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素梅
摘 要:學習方式不同于學法,是學法的上位概念。準確評學習方式需要首先了解學習方式在體育課堂教學選用過程中存在的若干現(xiàn)象,并確定好評學習方式的視角,把握評學習方式的關鍵。研究表明:學習方式在選擇上未表現(xiàn)出清晰的依據(jù),在對體育學習方式的認識上還存在一定的誤區(qū),而且在使用學習方式的時候,或多或少地有極端化現(xiàn)象。在確定評學習方式的視角上,不僅可以從表現(xiàn)性上了解教案上的學習方式文本呈現(xiàn)形式與內容,還可以評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學生采用某些學習方式進行學習時所發(fā)揮的引導作用,或是直接從實效性上評學生在學練中的學習方式操作過程與結果,還可以從教材的角度評學習方式選用的針對性等。評體育學習方式應把握的一個關鍵就是觀察、分析并確定是否體現(xiàn)“真”字,如是否是真自主、真合作和真探究。
關鍵詞:體育;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5)08-0023-03
體育新課程改革以來,任課教師越來越多的采用新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然而,在引入新的學習方式的過程中,有些課堂卻出現(xiàn)了假自主、假合作、假探究等形式化學習方式,不僅不能給體育課堂帶來積極的正面效應,還會不同程度地影響學校效果的有效性。由此,在評學習方式的時候,就要力求避免被虛假的學習方式掩蓋,要能夠將學習方式在選用中的真問題剖析出來,并能夠找到問題的根源以及解決的有效策略。然而,如何通過細心觀察看出學習方式選用中存在的真問題,如何巧妙地評學習方式?本研究重點就以上問題展開討論。
一、體育學習方式選用中的若干現(xiàn)象
體育教學中選用學習方式,不僅要能夠有科學的依據(jù),還需要有正確的認識,更需要明確選用不同學習方式所能夠達到的效果??墒?,在實踐中卻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現(xiàn)象,以致影響教學的有效性。
1.學習方式選擇依據(jù)不清現(xiàn)象
體育課堂教學選擇什么樣的學習方式既與教材有關,還與學生的學習基礎及學習特點有關。但是,從諸多體育課堂上所呈現(xiàn)的方式不匹配、對象不適宜和效果不明顯的現(xiàn)象可以看出,有些教師在選擇和確定采用什么樣的學習方式方面缺乏明確的依據(jù),帶有一定的隨意性。例如,一節(jié)小學二年級的跳單雙圈課上,本來該教材內容十分簡單,主要是以提高學生的跳躍能力為主的教材,基于本年齡段的學生學習能力和身心發(fā)展特點,通過一些趣味游戲等形式,在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積極性的同時,提高其跳躍能力以達到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可是,任課教師卻莫名其妙地采用了讓學生分組探究的方式,組織了多次扎堆探究學習的環(huán)節(jié),結果學生既探究不出實際的效果,也影響了學生跳躍能力提高的練習,體能素質的提高也自然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2.學習方式認識存在誤區(qū)現(xiàn)象
新課程改革以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引入體育課堂,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能力,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但是,在對體育學習方式的認識上,很多課堂明顯反映出,在采用什么樣的學習方式,以及如何使用最佳學習方式上存在一定的認識誤區(qū)。有些課堂,把一般的分組練習當作合作學習,把放羊式的絕對自由當作自主學習,把簡單的問答式或一般的討論當作探究學習等,這樣的認識顯然是走進了誤區(qū)。在這種認識支配之下,體育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也就難以實現(xiàn),一定程度上還很有可能導致教學效果偏離其目標。