱讀“山羊模仿老鷹”,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與800字的文章。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問題,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分析】這則材料中主要描寫三個對象:烏鴉、牧羊人、小孩。
烏鴉的行為:模仿老鷹抓小羊,結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行為:對烏鴉的行為進行了評價,說它是一只忘記自己叫什么的鳥;
孩子的行為:也是對烏鴉的行為進行評價,說它是一只挺可愛的鳥。
尋找材料中的對象及相應內(nèi)容,從中分析出主旨,確定立意。
2.抓關鍵句
關鍵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有些材料中的關鍵性語句可以作為選擇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關鍵句常常是命題者或材料中人物的評議性語句。材料中人物的評議性語句自然是關鍵句,但千萬不可忽視命題者的提示性語言,它們往往才是真正的關鍵句。
(1)2013年新課標全國卷Ⅰ題目中的老切割師的話,遼寧卷題目中的老者的話,福建卷題目中的最后兩句話。
(2)在句間的邏輯關系上。如2013年安徽卷作文材料:
核心語意在后一句上,因為句中的“卻”點明了語意重心。
3.由果推因
有很多事物都是以因果關系的聯(lián)系形式存在的。審題時如果能由材料中列舉的現(xiàn)象或結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現(xiàn)象或結果的本質(zhì)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材料】《于丹打敗李宇春入選中國最美女人惹爭議》
【分析】探究玉米為什么會落選?什么是美?外在美是美,內(nèi)涵美更是美。外在美如一朵嬌媚的鮮花,很快就會凋零,內(nèi)涵美如一杯清醇的美酒,越久越濃香。于丹,以其高雅的氣質(zhì)、獨特的風采和十足的魅力,向世人彰顯出一種深厚的文化美、內(nèi)涵美,要不,為何不僅我國,就連日本、韓國等國家也在掀起一股“于丹熱”“論語熱”呢?
經(jīng)過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立意:
我們需要怎樣的美?真正的美麗在于底蘊,腹有詩書氣自華。
4.把握傾向
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語句常常蘊含著命題者的情感,審題時必須充分捕捉這些語言信息,體會命題者的感情色彩,這樣才能根據(jù)命題者的感情傾向確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材料】武漢市的珞珈山,是武漢大學的所在地。山上有聞名遐邇的櫻花園。每年的櫻花時節(jié),游人如織??傄娨恍┣嗄昱笥汛┲头跈鸦▍仓袛z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漢留學的韓國青年見此大為不解,她對她的導師說:“他們?yōu)槭裁匆┲头フ障嗄??我們韓國也有櫻花,但從沒有人穿著和服去同櫻花照相?!彼膶熆嘈α艘幌拢瑹o言以對。
【分析】這則材料從導師的“苦笑”“無言以對”來看,表現(xiàn)了導師對那些穿著和服照相的青年人的不滿和鄙視。導師的心聲體現(xiàn)了命題者的意圖,也體現(xiàn)了材料的主旨,即批評那些穿和服照相的中國青年,批評他們崇洋媚外,民族尊嚴淪落,國家觀念淡薄。這則材料所涉及的對象有四個:一是游人,二是中國青年,三是韓國青年,四是導師。這四個對象表現(xiàn)為材料的四個角度。而最能表現(xiàn)題旨和意圖的是第二和第四角度。
三、尋最佳忌邊緣——審題立意之竅門
如:牛頓曾這樣評價自己:我不知道在別人看來,我是什么樣的人;但在我自己看來,我就像是一個在海邊玩耍的小孩,為不時發(fā)現(xiàn)比平常更為光滑的一顆卵石或比尋常更美麗的一片貝殼而沾沾自喜,而對于展現(xiàn)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卻全然沒有發(fā)現(xiàn)。
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
這段話的核心語意是什么呢?從大的方面看來,是“牛頓這樣評價自己”。講了三層意思。(1)“我不知道在別人看來,我是什么樣的人;但在我自己看來”,這是第一層轉折,語意的重點在“但”之后,這表明在評價自己時,不要管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如何,自己要有對自己的評價。二是自己如何評價自己?自我評價又有兩層意思。(2)“我就像是一個在海邊玩耍的小孩,為不時發(fā)現(xiàn)比平常更為光滑的一顆卵石或比尋常更美麗的一片貝殼而沾沾自喜?!保?)“而對于展現(xiàn)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卻全然沒有發(fā)現(xiàn)。”這兩層意思的語意重點分明又落在后一層上,因此是用“而”來轉折的。由此可以引申出:對真理的探索是無止境的;探索真理是需要有科學精神的,不能無知到一葉障目,發(fā)現(xiàn)一個真理就以為知曉了全部真理等等。這顯示了牛頓自我評價的謙虛和低調(diào)。
據(jù)此分析,立意的等級如下:
邊緣立意之一是牽強附會的立意,即從核心語意抽取一個關鍵詞,然后恣意發(fā)揮。如看到“在海邊玩?!本腿フ劇坝螒颉?,甚至自鳴得意,沾沾自喜。之二是略有牽強附會的立意。如抓住“我好像是在海邊玩耍,時而發(fā)現(xiàn)了……時而發(fā)現(xiàn)……”中的去談“發(fā)現(xiàn)”“童心”等。
準確(最佳)的立意是抓住牛頓是如何評價自己的。一是很自謙,二是很科學,三是自知真理無限,當探求不已。如果能夠追索牛頓為什么要如此謙虛地自我評價,是因為對真理的敬畏,是對人類的忠告,是對人類探索真理的警示等等,那么從審題上來看,就已經(jīng)是“獨到、深刻”了。
當然從考生自身看,選擇自己積累最厚、最有話可說的,是最佳立意;選擇考場新穎立意的,是最佳角度。這里,要注意的是,從核心語意,從主要對象的主要方面立意固然是立意正確、準確,但如果能兼顧“別開生面”和“唯我獨有”兩個方面,選別人沒有想到的且自己又有話可說的當然是“最佳立意”了。
(作者單位: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