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宣東
(福建省龍巖市第二中學)
我們知道,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和充滿活力的場所,也是教師傳道授業(yè)的主陣地,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取決于課堂教學的質量。正如葉瀾教授所說:“課堂教學蘊含著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師生的生命活力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有效發(fā)揮,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養(yǎng)和教師的成長,課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敝挥凶屨n堂“活”起來,才能真正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達到提升思想品德課實效性之目的;只有讓課堂“活”起來,才能避免“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只有讓課堂“活”起來,才能實現學生自主探索、發(fā)現、研究以及合作學習的目標與任務,構建充滿人文情懷,閃爍智慧光芒,洋溢成長氣息的活力課堂。
讓思想品德課“活”起來,是由當前思想品德教學存在一些實際問題決定的。首先,中考“指揮棒”嚴重影響著思想品德課教學,特別是開卷考,決定著師生對待思想品德課的態(tài)度及重視程度,這讓學生產生了不用背不用記可以查找課本和資料的思想。這是認識上的誤區(qū),學好思想品德課,不光在于“死記硬背”課本知識,還要結合時政知識,更重要的在于理解、梳理、歸納知識,提高分析、運用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其次,思想品德學科具有與時俱進的特點,教材改革頻率相對較高,教學內容調整更新幅度較大較快,這給教師在較短時間內適應教材帶來挑戰(zhàn),許多“老”教師,靠經驗教學,沒真正“吃透”新教材的精神和實質內容,造成了教學上有一定的“真空”地帶。多年來,筆者對思想品德教學的現狀進行一些分析和研究,結合一些成功的課改經驗和模式,探索出了一些自己的教法和主張。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苯虒W是一門藝術,需要智慧和激情,新課改形勢下思想品德教學對教師的教學理念、方式和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實踐證明,適應新課程改革,關鍵在于“活”,不能一成不變,延續(xù)老思路與老辦法。
首先,教師要以人為本,端正教學態(tài)度,重視課堂效果,努力采取各種教學措施來打造活力課堂,充分發(fā)揮思想品德教學的育人功能,以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和能力的提高。其次,教師要調整姿態(tài),放下身段來關注學生,不但要重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更要注重學生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實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有機統一。最后,教師要結合時政,把當前的時政熱點、難點與課本知識有機結合,做到既有理論指導,又有實踐創(chuàng)新,為構建活力政治課堂架設雙驅動,生成活力課堂。
在教學中,筆者引用中醫(yī)的理念:“病人是最好的醫(yī)生,醫(yī)生只是來幫助病人的”!同理,“學生是最好的老師,老師只是來幫助學生的”!老師是引導學生的,是為學生解惑的,克服學生依賴性,成為學習的主人。每學期初,筆者安排三人一組負責一個課時,讓學生自主學習討論準備,把講臺留給學生,讓學生來上課,老師只做引導指導和點評概括,甚至教學公開課“尊重和維護隱私權”都讓學生來完成,這樣既挖掘了學生的潛能,鍛煉了膽識和口才,又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增加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齡特點,結合相關的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如自主學習、小組交流,成果展示、交流質疑,合作探索的模式。
比如,互聯網改變了人們的工作與生活,同時它也在改變著人們的學習模式,在教學中可以很好地使用翻轉課堂、微課等手段進行教學。在講“善用法律保護自我”這一課的時候,可以先制作視頻向學生講述一些當今社會出現的關于同齡學生的典型事件,讓學生對這些事件產生共鳴。在視頻中可提出這樣一些問題:(1)我們身邊有哪些方面的侵害?(2)我們身邊有哪些保護?(3)為什么要加強自我保護意識?讓學生進行主動先學。學生在自學理解的基礎上,課堂上與師生進行互動交流,集中解決重難點問題,這樣的教學更活躍、更有效。又如,在講“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這一課時,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營造課堂氛圍,舉行模擬法庭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設法律案例情境,啟發(fā)學生思考,引導學生討論,這樣做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強化學生對知識點的識記,提高教學效率。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轉變自身在課堂上的角色,將課堂的平臺交給學生,將自己由課堂主導者和表演者的角色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成者,切實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安排學習內容,選擇學習途徑,自我探索和發(fā)現解決問題的方法,自我檢測,自我總結,自我構建知識體系。比如,在教學“財產留給誰”這一內容時,讓每一位學生了解身邊親屬鄰居的財產分配情況,并讓學生談體會和感受,甚至困惑,這種教學方法既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又讓學生對遺產分配有了新的認識。而課堂上,學生又提出非常好奇的問題,例如,被剝奪政治權利判死刑的人財產能不能繼承?一個人突然死亡,財產歸誰?這種教學方法把學生從壓抑的學習氛圍中解放了出來,讓學生自己安排自己的學習,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以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探索精神。
在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互動,不僅有利于消除學生與老師的距離感,讓學生更加尊重和喜愛老師,更加喜愛思想品德課,讓課堂變得更加活躍,在學習中能充分展現個性、發(fā)揮天性,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素養(yǎng)、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在教學中可滲透游戲、辯論、競賽、情境再現等方式,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扮演好參與者和同伴角色。在“愛在屋檐下”的教學中,采用活動課的形式,讓學生給家長寫信,然后在家長會時將信件交給家長,并囑咐家長也給孩子寫信,并選幾篇不公開姓名的“佳作”,進行朗讀,產生共鳴,把平時不敢說的、不敢表達的都寫在紙上,很多父子之間從未有過書信往來,通過這一模式,加深了親人之間的溝通和了解,增強了親人之間的感情,更增強了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傊?,教師不僅要做學生的良師,而且還要做學生的益友,要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可以利用QQ、微信等交流工具與學生交心,還可以利用業(yè)余時間與他們談心,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努力成為學生的好朋友。
沉重的學業(yè)負擔有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專家呼吁給學生減負,可是有些教師為了減輕學生的負擔,不留課后作業(yè),有的甚至還取締了相關的輔助材料。這種做法顯然是不可取的,這不利于學生對思想品德知識的鞏固與掌握。教師要在新課改中把握好度,因材施教,對學生施以不同的教學任務和課外作業(yè),既不讓學生放任自流,又不讓學生“超負荷”學習,而是讓學生保持一定的“活”度。比如:當要講解“多元文化‘地球村’”這一教學內容的時候,教師可根據學習成績?yōu)閷W生安排不同的教學任務,進行分層教學。對于那些學習成績好,教師要適當增加教學內容的難度;對于那些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教師要降低教學任務的難度,這樣做會讓每一位學生都感覺到學習是一件比較輕松的事。同時,布置課后作業(yè),根據教學需要,給學生分層布置一些有價值的課后作業(yè),如了解鄉(xiāng)土文化、永定土樓文化或族譜等身邊的文化,從而更深刻地理解文化軟實力的作用和文化傳承的必要性,讓學生在完成課后作業(yè)的過程中深化記憶、鞏固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