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建斌
生命教育是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主題。小學生們對于生命可能還沒有強烈與深刻的感知,對于生命的意義與價值也仍然在探索中。然而,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正處于重要的啟蒙時期,這個過程中讓學生們對于生命形成正確認知,讓學生們對于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有正確的體驗,這非常重要。這不僅是學生自身的價值體系構建的一個重要因素,這也會幫助學生對很多教學文本有更好的體驗,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
生命教育可以在很多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得以展開。首先,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有意識的進行生命教育的滲透。課本中有很多體現(xiàn)生命的價值與意義的教學文本,在這些文章的學習中教師要透過有效的教學引導讓大家對于其中的思想情感有更好的獲知,這是展開生命教育的一個很好的途徑。同時,教師還可以有意識地就教學內容進行拓寬與延伸,可以讓學生們嘗試閱讀一些課外讀物,尤其是那些飽含生命價值的篇章。這不僅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范疇,這也會讓大家對于生命的意義有更深的領會,這樣才能夠讓生命教育很好地得到深化。
一次,和學生們一起讀到一篇有關地震的文章,文章中對于人的求生意識有著很深入的表現(xiàn)。閱讀結束后我向學生提問:是什么讓孩子能在廢墟中活了下來?學生紛紛發(fā)言:是他頑強的毅力,是父親給予他希望。從這個故事中讓學生體會到,有自信、有毅力的人就能在死神面前活下來。它教給學生的不僅是愛,更多的是對生命的珍愛,對生命的認可。這便是一個很好的教學引導,透過文本閱讀不僅鍛煉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們也深化了對于生命的價值的體驗,這些都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組成。
在作文教學和練習時,教師同樣可以很好地滲透生命教育,這也是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的一個過程。教師可以選取一些有代表性的作文主題來深化對于學生生命意識的培養(yǎng)。從學生的文本表達中,教師會直觀感受到學生的思想情感,也能夠在此基礎上給予學生一些有針對性的教學引導。這些都是生命教育能夠得以滲透的模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以及思想深度都會得到培養(yǎng)與鍛煉。
一次課堂上,我讓學生以“母愛”為話題展開作文習練。一位學生在習作《深沉的母愛》中寫到:媽媽就是我生命中的一盞燈,照亮著我前行的路,叫我鼓起勇氣爬起來,千萬不要放棄。生命的美妙在學生的筆下緩緩流出,可以看出,學生對生命的認識可以說是非常的深刻。特別是512汶川大地震時,許多人房屋倒塌,家破人亡,妻離子散,那一陣陣撕心裂肺的哭喊聲,那發(fā)自肺腑的對生命的聲聲呼喚,深深地震撼了孩子的心。教師要善于透過作文習練來深化對于學生生命意識的培養(yǎng),這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與構建將會是很好的推動。
語文課程的教學不應當僅僅局限于課堂上,教師也應當適當組織一些課外實踐活動。無論是組織學生觀看影視作品,還是帶學生參觀一些博物館或者藝術館,這些都是很好的活動形式。這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這也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向學生們滲透生命教育的過程。當學生親身參與到活動過程中來時,大家對于很多內容的理解與感受自然會更加深刻,這個過程中展開的生命教育效果也會更好。
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組織一些有意思的課外實踐活動。例如,一次活動課中我讓學生觀看了法國記錄片《微觀世界》中屎殼郎(一種昆蟲)滾著它的糞球前進的一個小片段。在這個片段中,屎殼郎遇到了不少困難,它的糞球足有它身體那么的大,前進的道路又不平整,到處是突出的小枝條、石塊,天公也不作美,下起了人類不以為然,對于昆蟲卻可能致命的大暴雨。在觀看的同時我會要求學生結合“熱愛生命”這一主題思考自己對片段的看法、感受。學生們對于看到的內容都很感興趣,屎殼郎那種鍥而不舍的精神也讓學生們十分感動。大家在談自己的想法與感受時都紛紛表達了對于生命的敬畏,這也是生命教育滲透的一種直觀體現(xiàn)。
滲透對于學生的生命教育應當成為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中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學生們只有對于生命形成正確的理解與感知,這樣才能夠讓大家對于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有進一步的體會。教師在平時的課堂上要深化對于學生的引導,要透過各種多樣化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們對于生命有更好的感受,這對于知識教學同樣能夠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