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海安紫石中學 許榮華
進入初中年級的第二學年的孩子們,既脫去了剛剛跨進初中校門的好奇和忐忑,又還沒有體會到升學的壓力,所以這一學年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個性發(fā)展都是至關重要的一年,學生不良的英語學習習慣必然導致這部分學生失去學習積極性,造成兩極分化的加劇。
一種行為,多次重復,就能進入人的潛意識,變成習慣性動作,這就叫習慣. 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較長的時間并且需要不斷強化,習慣一經(jīng)養(yǎng)成常常難以改變.人的行為習慣影響一個人的方方面面,不良的學習習慣也會對學生的學習和其他方面帶領很壞的影響。初二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常常是教師已經(jīng)開始上課,他的英語書還沒有找到,雖然也能意識到其他人已經(jīng)在聽講但并不認為自己有多錯,甚至還覺得他也在一邊找書一邊聽教師講課。對教師的善意提醒不以為然,對教師的批評不能接受,甚至認為小題大做太過嚴厲。喜歡一邊手里握支筆或者別的東西一邊聽教師講課。時間不長,他的注意力就不在聽講上了,經(jīng)常出現(xiàn)不知道教師問的什么問題的情況,開始還感到尷尬,漸漸地也無所謂了。
教師要求朗讀的時候,他經(jīng)常是無聲地在看,教師要求記錄的內(nèi)容,他總要比別人需要更多的時間,常常是心不在焉,左顧右盼,跟不上全班的節(jié)奏。課堂上的小組討論、競賽、展示等互動活動參與的積極性不高,有時候是比較勉強的參與,有時候干脆就一個人任性的窩在那兒。
課堂聽講效率的低下自然會帶來課后作業(yè)的無法完成,讀、背類的英語作業(yè)基本沒有做的習慣;默寫作業(yè)往往是當作抄寫作業(yè)來完成。練習鞏固類作業(yè),要么就是亂寫一些單詞,要么就是字母的隨意組合,連他自己也不知道寫的什么;要么就是想方設法千方百計找答案、借答案、買答案、網(wǎng)上搜答案,再不然就上家教,教師就會給答案,這樣至少第二天教師檢查的時候,作業(yè)是完成了。教師找到他,他會很無辜且一臉茫然地說“不會”。教師今天要他補好明天還是不會,直到教師失去耐心聽之任之。
初二學生這種狀況絕不是極個別的,以筆者所在的城區(qū)學??吹降那闆r,每班都有少則4、5 個多則10來個,對整個班級課堂教學影響很大,教師們既不能不問不管,聽之任之,也不能體罰或者變相體罰,而且他們對班級其他學生有壞的影響。管又改不了,不管更不行。造成這樣情況的原因很多,第一,留守兒童或者類似留守兒童。這些孩子當中相當一部分平時不和爸爸媽媽住一起,父母親的一方出國打工了,另一方在鄉(xiāng)下打工或者種地。放假了或者過年孩子才能見到家長,有的孩子幾年也見不到在國外的父母,家長的角色由爺爺奶奶甚至叔叔、阿姨來扮演,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大多只能通過電話,部分這樣的孩子就缺失了父母的關愛和教育,未能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第二,部分學生父母教育方式不當。因為受教育程度、自身工作等多種因素,不少家長沒有時間教育孩子,孩子放學回家家長孩子上班,父母下班孩子已經(jīng)睡了,第二天早上孩子上學的時候家長還沒起或者已經(jīng)又出去上班了;不懂得怎樣教育孩子,尤其是沒有結合初二孩子的逆反期這個年齡特點,有的還是棍棒教育,教師反饋了在學校的不好表現(xiàn)后就是一頓暴打;有的是壓迫式教育,根本不去和孩子交流溝通,家長制。有的是上一輩的溺愛,父母倒是想好好管孩子,但是孩子的爺爺奶奶不答應,父母為了顧及長輩的面子,沒法管孩子,想管也沒法管,這種現(xiàn)象在一些獨子單傳的家庭或者是第二胎的孩子的家庭比較普遍。還有一部分家長只顧賺錢,顧不上陪孩子管孩子,和孩子一起的時間太少,雖然給孩子提供了豐富的物質生活,但是不了解孩子內(nèi)心世界,也不關心孩子的習慣養(yǎng)成。第三,從小就是這樣。有部分孩子從小學起就沒有注意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經(jīng)年累月,孩子就這樣一年一年過來了,現(xiàn)在叫他做很大的改變,即使他自己也愿意,要在短時期內(nèi)確有實效也不容易。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弊鳛橛⒄Z教師,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好的英語學習習慣,改掉過去的不好習慣。要讓初二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改掉已經(jīng)成了習慣的東西的確是件不容易的事,而且是對英語這一門需要天天讀天天背的工具學科來說,策略的重要性就突顯出來了。