如,有些課堂采用放羊式教學,看似給了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和空間,但由于學生在“一個哨子兩個球,學生老師都自由”的狀態(tài)下,既不能達成掌握運動技能的目標,也難以使體能素質得到應有的鍛煉和提高。因為,對體育有較為強烈愛好的學生,可能在自由狀態(tài)下能夠活動起來,而那些尚未養(yǎng)成鍛煉習慣、未產生濃厚興趣者,會趁機做自己喜歡或愿意做的事情,甚至走出操場,走向教室,離開陽光,完全沒有了體育課的學習跡象。為此,走出認識誤區(qū),準確、有效地選用學習方式尤為重要。
3.學習方式使用走向極端現(xiàn)象
在體育新課程改革以來,盡管《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實施建議部分明確提出了“有效運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與傳授式教學等方法,引導學生在體育活動中,通過體驗、思考、探究、交流等方式獲得體育與健康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培養(yǎng)應對問題、自我鍛煉、交往合作能力、開展富有個性的學習,不斷豐富體育活動經驗,學會體育學習和鍛煉”。但是,現(xiàn)實中卻并非能夠充分體現(xiàn)課程標準的教學建議的具體落實,要么是沖破底線的完全“放羊”,學生在體育課上難以學到知識、技能和方法;要么是教師僅僅利用過去一貫采用的“傳授式教學”單純地走教學流程,教師在主宰整個課堂,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缺乏“體驗、思考、探究、交流”的機會。這種兩極分化的現(xiàn)象,既不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難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能力,“學會體育學習和鍛煉”也難以體現(xiàn)。為此,在學習方式的使用上,需要轉變關鍵,提高認識,研讀課標,有效施教,從而消除學習方式使用過程中的極端化現(xiàn)象。
二、評體育學習方式的多元視角選擇
評學習方式的視角十分多元,從不同的視角切入評體育學習方式,都能夠歸納學習方式使用的經驗和問題所在,為此,本文從教案、教師、學生和教材四個方面展開討論多元視角的選擇與切入方法。
1.從教案文本評學習方式的“表現(xiàn)性”
無論在體育課堂上選用何種學習方式,按照常理,都應該在教案上有所體現(xiàn),要么寫在“師生活動”要素欄中,要么在“組織與要求”部分,假如只是在課堂上見到了采用某種學習方式,而未能在教案中體現(xiàn),多種情況下,課堂上的運用會帶有一定的隨意性,說明未能經過精心設計。因此,通過看教案上是否有學習方式使用環(huán)節(jié)的文本,就能夠初步判斷學習方式選用合理與否。學習方式在教案上的表現(xiàn)通常有幾種情況:一是絲毫沒有呈現(xiàn),既看不到具體的某種學習方式的名詞體現(xiàn),也沒有具體的環(huán)節(jié)定位,即“全無型”。二是僅僅有某種學習方式名稱提及,而沒有具體的操作步驟和方法,這種情況可以歸結為“半有型”。三是不僅有學習方式名稱,還有具體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的操作步驟,也可以將其稱之為“規(guī)范型”。例如,在教案的教學步驟與方法要素欄中,提及了“自主學習”,并在接下來的具體方法描述中進一步說明了哪個環(huán)節(jié)采用自主學習,以及自主學習的內容和具體要求。學習方式在教案中的不同表現(xiàn),一方面說明任課教師對學習方式選用中的重視程度,另一方面反映出對規(guī)范的教案文本格式與內容的把握水平。
2.從教師施教評學習方式的“引導性”
