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柳雪
摘 要 高校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利用課程來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科化和科學化經(jīng)過30多年的發(fā)展,課程教學積累了豐富的理論成果和實踐經(jīng)驗,但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教學的實效性有降低的趨勢,阻礙了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的發(fā)展。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弊端,針對性地提出改進的措施。
關鍵詞 思想政治教育 實效性 科學化 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7.044
Thinking on Scientific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rses
WU Liuxue
( 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65)
Abstract The education of ideological politics in colleges is carried out mainly by the specialized compulsive courses. After more than 30 years of disciplinary transformation, the education of ideological politics has yielded abundant theoretical achievements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s. However, a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ety, the lagging-behind courses of ideological politics is losing the effectiveness. This article discerns the drawbacks of the education of ideological politics and put forward targeted measures to offset them.
Key words the education of ideological politics; effectiveness; disciplinary transformation; undergraduates
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關乎黨和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年初,教育部召開學習貫徹《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強調(diào)了新形勢下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針對性和實效性,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的重要性。各高校都十分重視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將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列為必修課,主要完成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部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發(fā)展,信息科技突飛猛進,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征、思維方式和價值觀都有了很大的變化,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逐漸減低,面對現(xiàn)實的要求和未來的趨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科學化的工作任重道遠。
1思想政治教育課科學化的內(nèi)涵和標準
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指的是運用思想政治教育的規(guī)律,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方面的宣傳和教育活動,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在于啟迪大學生的思想、塑造大學生的靈魂,使他們成為具有科學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和志向高遠的專業(yè)人才,以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因此,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化則是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弘揚科學精神,運用科學的規(guī)范和方法去揭示、掌握和運用思想政治教育的規(guī)律,以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實效性包含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內(nèi)涵中,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有效,一般通過三方面來衡量,即教育效果、教學效率和社會效應。教學的效果當然是指學生是否學會、接受和領悟?qū)λ麄兯鶎嵤┑乃枷胝谓逃?,是否接受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是否能按照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行事;教學效率及經(jīng)濟學上投入與產(chǎn)出的比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要必須拿各方面的教育投入和取得的成效做一番對比,符合科學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必定是成效大于投入;社會效應是大學生接受了思想政治教育后對社會穩(wěn)定、進步和發(fā)展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帶來顯著的社會效益。教育效果、教學效率和社會效應的一致,是衡量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尺度,具有實效性的教育,才稱得上是科學的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必須具有實效性才能達到科學化的標準,是否具有有效性,要看學生是否得到了教化,是否是主動接受教育,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zhì)是否得到了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的標準還體現(xiàn)在時效性,一切事物都處于變化發(fā)展中,人們的思想狀態(tài)、思維方式、價值理念也不斷變化發(fā)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也必須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止步不前、一成不變、墨守成規(guī)的教學、老生常談、陳詞濫調(diào)的灌輸會嚴重阻礙科學化。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科學化還體現(xiàn)在藝術(shù)性上,教學是生動的、立體的,需要教師的天賦和靈感,需要創(chuàng)造性的反復實踐,思想政治教育要將外在的理論內(nèi)化為學生的內(nèi)在思想,更需要運用藝術(shù)性的教學觸發(fā)學生的情感,因此,藝術(shù)性也是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的重要標準。
2思想政治教育課存在的問題
(1)教育工作者對課程重視不夠。首先是學校領導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不夠,基本上全國各高校都開設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但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創(chuàng)新、學科建設、課程建設、師資建設、教材建設等投入很少。學校對學生的培養(yǎng)重點更多放在學生的日常管理和招生就業(yè)的問題上,很少真正重視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政治素質(zhì)是否過硬,學生是否達到了綜合素質(zhì)全面發(fā)展的目標。最后就是負責思政政治教育的教師政治責任意識淡薄,存在不落實政策、執(zhí)行力薄弱的的問題,甚至有一些教師為迎合學生的“逆反”心理,在課堂中“呲必中國”,將個人情緒和負能量傳遞給學生。