抓機遇,破舊立新。(1) 開學初。愉快的暑假結束后,幾乎全部的學生在剛剛踏進校園走進教室的時候都在心里暗下決心,新的起點一定要有新的表現(xiàn)。教師如果這時候能把握好學生的心態(tài),和學生一起定立課堂常規(guī),學生會樂于參與并且會比平常的行動積極有效的多。(2) 階段考試前。初二的學生都知道考試成績的重要性,他們會為一分甚至半分來找教師,即使是學習習慣不好的學生也希望考試有進步,所以這時候教師除了在全班組織有效的考前復習外,還必須和學習習慣不好的個別交流,提示他們在考前認真讀記練,比別人花更多的精力力爭取得好成績,如果能再指定幫助他學習英語的優(yōu)生,讓他不懂不會的都請人家?guī)兔?,他會有好的表現(xiàn)的。(3) 家長會后。一般家長會后家長都會和孩子進行或多或少的各種方式的交流,這時候,教師需要更多了解這部分學習習慣不好的學生,家長和他們交流的內(nèi)容,有沒有確立下一階段的學習目標,并且不要忘記告訴學生,課堂上、作業(yè)上教師是怎樣和家長溝通的,讓學生知道教師給學生留了面子,同時又知道自己以后要怎么做,他們會比較好地表現(xiàn)自己的。改掉一個壞習慣的同時也是一個好習慣逐步在養(yǎng)成。抓住一個好的契機,就是帶給學生一個希望一片曙光。
依法則,注重強化。據(jù)研究,養(yǎng)成一個習慣需要21 天,就是說,一個習慣的形成,一定是一種行為能夠持續(xù)一段時間,時間越長習慣越牢。要改變一個壞習慣,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實行21 天法則。大腦構筑一條新的神經(jīng)通道需要21 天時間。90 天(差不多一學期)以上的重復,會形成穩(wěn)定的習慣。所以初二年級能不能很好矯治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對初三的最后中考沖刺意義重大。習慣的形成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7 天,這個階段教師必須每天提醒這部分學生,包括課堂上的聽說讀寫、課堂參與等各個環(huán)節(jié),也包括課后讀記、練習完成等方面,必須刻意反復提要求,一貫的要求,學生可能會不理解不接受甚至對抗,需要教師耐心細致的開導之外還要講究方法,分層要求是必須的,但是合理的要求必須達到,因為一不留意,又回到從前。第二階段:7-21天,已經(jīng)比原先有明顯變化,自身有了更好的接受度,但是還需要教師經(jīng)常的鼓勵激勵與提醒,反復抓抓反復。對多數(shù)學習習慣不好的學生來說,這段時間會延長,家長的配合會讓這個過程更加有實效。第三階段:21-90 天,這一階段是習慣的穩(wěn)定期,它會使新習慣成為生命的一部分。英語學習每天都要新東西要學習,需要日復一日的堅持,對這部分學生來說,學生的提醒督促和教師的關注仍然必不可少,有的壞習慣是相當頑固的,要進步一點點難上加難,要回到從前倒是易如反掌的事。幫扶小組可以接替教師每天的督查,學習記錄可以讓學生看到自己一天天的進步,教師的鼓勵可以讓學生對前行更有信心。
易交流,親師信道。皮格馬利翁效應、教學相長的故事都告訴我們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要改變學生身上那些不好的學習習慣,首先要學生聽你的,信你的,這個聽是真正的接受,是信服,而不是屈服。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師生融洽交流的前提。一定要改變傳統(tǒng)的師生交流方式,站到和學生同一高度去和學生交流,做學生的朋友,教師必須和藹可親,真誠地對待每一個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教師這么做就是為了他們,為了他們的未來,學生主動接受教師的教育觀念后才能夠在課內(nèi)外自覺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要做到這點,還需要教師了解學生所思所想,理解他們的所作所為,切實關心他們,愛護他們,出現(xiàn)在學生需要的時候。
[1] 中國素質教育全書[M]. 北京:經(jīng)濟日報出版社, 1997.
[2] 顧明遠. 我的教育探究——顧明遠教育論文選[C].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1998.
[3] 張丹. 初中英語有效教學和諧課堂[M]. 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8.
[4] 王道福. 教師教學基本功的新修煉[M]. 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