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蒙古涼城縣第一小學 邵 峰
情感體驗是學習語言文字的內(nèi)在動力,貫穿于學習語言的全過程。在教學中,要適時、適量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各種情境,使他們能在一種輕松、活躍的氛圍中,學有所得、學有所獲。
傳統(tǒng)教學以課堂教學為主,在教學改革蓬勃發(fā)展的今天,我們的教學應以多種形式進行。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我嘗試了將學生帶出課堂,利用大自然的情景來為教學服務。教學二年級語文《秋游》一課時,講到“天空中的云,有的像……有的像……”我?guī)ьI(lǐng)學生走出課堂。在大操場,讓學生實地對天上的云進行觀察。當時天氣晴朗,天空中飄著幾朵白云,學生一邊觀察,一邊想象。追著要告訴老師,這朵云像駱駝,那朵云像手槍……學生發(fā)言極為激烈。然后再帶學生進課堂,進行《秋游》的學習。由于有了直接的體驗,學生對課文中的內(nèi)容不但理解得透徹,而且朗讀得特別有味兒!
低年級學生對于具體、感性的事物比較感興趣,而對于邏輯、抽象的事物就不會太喜歡。二年級《動手試一試》一文,雖然記述的是一件事情,但事情的起因、發(fā)展、結(jié)果,卻是需要邏輯分析去理解的。為此,在教學中,我借助課文中的實驗,進行了一場實地、真實的實驗。先端出滿滿的一杯水,放入一個石子,讓學生看有什么事情發(fā)生。學生都觀察得很認真,發(fā)現(xiàn)水漫了出來。然后我問,如果放進去的是金魚,水會漫出來嗎?有的說會(已經(jīng)預習過而已理解課文),有的說不一定(還沒有預習課文)。于是我現(xiàn)場實驗,將帶來的一條金魚放入水中,讓學生觀察。結(jié)果水也漫了出來。然后導入新課。由于對于真實的答案已經(jīng)知道,且是看著實驗知道的,學生對于后面的學習就順利了許多。
小學生都非常喜歡童話故事。對于課本上的幾篇寓言,也是情有獨鐘。在這些課文的教學中,導入和學習時,學生是非常感興趣的。如果在朗讀時,仍能使學生保持一種十分興奮的心情,無疑是有利于學習的。而分角色朗讀,就是一種很好的手段。我在指導《狼和小羊》的分角色朗讀時,為學生準備了頭飾(狼、小羊),讓學生到講臺邊來表演。由于頭飾渲染了氣氛,學生們都格外的興趣盎然。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學得開心。
總之,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不僅使學生學習得更加有趣,也使教學變得更為有聲有色。在教學中,要適時、適量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各種情境,使他們能在一種輕松、活躍的氛圍中,學有所得、學有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