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華
摘要:民族音樂在中小學音樂教育中占據(jù)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開闊了同學們的視野,使學生們明白了旋律美,節(jié)奏美,提高了素質(zhì)教育的質(zhì)量。
關鍵詞:音樂教育;民族音樂;接受程度
我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文化歷史的古國,從國風到樂府詩集,從唐詩到宋詞元曲,“小琳”、“時調(diào)”在這紛花繚繞的歷史長河中,在這五十六個民族組成的音樂大家庭中,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出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民間歌曲,這些不僅是民族歷史的傳承文化,更是我國音樂史上一束瑰寶,它是我國人民的寶貴財富,對于學習音樂文化起到了借鑒,對于傳統(tǒng)文化起到了傳承作用,促進了學生們音樂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學生們音樂視野,更是對民族之間的融合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現(xiàn)行的音樂教材中民族音樂也占了很大的部分,各地教材中都增加了民族音樂的內(nèi)容,這表明教材的編寫者,國家教育機構(gòu)愈發(fā)重視民族音樂,可以肯定的說弘揚民族音樂文化要從娃娃抓起,發(fā)覺民族音樂在課堂中在教材中的作用是每一位音樂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在實際教學中我從學生以及自己教學過程總結(jié)了民族音樂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重要。
一、小學生對民族音樂的學習效果
《讓每一個學生都會唱家鄉(xiāng)的歌》一文中揭示了一個應該引起重視的問題:“很多學生根本不會唱自己家鄉(xiāng)的歌曲”。這是一種文化的缺失,是一種教育上的盲目,對于現(xiàn)今的文化環(huán)境,流行歌曲充斥校園,學生對于一些“酷歌”“情歌”甚至一些國外的歌曲張口即來,至少都可以哼唱出大致旋律,但是對于民族音樂知之甚少,廣大中小學生集體唱情歌,這不能不令人痛心。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是多重的。一是應試教育長期不重視音樂教育,音樂教育的成績不去評估,甚至無評估方案,再者,音樂書中民族音樂旋律高昂,歌詞繞口,有些歌詞完全就是譯音。
對于最后這種情況,在我的課堂經(jīng)常遇到,五年級上冊《依馬呀吉松》一課當中不少同學問我這個歌歌名是什么意思,弄得我也是一陣迷茫,翻閱了教輔,查閱了資料只能告訴孩子們這是流行在四川巴塘一代的曲子。
學習過程中學生也是很認真,雖然有些小節(jié)旋律需要多次地強調(diào)改正,但是對于異樣的民族文化學生們充滿了濃厚的興趣,音樂中的高亢的音高,歡快的節(jié)奏都吸引著學生們?nèi)チ私?,去學習這種與平常流行音樂不同的音樂。
課后有的學生們纏著我讓我講訴這個歌曲的由來,有的學生更是提出了想去四川等地去看看,這是讓我始料不及的,一個星期后的音樂課同學們能夠完全脫離書本歌詞演唱出這首歌曲,這讓我很是欣慰。
從教學中學生接受的程度來看,民族歌曲對于學生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在教學中要提倡新的方式方法,是學生們能夠?qū)W習,想要學習,提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二、教師教授民族音樂的過程
我們有三百多種說唱音樂,三百多種戲曲,以及浩若煙海的民歌,還有幾百種民族樂器。拿民歌來說,內(nèi)蒙民歌的豪放、遼闊,江南民歌的婉轉(zhuǎn)、秀麗、陜北民歌的高亢、奔放,云南民歌的明麗、清新,新疆民歌的活潑、歡快,無不給人以美的享受,從中得到豐富的體驗,體味到各民族的風俗民情和鮮明的地域色彩。越具有民族性越具有世界性。各地區(qū)各民族的音樂都具有其獨特的風格,它體現(xiàn)著本民族特有的審美習慣,包含著民族的歷史和優(yōu)良傳統(tǒng)以及民族思想,無疑是對學生進行民族歷史教育,增強民族自豪感、體味人生、接受本民族的精神旗幟和神韻、強化民族意識的重要教材。然而令人痛心的是目前多數(shù)中小學生都不會欣賞這些民族音樂的美,他們甚至對教材中的民族音樂持排斥態(tài)度,他們只喜歡流行音樂、搖滾樂等現(xiàn)代音樂。長期如此下去,我們的民族音樂將會失去自己的聽眾,民族音樂的精神將會由于缺少崇拜、缺少理解而退出歷史的舞臺,這將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宏揚民族音樂文化,振興民族音樂,我認為這個重擔還是由中小學音樂教育來承擔。那么怎樣落實和實施民族音樂教育呢?我認為:
(一)通過學習一些帶有典型民歌風味的流行歌曲,在掌握和灌輸民族音樂知識的同時,讓學生明白流行音樂離不開民歌、民歌是一切音樂創(chuàng)作的源泉的道理,使學生從心理上崇拜民族音樂,提高學生丟民族音樂的感情。俄羅斯著名作曲家格林卡曾說過“真正創(chuàng)作音樂的是人民,作曲家只不過把它們變成曲子而已?!蔽覈髑荫R可也曾指出:“一切偉大的音樂家總是繼承著民間音樂所提示的方法和方向做進一步的藝術加工,而不是與它的方向背道而馳;任何天才一旦違背了民間音樂的這種傳統(tǒng),他們的作品就會脫離人民,降低價值。”
帶有感情,體會創(chuàng)作環(huán)境才能體會歌曲中的內(nèi)涵以及韻味。
(二)改變教法改變觀念,提起民族音樂,很多音樂教師第一反應難,音調(diào)高,旋律帶有很多依音,波音,在我的教學實踐中很多歌曲的跨度比較大,音高轉(zhuǎn)換快,轉(zhuǎn)換幅度大,波音長音多,容易受到學生的抵觸,所以在我上課前先給同學們講訴一段關于歌曲內(nèi)容或者創(chuàng)作地區(qū)的民間故事,吸引同學注意力提起同學們興趣,并且在教學過程中,適宜的進行聲勢互動,從單純的教唱變成歌舞的互動,這樣不僅上課有內(nèi)容,有感情更能是同學們學會很多課本之外的知識,開拓他們的音樂視野。
民族音樂的學習,使學生們了解到了多民族文化,更是體會到了中華民族的大融合,民族文化間的相互交流匯集,使得學生們的音樂內(nèi)容更加豐富多彩,民族音樂傳承了民族的文化,民族的歷史,使得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明,多民族文化傳承更加深刻具體。
所以,民族音樂在中小學音樂教育中占據(jù)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開闊了同學們的視野,使學生們明白了旋律美,節(jié)奏美,提高了素質(zhì)教育的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