體育學習方式盡管是學生學習的方式,但是,也可以從教師施教的情況來反映學習方式選用是否合理。假如從教師施教的角度評學習方式,主要可以看教師在施教過程中引導作用發(fā)揮的情況,能夠反映出教師對學習方式的理解和把握程度。對學習方式的引導性體現(xiàn)無外乎三種情況:一是在安排學生運用某種學習方式進行體育學習的時候,教師完全不進行引導,讓學生自我控制,這種情況下,學生運用某種學習方式進行學習的效果有可能不太明顯。二是學生在學習之前提出了要求,但學習過程中未能發(fā)揮引導作用,在采用某種學習方式學習的效果上有一定的體現(xiàn)。三是全程調控,能夠把握住學習方式實施過程中的關鍵,引導學生有效學習,并能夠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能力。這些情況都是需要認真觀察和分析方能準確判斷和區(qū)分,但這一觀察和評課視角不容忽視,因為,學習方式的使用不僅學習者是主體,而且,教師的主導作用直接影響著學習方式作用的發(fā)揮程度和學習效果。
3.從學生學練評學習方式的“實效性”
體育課堂上無論采取用何種學習方式進行學練,都不在于形式,關鍵在于操作過程和能夠達到的實際效果,因此,評學習方式的時候,從學生學練的角度重點要看“實效性”,學習方式所能達到的效果越明顯,說明適應性越強,操作過程越合理。但如何才能判斷其實效性發(fā)揮的程度呢?首先,要看學生對某種學習方式使用中的反應,是積極主動的還是消極被動的,參與的態(tài)度決定著能否發(fā)揮學習方式應有的作用,即“能否積極地用”。其次,要看學生在學練過程中對學習方式的正確把握,即“會不會用”,理解能力強且到位的學習者,能夠按照教師提出的具體要求,采用某種學習方式進行有效學練;理解不到位的學習者,盡管也十分認真地進行學練,但是,效果卻不會十分明顯。最后,需要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否有所拓展或是否有創(chuàng)造性,有些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而有些學生只是認認真真地執(zhí)行著教師的學習方式操作要求,那些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拓展或具有一定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學習方式者,往往可以順利達成甚至超越預設的學習目標。例如,教師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時,有些組除了教師提出的合作方式以外,還有更多的形式得以嘗試,不僅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智慧,還能夠在合作能力方面得到提升。由此可見,從學生學練的角度看學習方式所能發(fā)揮的實效性,是最為重要的觀察與評課視角。
4.從教材類型評學習方式的“針對性”
不同的教材有自己所適宜的學習方式,而且,教材處于單元的課次位置,學習方式的適應性更為凸顯。因此,從教材類型評學習方式的時候,可以從所選學習方式與教材的對應性上來判斷學習方式選用的合理性。那么,學習方式與教材的對應性該如何觀察與判斷呢?首先,從教材的難易程度上來看,教材難度不同,適宜的學習方式各異。其中,簡單的教材適宜于自主、合作學習,復雜的教材適宜于接受式學習,中等難度的教材則可以采用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等。為此,在看課的時候,我們可以結合教材的難易程度來判斷學習方式選用是否合理、有效。其次,可以結合教材特性來看,由獨立完成的項目、雙人完成的項目、多人合作完成的項目等來確定學習方式。對于獨立完成的項目而言,在學習的時候比較適宜于自主、接受式學習,根據(jù)獨立完成項目難度再進行細分。而對于雙人或多人一起完成的項目,比較適宜于選擇合作、探究學習,也會因難度不同傾向于不同的選擇。在看課的時候,假如選用的學習方式與教材內容難度、特點不匹配,學習效果也難以得以呈現(xiàn),可以大致歸結為是學習方式針對性不強而引起的。
三、評體育學習方式應把握的關鍵點
準確評學習方式,除了要找準切入點,充分了解學習方式選用的目的,更要把握好幾個關鍵點。
1.評自主學習關鍵看是否有“真自主”
