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盧龍縣盧龍鎮(zhèn)中學 張 艷
情感是教學的生命。沒有情感的灌注,“道德就會變成枯燥無味的空話,只能培養(yǎng)出偽君子”,教育只會流于形式,內(nèi)涵盡失。對工具性與人文性并存的語文學科而言,情感是催化劑,是魂,亦是根!情感的培養(yǎng)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更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眾所周知,語文教學是積累語言、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生成能力的認知過程,更是陶冶情操、蕩滌心靈、提升修養(yǎng)與審美的情感歷練。沒有情感的交融,學生無法解讀文本,無法進行和諧深入的生本對話、師生對話;沒有心靈的撞擊,感性思維不會凝成智慧的火花,不會達到“思想消融在情感里,情感消融在思想里”的境界。所以語文教師要充分開發(fā)和利用這一非智力因素,把知識的種子撒播在情感的土壤上。
一名好教師應該把真情灌注在每一節(jié)課,把溫暖傾注在每個學生身上。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愛人吧!對人的愛是你道德的核心!”愛是教育的支點,其源頭是對事業(yè)的執(zhí)著、對學生的熱愛。知之深則愛之切,只有付諸真情與愛心,把自己的情感融于教學、融于學生,才能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才能與學生心理相融,思想碰撞,情感共振。
用情要求教師加大對學生特別是對學困生的感情投入,“要像愛護最寶貴的財富一樣愛護兒童對你的信任這朵最嬌嫩的花兒”。 像“對待一朵玫瑰花上顫動欲墜的露珠那樣小心”呵護他們,運用情感影響力,贏得學生對教師的親近、信任,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內(nèi)驅(qū)力。從前以嚴治班的我,對違紀學生從不姑息,總是嚴厲呵斥,即使表揚進步學生時也很少流露溫情。班內(nèi)紀律穩(wěn)定,但總感覺學生的心和我越來越遠,好像隔了萬水千山,課堂上任你怎么啟,他就是不發(fā),課堂壓抑而沉悶。后來有一天我抱著厚厚一摞作業(yè)本走向教室,迎面走來三個學生,就在他們漠然地想從我身邊走過時,我破例喊住他們,且遞上一副笑臉:“乖,幫老師拿著。”就在這一瞬間,他們的表情由疑慮轉(zhuǎn)為驚喜、感動,回我天使般燦爛的笑臉,迫不及待地從我手中奪過作業(yè)本,飛快地向班里跑去……從那以后,我和學生關系陡然發(fā)生變化,學生也因為愛我而愛我的語文課,每節(jié)課都成為我們的一種期待。
教師的情緒還牽引著學生,因此語文教師還要以昂揚的情緒迅速進入“角色”,用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的語言,飽含熱情、充滿鼓勵的眼神,落落大方、溫柔得體的手勢傳遞感情信息。當學生高度緊張之際,教師適時引導,給予尊重信任、熱情鼓勵,淡化其恐懼心理,樹立其自信,激發(fā)其創(chuàng)造的激情。往往教師的一句肯定便是學生的轉(zhuǎn)折點,學生從表揚中看到希望,感受到陽光,從而走出低谷,樹立自信。
教師要深挖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情感是文學作品的靈魂。翻開語文教材,品讀一篇篇美文,無論是情景交融的詩歌、文質(zhì)兼美的散文、蕩氣回腸的小說、一波三折的喜劇,字里行間無不流淌著濃郁的情愫,或喜或悲,或愛或憎,或激昂悲壯,或低回哀婉……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情感啟迪的藍本。如果說朱自清的紀實散文《背影》以醇美的韻律、深情略帶苦澀的訴說向讀者展示了在生活困窘、精神壓抑的特定境況下父子相愛相憐的感情,父親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步履蹣跚的背影濃縮成最優(yōu)美的形象定格,成為父愛的象征,它伴隨著兒子走過人生的風風雨雨,令愛子刻骨銘心,亦讓讀者熱淚潸然。把握這情,才能理解“拳拳愛子心,悠悠父子情”,才能讀懂朱自清,讀懂背影!那么《范進中舉》冷峻詼諧的文字折射的是對封建科舉制度的痛恨、對冷酷涼薄的世風的鄙棄,透過前倨后恭的胡屠戶、喜極而狂的范進、趨炎附勢的鄉(xiāng)鄰,我們看到的是封建制度對人精神世界的摧殘!恨則是行文的主線?!毒G色蟈蟈》更是法布爾醉心于清新淳樸的大自然,于草叢、林間、河畔潛心觀察所得。沒有對弱小生靈的憐惜與熱愛,文學長廊便不會有那勇敢機智的蟈蟈了。
以客觀準確見長的說明文,冷靜的文字亦能滲透微妙的情感,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在形象介紹紀念碑的壯美時不也正是頌揚烈士的豐功偉績嗎?《從宜賓到重慶》那“像輕紗,撲朔迷離……使山城顯得格外溫柔可親”的霧,那如詩如畫、嫵媚動人的江城的夜流露的不正是作者對祖國河山的熱愛嗎!
