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平實驗小學桂林校區(qū) 陳偉寶
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歷經時光磨礪,愈發(fā)熠熠生輝,啟發(fā)了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陶先生力主將“教授法”改為“教學法”,而后發(fā)展到“教學合一”的思想,構建了教師與學生的新型關系,強調了學習的主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位置。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為此,語文教學就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要徹底改變滿堂灌為主的形式,以應試為目的的枯燥、古板的教學現狀,取而代之的是激發(fā)學生求知欲,開啟學生智慧的充滿生機活力的現代課堂教學。語文課堂要煥發(fā)生命活力,就是要讓學生動起來。
“治學以興趣為主?!睂W生有了興趣,就會自覺地動腦筋,主動去克服重重困難,進行有效的學習,從而確立自己的主體地位,發(fā)揮自己的主體作用。教學中,教師應從實際出發(fā),確立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努力營造一種和諧、興趣盎然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受到陶冶、感染的激勵,從而主動學習。1.設疑布難,激發(fā)學生好奇心。2.巧設懸念,激發(fā)學生探知的迫切欲望。3.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自然產生主動求知的心理沖動。如在教學《荷花》一文時,我先在課前讓學生去觀察荷花或者一些把有關荷花的圖片貼在黑板上,給學生創(chuàng)設荷花池的情境。課一開始,我播放江南名曲《采蓮》,并投影課文的插圖。動聽的音樂、色彩美麗的圖畫,很快把學生的心牽住,他們的學習興趣一下子就激發(fā)起來。在此基礎上,我說:小朋友,你們欣賞過荷花開滿池塘時的情景嗎?這節(jié)課我們好好讀一讀《荷花》,一起去領略荷花的美吧!然后,我讓學生聆聽配樂朗讀,初步感知課文的意境。接著,我放手讓學生借助拼音自讀,品味課文,讀出韻味。指導學生邊看圖,邊感受荷花“美與香”的氣息,引導學生把自己想象成畫中的人,自由暢想。這樣教學,學生就會入情入境,內心不斷掀起情感的波瀾,與課文產生共鳴,從而理解感悟語言文字。4.觸動情感,激發(fā)探索。當問題能觸動人的情感的時候,往往容易喚起主動探索的欲望。在教學《灰雀》一課中,我是這樣引導學生學習第二段的,我讓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灰雀的可愛及列寧愛鳥的感情后,忽然皺眉,著急地說:“可是,有一天胸脯深紅的灰雀不見了,你想列寧心里急不急?他會怎么做呢?”情節(jié)的突然變化,泛起學生情感的漣漪,掀起了他們對灰雀下落的擔心以及急列寧所急的情感,從而喚起他們學習下文的欲望。
課程標準強調: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在課堂上,教師的作用在于組織、引導、點撥,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取知識。所以說學生是關鍵。心理學認為:課堂上只有經常性啟發(fā)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自己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探索知識、尋求答案的最佳學習狀態(tài)中。因此,在課堂上要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重點和關鍵是要讓學生在課堂上獨立思考,使學生敢想、敢說,不受約束地去探究、思考,使學生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去“標新立異、異想天開”。讓學生在問題、探究、無拘無束的討論中全方位參與學習,給課堂教學注入生機。如在教學《兩個地球同時著地》這一課時,我先讓學生圍繞課堂提出問題,答案用直線找出,不理解的地方打上問號。再讓學生把不懂的問題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在小組中交流、討論。通過同學之間的互相啟發(fā),達到互相吸收,互相補充,互相糾正。這樣在相同的時間里,學生的發(fā)言機會、鍛煉機會就變多了。討論出來的問題也就比較完整、詳細。有些小組下課后,還做了實驗呢!教師指導學生在標點不同處、字詞精當處、語句重復處等質疑。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的質疑水平會逐步提高,一些學生能提出具有較高思考價值的問題。如《燕子》最后一節(jié)有這樣的句子:“藍藍的天空,電桿之間連著幾痕細線?!庇袀€學生讀到這里,提出自己的疑點:這里的細線指的是電線,為什么不用“條”或“根”而用“痕”呢?在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時,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我清清楚楚地看見,也清清楚楚地記得,他的……”學生讀到這里問老師:“這里兩個清清楚楚的意思相同嗎?為什么要重復這個詞呢?這些問題,無不體現學生獨立思考,深入讀書的主動求知心理。
通過這樣動手、動口、動腦訓練學生,能促使他們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學習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教師在學習過程只做到引導、點撥。充分調到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在全方位參與中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率,使語文課堂生機勃勃,充滿活力。
一個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學生對事物的認識總會有自己見解,而不會迷信、盲從同學或老師的看法。教師就要善于發(fā)現、善于引導。如在教學《找駱駝》一文中,教學完課文后,我問:商人能不能找到駱駝?學生對于這個問題看法不一。認為找不到駱駝的學生說:沙漠中風沙多,一陣狂風之后,腳印、蜜、米被覆蓋起來,商人失去線索,不一定能找到駱駝。持肯定意見的學生提出:課文并沒有提到故事發(fā)生的沙漠里,若發(fā)生在山路上,還是能找到的。我抓住這個契機,讓學生續(xù)寫這個故事。這些都充分反應了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分析的能力,顯示出他們強烈的主體意識。
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難免會有困難、差錯、失誤,尤其是那些學習困難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在課堂上獲取成功,嘗到成功的喜悅,在體驗中學習。讓課堂上的弱勢群體動起來,使課堂真真實實地活起來。我在教學實踐中嘗試了分層教學,即經常讓一些成績較差的學生回答一些淺顯的問題,對于他們的回答,我經常作出一些模糊的激勵性評價。例如:其實你很聰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會學得很好;這個問題說得好,你是個愛動腦筋的好學生;你的看法很獨特;你的分析有道理。諸如此類的評價,不但承認學生的進步,而且強化了學生進步,并使學生在心理上也感到進步,體驗成功的快樂,在學習上也就更加積極主動。
總之,要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就一定要把它變?yōu)閷W生們的樂園,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角,這才是真正意義的語文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