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華
所謂“四要素”教學法,即“導學、探究、拓展、評價”教學法,其基本出發(fā)點是為了充分調(diào)動初中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挖掘他們的思維潛能,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這對改善文言文教學高耗低效的教學現(xiàn)實有著積極的意義。實施“四要素”教學法,尤其要注意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于小組構(gòu)建、問題設(shè)置、激勵評價和學情了解等方面傾注更多的心血,以深入推進初中語文課程改革。
傳統(tǒng)的文言文教學課堂,老師過于注重字詞解釋、句子翻譯,忽略了其文學色彩與情感價值,嚴重削弱了文言文的美感,導致初中生對文言文學習興趣不高。在實施“四要素”教學法的過程中,筆者在興趣導學方面給予了十分的重視,以期點燃學生的求知之燈,為構(gòu)建有效的文言文教學課堂奠定基礎(chǔ)。
以八年級語文下冊《送東陽馬生序》一文教學為例,課堂伊始,筆者出示了以下幾個問題,組織學生們自主預習:(1)宋濂是明初文學家,請問“序”這種體裁相當于今天什么類型的應用文?(2)古語云:嚴師出高徒。閱讀課文,你喜歡文中宋濂當年的老師嗎?(3)概括宋濂求學時遇到了哪些困難,并分析本文主要采取的寫作方法。
這三道題,無一是機械地查詢、記憶知識,與傳統(tǒng)文言文教學方法迥然不同。在這幾個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將文言文同現(xiàn)在的學習生活緊密地聯(lián)系在了一起,很好地激發(fā)了他們主動學習的意識。有學生說“序”這種文體有點像畢業(yè)時老師給我們的留言;也有學生說還是現(xiàn)在的老師親和力強,宋濂的老師太過于嚴厲,自高自大;學生們說得最多的還是現(xiàn)在優(yōu)越的學習條件,與宋濂相比,自己真是太不爭氣了。不曾想,一直以來令自己破費思量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教學目標就這樣輕而易舉地實現(xiàn)了,讓自己充分體驗了一把改革教法的甜蜜與幸福。
當然,要回答這幾個問題,學生們必須建立在深刻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但只要有了濃郁的學習興趣,還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
建構(gòu)主義理論指出,探究是新課程背景下文言文課堂教學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一定要凸顯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在積極實踐“四要素”教學法的過程中,筆者始終堅持學生自讀與教師指導相結(jié)合,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相結(jié)合,思維訓練與識記積累相結(jié)合的原則,以有效探究撥開了學生的迷惑之霧。
在教學九年級《與朱元思書》一課時,筆者在課堂上將之與七年級的《三峽》進行了比較閱讀,并提出了以下探究性問題:(1)兩文都寫了山水,三峽與富春山的山水之景有哪些相同的地方?(2)兩文都寫到了猿鳴,試分析其寫作目的是否相同。(3)在行文思路方面,兩文也有所不同,試作簡要分析。
這幾個問題極具探究價值,學生們在自主思考的基礎(chǔ)上,生生交流、師生交流,得出了山水方面的相同點:山,兩處都連綿、高峻;水,兩處都湍急、清澈。令教師特別驚訝的是,學生們還得出了這樣的探究結(jié)果:《三峽》一文中的猿鳴在于烘托凄涼、悲傷的氣氛,《與朱元思書》一文中的猿鳴則表現(xiàn)了富春山的生機勃勃;《三峽》以總分為序,按照季節(jié)來寫,《與朱元思書》同樣以總分為序,只是照應著水、山等景物來寫。讓筆者不由得感慨,你給學生提供的舞臺有多大,他們回饋給你的驚喜就會有多大。
在某種程度上,課堂探究幾乎是課程改革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它不僅促使學生有效達成了教學目標,還促進了他們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激活了他們心靈深處的創(chuàng)新因子。
誠如葉圣陶先生所說,教材無非只是一個例子,文言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文言語感,升華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學習能力。在教材之外,中國古典篇章浩如煙海,組成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從這個意義上講,拓展是“四要素”教學法的關(guān)鍵一環(huán),可以給初中生推開一扇明亮的窗。
教學九年級《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篇文言文時,筆者在課堂上拓展鏈接了《韓信受胯下之辱》《越王勾踐反國》兩篇文章,以著名的歷史人物韓信、勾踐來深化學生對于“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一孟子思想的認識。這個環(huán)節(jié),筆者給學生出示了下面的練習題:(1)除了“胯下之辱”這個成語,你還了解韓信的哪些故事?(2)越王勾踐成功滅吳,他所遭受的苦楚僅僅一個“臥薪嘗膽”就能概括得了嗎?(3)結(jié)合這幾篇文章,談?wù)勀銓Α吧趹n患,死于安樂”的體會與認識。
課堂展示環(huán)節(jié),有學生提到了韓信寄食、韓信拜將等故事,也有學生談到了“臥薪嘗膽”不僅是身體上遭受苦難,更難承受的是精神上的折磨,他們紛紛表示自己以往抱怨食堂飯菜太差,上課時間太長,學習太累的想法是多么的幼稚可笑,并下定決心要努力學習,為贏得人生的精彩不懈努力。
非但如此,還有學生提到了“乃苦身焦思”中的“苦”,與“必先苦其心志”中的“苦”字用法應當一致。長期以來,筆者一直為如何調(diào)動學生文言文學習的積極性而大費腦筋,這節(jié)課的有效拓展環(huán)節(jié)無疑指明了一條有效的通道。
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們都認識到了課堂評價在構(gòu)建高效課堂中的重要作用。“四要素”教學法中,筆者主張評價不僅要有激勵性,更要有啟迪性、創(chuàng)新型,為營造靈動的文言文教學課堂插上騰飛的雙翼,唱響初中生文言文學習的奮進之歌。
教學八年級語文上冊《記承天寺夜游》一文時,有學生對蘇軾于文中流露的復雜情感進行了解釋,說與剛剛學過的《小石潭記》中柳宗元的心境有些相似,都是“心中澎湃,卻說不出來”。聽到這些角度新穎、視野開闊的解釋,筆者覺得僅僅是掌聲、贊美都不足以啟迪學生思維,便給出了這樣的一句評價:“你是蘇軾、柳宗元的知己,那么就請你替他們說說心里話吧!”
這名學生從蘇軾賞月的欣喜,談到了貶謫的悲涼,還有人生的感慨,散步的悠閑,句句精彩、字字珠璣,博得了班里學生潮水般的掌聲。筆者靈機一動,在課堂上開展了學生互評教學活動,學生們除了一致夸贊剛才的那名同學以外,還有兩處點評給筆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1:莉莉說蘇軾是一名“樂天派”,我覺得這個“樂”來源于他豁達的胸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
生2:我最欣賞浩磊同學的朗誦了,尤其是最后一句,帶有一絲的失落,還有一絲的自嘲,但更多的是灑脫,引用老師的一句話,就是浩磊也是蘇軾的“知己”了!
筆者相信,這節(jié)課一定會給學生今后的人生旅程帶去美好的回憶,前進的動力。
總之,行進在如火如荼的課改大潮中,我們唯有以生為本,唯有不懈創(chuàng)新,才能跟得上時代的腳步,培養(yǎng)出德才兼?zhèn)?、全面發(fā)展的世紀英才。運用“四要素”教學法可以有效地提升初中生的文言素養(yǎng)、語文能力,但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改革的腳步應該永不停歇,需要努力去做的工作還有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