因此,語文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善于挖掘、捕捉文中情,以此為綱展開教學,在探析、理解、品味、鑒賞中調(diào)試學生的情感,感染學生心靈,陶冶學生的性情,達到“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钡挠榫辰?。
“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蔽膶W作品是作者情感的外露,我們捕捉其情不是終極目標。尋情是為移情,即通過朗讀引發(fā)、研讀體味、情景再現(xiàn)、烘托渲染等多種手段與方法,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與作者、人物同化,激起學生感情波瀾,實現(xiàn)良好的情感體驗,喜其所喜,憂其所憂,樂其所樂,哀其所哀,這樣才能培養(yǎng)能力,開發(fā)智力,凈化心靈。
移情可借助誦讀吟詠。詩歌、散文的神韻只有通過朗讀、吟詠才能轉(zhuǎn)變?yōu)橐环N時空藝術(shù),使學生忘卻自我,融入作品。教師莫忽視范讀或指導學生誦讀,只有讀出節(jié)奏,讀出意境,讀出感情,變無聲的文字為有聲有情的語言,才能使學生受到強烈的藝術(shù)熏陶,進入審美佳境。
移情可借助音響、圖像巧設藝術(shù)氛圍。如《在烈日和暴雨下》訴說的是舊社會人力車夫的苦難生活,教學時利用多媒體展示兩幅畫面:烈日炎炎,祥子滿頭大汗在酷日下掙扎;凄風苦雨中,祥子渾身濕透,在暴雨中掙命。引導學生結(jié)合生活體驗感受祥子所受煎熬,并以旁白的形式播放錄音,再現(xiàn)祥子的痛苦與辛酸。觸手可及的形象,娓娓道來的旁白產(chǎn)生了強烈的震撼力,對祥子的同情加深了學生對舊制度的痛恨,對新生活的珍惜。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運用通感的手法,把微風吹拂的“荷香”比喻成“遠處高樓上傳來的裊娜的歌聲”,現(xiàn)代化的教學設備為我們變抽象的文字為鮮活的形象提供有力保證,運用Flash制作的課件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遼闊碧綠的荷塘、亭亭玉立的荷花、淡淡的月光下隱約可見的高樓,配以《二泉映月》的樂曲,悠揚悅耳,若有若無,絲絲縷縷……濃厚的藝術(shù)情調(diào)將學生帶到月光照耀下的清華門,賞那田田的荷葉,嗅那縷縷的荷香,思想得到凈化,情感得到升華……
移情可借助談話、生活小品等形式完成。如《背影》,在學生深刻理解父親拳拳愛子心時,我便組織他們展開思維的空間,訴說自己的情感體驗:“感謝作者用筆、用心將父愛凝成文字,讓我們經(jīng)歷了那讓千萬人感動過的感動,你愿意把你珍藏的記憶拿出來,讓大家分享你的幸福嗎?”這樣,他們在回顧往事、感受親情中跨越時空,浦口車站的送別已走進他們記憶深處;《爸爸的花落了》是林海音獻給父親的贊歌,整體感知、美點追蹤后,我有意安排學生表演小品《媽媽愛吃魚頭》,面對鮮美的紅燒魚,媽媽憐愛自然地將魚肉夾進女兒碗里,自己只是默默咀嚼魚頭,她回答女兒的疑慮時又是那么自然:“媽媽愛吃魚頭。”小品使學生陷入理性的思考:愛吃乎?愛女乎?“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不知不覺中學生感受到愛,懂得了感恩。
總之,“感人心者莫過于情”,語文課堂應是情感交流的海洋,有情感的驅(qū)動,才能“使學生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富于情感的語文課堂,具生命力!
[1]盧家楣.情感教學心理學原理的實踐應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211
[3]于漪.興趣·情感·求知欲——閱讀教學藝術(shù)談[J].語文學習.198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