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強
七年級是學生從小學到初中的一個過渡年級,期間有時會存在一些“尷尬”,比方說,學生升入初中,識字辨字雖然不再是教學的重點,但是依舊會有一部分學生在這一方面上存在缺陷,教學中不得不注意;閱讀逐漸成為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但是或是由于學生語文基礎薄弱,抑或是由于學生認知水平有限,導致對文本的閱讀理解不深刻、不全面,出現(xiàn)閱讀困難的現(xiàn)象;作文教學也被提上了一個新的高度,由于教材跨度較大,學生對于作文的學習也是實感頭疼,教師的指導有時也略顯蒼白……這一切的問題都需要教師不斷地摸索和反思。
一、鉆研教材,了解學生
教材是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依據,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如何充分了解學生實際,如何用好、用足教材,在達到課堂教學目標、完成教學目標的基礎上,讓學生也喜歡教材、喜歡學習,激發(fā)學習興趣是值得我們每一位教師思考的問題。
就目前的新教材來看,它更加注重學生預習習慣、邊讀邊思考的學習習慣和各種學習和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相反,對于一些語文知識點的要求則略顯模糊。如標點的使用、句式的了解和訓練等等。就七年級的初中生而言,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的需要,只有真正知道學生想要什么,對什么感興趣以及他們的認知規(guī)律等等,才能在預設教材時,有一個正確的預測,使教學過程更加合理化,貼近學生實際,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二、不斷完善,優(yōu)化課堂
課堂是教材呈現(xiàn)、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主陣地,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除了“傳道授業(yè)解惑”之外,還應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和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終身受益。但是,學生剛由小學轉到初中,教師的指導也尤為重要。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不斷反思、學習,更新觀念,提高教學水平,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和方法,使課堂達到最優(yōu)化。此外,教師應特別注意不要為了所謂課堂教學的“完美”而一味地勉強學生,導致加重學生學習負擔。
三、挑戰(zhàn)自我,不斷成長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認為我一直在不斷地成長,和孩子們一起,有得有失。同樣,我也發(fā)現(xiàn)單純依靠自己現(xiàn)有的知識和能力,很難適應并滿足不斷出現(xiàn)的新思想和新問題。一兩種教學方法,用過之后,很快學生就會失去興趣,變得枯燥、乏味,這也就使得教學效率大打折扣。因此,教師要不斷地反思、學習,領略更廣闊的教學天地,提高自己的教學駕馭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