(2)課程理論建設相對滯后。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必須有課程理論來支撐,作為社會主義國家,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基礎理論肯定是馬克思主義,但是長期以來,很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沒有并沒有深入研讀領悟馬克思主義,而是把馬克思主義的基礎理論簡單地歸納為幾條原理和幾個結(jié)論,曲解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的指導作用,把馬克思主義空洞生硬地解釋成知識性的理論;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理解不深入,生搬硬套政策性文件,沒有結(jié)合中國的歷史和現(xiàn)實發(fā)展向?qū)W生解釋透徹,使得馬克思主義的宣傳變得教條化、形式化和庸俗化。導致了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科學性的質(zhì)疑,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的排斥。
(3)課程針對性和實效性差。大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設置單一,但基本上都只是應教育部規(guī)定,開設了思想政治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課程,很少有高校開創(chuàng)性地設立學生比較喜歡的思政教育選修課,能夠考慮當前學生的思想特征、思維特點、心理狀態(tài)針對性地設置課程的高校更是寥寥無幾;授課方式主要是老師主講,學生發(fā)揮主動性的機會比較少,沒有主動進行思考的機會,課堂顯得枯燥乏味,部分學生只是為了取得學分應付了事,并沒有通過課堂得到教化;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考核方式落后,基本上還是采取通過期末集中考試,試題結(jié)構(gòu)中,選擇題和簡答題占的比重大,即便是論述題,都已經(jīng)確定了參考答案,學生只要死記硬背就能獲得高分??偟膩碚f,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實效性和針對性較差。
3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有效性的途徑
(1)堅持以人為本的育人理念。胡錦濤曾經(jīng)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說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堅持以人為本?!雹僖匀藶楸疽彩强茖W發(fā)展觀的第一要義,人是發(fā)展的手段,更是發(fā)展的目的。高校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把促成學生成長成長,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作為一切工作的基本點和立足點。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做到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啟發(fā)他們的自覺性,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根據(jù)時代特征和學生的特點來設置教學的內(nèi)容,多給學生留思考和表達的空間,很多老師覺得現(xiàn)在的學生個性化太強,難以教化,根源在于大部分學生不喜歡灌輸式的教育。堅持以人為本,將個性化教育的理念運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啟發(fā)學生主動去思考問題,讓思想政治教育真正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2)發(fā)展與時俱進的教學內(nèi)容。兼具學術(shù)性與意識形態(tài)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鮮明特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作用,但并不意味著一成不變、墨守成規(guī),而是在傳承中有更新,理論也要與時俱進才能保持生命力,在瞬息萬變的世界和文化多元交流碰撞的社會中保持主導地位。高校的思想政治課程特別需要堅持與時俱進,尤其是在網(wǎng)絡科技發(fā)達、知識信息爆炸的時代,學生接收信息和知識的途徑很多,每天接收的信息量極大,很多時候,思想政治課堂教育的內(nèi)容不更新,多年沿用同樣的教材,有些甚至是學生高中政治課反復講過的內(nèi)容,沒有新的觀點和知識的融入,學生會認為是反復說教,容易反感。因此,需要及時更新課堂內(nèi)容,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中國夢等及時融入課堂內(nèi)容中,結(jié)合中國發(fā)展新階段和時代新特點來闡述馬克思主義,通過這些方式,強化課堂內(nèi)容的時效性和創(chuàng)新性。
(3)運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課堂教學是一項復雜的技術(shù),更是一門藝術(shù)。有效的課堂管理能夠大大提高課堂的實效性。長期以來,大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都通過大班教學,主要由老師主講來完成,就算老師的教學能力超強,也難以組織好多達百余人的課堂,加上總是由老師主講,難以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設置提問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思考,很多人也只會濫竽充數(shù),不會主動思考回答問題,一節(jié)課下來,收獲甚微。因此,要在課堂中引入多種教學方式,首先是在思政課堂中運用小班制教學,學生人數(shù)控制在老師都能注意到的范圍內(nèi),這樣老師能把課堂組織好,學生也因常能受到老師目光的關注而變得認真。其次,增加課堂發(fā)言、辯論和課堂活動的機會,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刺激他們主動去思考問題,在相互的討論中得到正確的結(jié)論;最后將翻轉(zhuǎn)課堂和慕課等新的教學方式運用到思政課堂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建設素質(zhì)過硬的教育隊伍。思想政治教育是鑄造靈魂的工程,思政教師的任用要嚴格把關,必須由政治素質(zhì)過硬,堅決擁護馬克思主義,有強烈的政治意識、責任意識、陣地意識和底線意識的老師來擔任;加大思政教師能力培訓的投入,經(jīng)常組織參加基本理論深造和學術(shù)交流,提高思政教師的理論水平,增加知識積累,首先堅定教師隊伍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組織講課技巧培訓或組織說課比賽,將上課的藝術(shù)融入思政教育課堂,增強思政教師的感染力,提高育人能力。同時,注重對思政教師的考核,除了課堂教學內(nèi)容、效果的考核外,思政教師的師德和日常作風也要納入考核,品德良好、作風端正、崇尚科學的老師才能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做好思想育人的工作。
(5)引入科學創(chuàng)新的考核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效如何,要通過看我們培養(yǎng)的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zhì)有沒有提高,與傳授科學知識不同,要檢查學生主觀意識的變化困難極大。長期以來,大學生思政課程的考核基本上都采用期末考試的方式,學生只需要死記硬背,并不能科學地考核學生的思想政治意識。因此必須要創(chuàng)新考核方式,加大對學生日??己说谋戎?,如學生在生活中做了好事或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有了新的領悟,應該給予學生好評;在考核中,多用開放性的題目來考核學生,尊重學生的想法,不用標準答案束縛學生,這樣才能真正提高我們教育的成效。
注釋
① 胡錦濤.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3-12-08.
參考文獻
[1] 劉建軍.論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化.教學與研究,2011(3).
[2] 徐軍寶.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芻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10).
[3] 劉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實效性探析.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研究生論文???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