自主學習其關鍵是看是否有“真自主”。自主并非自由,是有組織且有明確學習目的的自我控制過程與內容的學習。體育課堂上真假自主的區(qū)分在于教師是否給學生獨立控制學習過程與內容的時機,假如教師安排讓學生自己練習,但是,如果學生練習的手段與內容依然是按照教師嚴格要求下進行的,學生沒有自主變換手段與內容等的可能,依然不能算作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最多稱其為“半自主”。例如,教師講解、示范完籃球行進間運球技術以后,要求學生每人一球以籃球場的兩個邊線為界往返運球5個回合,學生按照此要求完成了運球練習任務,這種情況下的練習就是半自主形式。假如還以籃球運球為例,教師示范完以后,提出的要求是:下面大家自由選擇練習場地,自主確定練習路線,進行行進間運球練習,學生在這種要求下完成的練習,基本上可以算是自主練習。因為場地、路線距離和線路走向都是學生自主確定的,自我能夠控制。學生可以根據(jù)學校場地情況和個人素質與技能基礎選擇直線或曲線的形式練習。在體育教學中,我們適當給學生一定的自主學練機會,以更好地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性。
2.評合作學習關鍵看是否有“真合作”
評合作學習的時候,要把握的關鍵是看是否有“真合作”。真假合作的區(qū)分點是合作學習成員有無任務分工,任務的完成要靠各團隊成員的共同努力實現(xiàn),離開了任何一個成員都會影響到任務完成的速度和質量。而那些盡管進行了分組練習,但是個體任務并不明確、缺少任何一個成員都不會對練習結果造成影響的分組學習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學習。例如10個學生一組進行籃球運球練習,當讓學生圍成一個圓,每人一球原地運完自己的球以后,向前走動一步依次運前面同伴運起的球,如此完成的運球練習就可以稱其為合作練習,因為10人10球,且大家運完球以后,都是同時移動交替運前方同伴的球,造成了人走球不走的合作練習,其中缺少了任何一個人或任何一個人不移動,這項練習就無法完成,這樣的合作便可以稱其為真合作。而同樣是10人一組運球練習,假如10人圍成一個圓,每人只在原地運自己所持的籃球,盡管從形式上也是10人、圓形、運球,但是本質的區(qū)別就在于球無交替、人不移動。這10人中撤出任何1個或多個,練習依然可以持續(xù),不會影響到練習效果,因此,這種情況下的分組練習就不具有真合作,難以體現(xiàn)出“合作”的特性。體育課堂教學要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就需要多安排具有真正合作意義的練習方式。
3.評探究學習關鍵看是否有“真探究”
體育課堂上選用的探究學習方式,從操作過程和結果上來看,是否是真正的探究學習,最根本的是要把握探究的真實性,那些不值得探究的假問題,那些難以探究的真問題,從難易度上不適宜于使用探究學習方式,如何在課堂上出現(xiàn)這樣探究,其探究的實效性難以體現(xiàn);那些不理解探究的低年級,那些不便于探究的新教材,假如在體育課堂上選擇了探究學習方式,也難以有明確效果;那些只重形式忽略內容的探究,那些有頭無尾的探究,也很難看到探究的價值所在。以上多種情況的探究學習方式假如被引入課堂,由于難以達到理想的探究學習效果,因此,在某種意義上都可以歸結為虛假探究。體育課堂上的“真探究”所具有的特點可以大致歸結為:一是探究的內容多元,要么探究答案,要么歸納問題,探究不僅是對現(xiàn)有問題尋找答案,也可以從現(xiàn)象中發(fā)覺問題。二是探究的形式多樣,可以是一人探究,兩人探究,甚至是多人一起的小組探究,參與探究的人數(shù)多少,與探究內容的難易度相匹配。三是探究的過程合理,安排的探究時間要充足,指導探究的時機要把握,調控探究的過程要隨機。四是探究的結果明顯,真正意義上的探究一定能夠發(fā)揮應有的作用,而且,也能夠表現(xiàn)出學生的參與度高,探究活動積極,無論是探究答案還是歸納問題都能夠看到實效。除此之外,屬于“真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對學生探究結果的評析也需要及時跟進,即整個探究過程是完整的。
四、結束語
學習方式在體育教學上的選用力求達到理想的效果,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視,關鍵是要避免學習方式使用過程中的形式化虛假現(xiàn)象??丛u體育課時,要想在學習方式上評出水平與技巧,就要能夠區(qū)分何為真假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否則,評課就難以把握核心與關鍵,也很有可能停留在流于形式的泛泛地評,甚至還有可能出現(xiàn)評錯現(xiàn)象。